奇巧味美的“猫耳朵”
作者:宋宪章
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3年第12期
宋宪章
杭州吃 杭州是南宋古都,自古以来,小吃众多,花纷呈,但奇巧味美的当数“猫耳朵”。此“猫耳朵”并非家猫的耳朵,而是一种形状小巧、做得与猫耳相似的面食。这种奇特的面食,国内只有两处有,一处在山西省的太谷、平遥县一带,一处即是古城杭州。两种“猫耳朵”形态、大小相似,但做法不同:山西的“猫耳朵”是煮熟后用勺捞至碗中,浇以肉酱等作料食用的,颇似捞面(只是与面条形态不同);而杭州的“猫耳朵”,则讲究得多了,除猫耳形状的小面片外,还要放入浆虾仁、熟火腿丁、熟鸡脯丁、熟干贝、嫩笋丁、水发香菇丁、姜片、葱段、黄酒、味精、精盐等,并以鸡汤打底,烩成一锅,吃时还要淋上熟鸡油数滴,其之味美,在国内小吃中实属罕见。
记得50年前,笔者在杭州一些工矿企业办的工会业余学校任教。一次回家时,已近夜半,不觉饥肠辘辘,便到知味观去吃点心,看到黑板上写有“猫耳朵”字样,便点了此物。那时年方二十,初出茅庐,并不知此物是何小吃,只觉得叫法别致,有一点好奇之心,便随便一点。等到端上来时一看,一个中碗的、指甲盖大的半圆形的面片,用许多火腿丁、鸡丁、嫩笋丁等烩成,挖了一勺,放至口中慢慢咀嚼,只觉得鲜美爽口之至,啜一口汤,亦是味美之极,一时惬意,很快就吃得碗底
朝天,口腹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我记得这碗“猫耳朵”当时的价格是8角钱,相当于我上两堂初中语文课的工钱,按当时的物价,大约相当于一天多中等伙食的费用,折合现在的实际价值,约12至15元钱。因为家庭贫寒,自小节俭,虽然此点味美之至,但一转眼50年过去,再未能去品尝一次。
走了大半个中国,上世纪70年代因病回归故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几次去知味观吃“猫耳朵”,不是没人吃,就是做得太一般。“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心里总是有点不甘心,总想弄清楚现在的“猫耳朵”,有没有过去的好吃?
一次,又走入装修一新、富丽堂皇的知味观大厅,看到一位女士在吃“猫耳朵”,细细看了一会,好像小碗中只有面片与汤,便问:“味道怎么样?”答曰:“一般!”又问:“有火腿丁吗?”答日:“有很少的一点点!”……
50年前吃的那碗“猫耳朵”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面前:除了鸡汤中的面片外,还有浆虾仁、鸡脯丁、干贝、香菇丁、嫩笋丁……鲜、香、爽、嫩的风味一下子从齿舌间泛起,不禁馋涎随之而出。
自然,5元钱一碗的猫耳朵,不可能有如此之多的鲜物烧入,再说现在的用料大多人工栽培,不能与上世纪60年代初期野生的原料相比。
2005年初夏,我和上海美食家白忠懋去知味观精品屋品尝“猫耳朵”,终于吃到了一次比较精美的精品“猫耳朵”,可说是现今社会上第一流的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