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图阿拉城旅游景区开发利用与保护
作者:王茗漾
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1期
作者:王茗漾
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1期
摘 要:赫图阿拉城位于辽宁省的新宾县,新宾是满族自治县,在县内有一个永陵镇,赫图阿拉具体位置就在永陵镇,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近代的旅游业发展中,怎样既能使其旅游资源的到物尽其用的开发,又能保障古城文化能够持续发展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难题。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直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基本矛盾,本文通过研究赫图阿拉古城的基本资源情况提出了当地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着重论述了赫图阿拉旅游景区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赫图阿拉 景区开发 环境保护 协调发展
赫图阿拉城是关外三京之一,是满族的兴起之地,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赫图阿拉”在语言上是满语,翻译成汉语就是横岗即平顶山岗的意思。赫图阿拉的历史悠久,同时人文资源也非常丰富。康乾嘉道四帝曾都在此祭祖。赫图阿拉城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硕果仅存的山城式都城,同时也是女真族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山城。赫图阿拉是满清王朝的崛起之地,努尔哈赤也出生在此。1616年,稱汗的努尔哈赤在此登基,也是在此地创建了史上著名的大金国;1619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打赢了逆转清朝命运关键战役—萨尔浒战役。
为以后进军中原,成立大清王朝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军事基础。
一、赫图阿拉城概况
赫图阿拉城始建于1603年,在2002年赫图阿拉城就已经被评为了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5月赫图阿拉城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古城的内城建于1601年,1605年又修建了外城,古城的内城在一块台地上,位于羊鼻子山的半山腰,城墙沿台地的边缘筑造;外城则是依羊鼻子山的南麓建造,北依狭长的苏子河,东临秀美的白硅山,西面是索尔科河,古城背山面水军事屏障作用明显,用风水学的角度看,古城的风水极佳。虽然经历了三百多年,但是从城市的外貌来看,基本还保持着原城的规模,而且在清前期的时候,赫图阿拉城拥有很长的繁盛期。据勘测数据显示,当时的内城东西向509.5米,南北向459.5米,城墙总长度约1999.7米,城的东、北、南设有三面大门。很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满足历史文化建筑虽然已经不再光鲜,但还依然能够明显的感觉到那尚武的气息。除地上的历史建筑外,地下的聚建筑也很多,有汗王殿、昭忠祠、地藏寺、显后宫、附马府等代表性建筑。这些建筑及遗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集中体现了满族入关前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二、赫图阿拉城景区开发和保护现状分析
为了有效开发利用赫图阿拉城的旅游资源,我们主要针对历史建筑等人文景观进行保护性开发,景区开发要突出赫图阿拉城自身的时代特性、民族特性,充分反映当时满足发展的具体情况,为此,当地政府针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所面临的实际,采取了以下几种具体措施:
1.地上建筑的开发与保护。对地上建筑加强保护和修缮力度,对城内保存比较完好的白旗衙门、黄旗衙门、关帝庙等标志性建筑进行较为长期的保护与修缮,严格依据文物法相关规定的具体要求全面修缮,并且积极复原古城原貌。
2.内城民居的保护与改建。赫图阿拉城内现有居民达三百户,社会的发展使得很多特民居走向消亡,大部分居民已经新建了自己的房屋。通过修缮和改建民居能够反映出传统满族的民俗文化,又能够衬托历史建筑的风貌。我们要保护那些剩余的满族特民居,同时对新建设的民居在外观进行满族文化特改造,尽量保护原始风貌,对于现代已经不能改造的民居进行重建和迁移。
3.古建筑的开发与保护。对已经遭到人为破坏且确有开发保护价值的古城建筑,积极进行科学的保护性开发,充分邀请古建筑保护专家进行论证,在论证成熟的计划下有条不紊的进行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首先将古城遗址用结构性框架围住,然后集中在框架基础上恢复原貌,这样我们既能够看到文物的历史风貌,又可以尽快得到文化风俗的数据,尽量重现当年满族文化的辉煌发展史。对一些现在已经开发,但是没有专
家论证和科学依据的开发,应当停止开发,重新论证后在进行保护性开发,对于保存较好,保留出原建筑格局的项目,可以视情况继续开发,但要保证不改变原有风貌。对于有些已经发掘,但已经无法辨别原貌的建筑进行回填保护,并加立保护性警示标牌。古建筑的保护要与人文环境的建设相一致,在保护和开发的基础上突出古建筑的人文特。
4.周边环境的开发与保护。赫图阿拉城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不只是对单独的文化建筑的保护,应该是针对整个古城的环境系统的保护。自然环境本身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想要发展旅游业必须对自然环境提高重视。周边环境是古城旅游资源的价值共同体,是对古城建筑的氛围衬托。赫图阿拉古城进去是历史建筑与人文自然风貌的结合型旅游景区,要强调景区环境保护的整体性。建筑历史与自然环境历史都是古城的发展轨迹见证者,当地政府把赫图阿拉城的周边环境也作为开发保护的对象是非常正确的政策选择,在景区的保护区范围内禁止砍伐森林和采石等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对于景区的持续发展来说,通过保护景区的周边环境能够更好地突出古城的选址和文化发展特。新宾旅游
三、赫图阿拉城景区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
赫图阿拉城的开发与保护是政府的具体行为,在早期的科学论证和规划以后,资金也大批量的投入进来,但是在设计的开发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地问题。目前当地政府也认识到了很多实际上的问题,虽然赫图
拉城有着得天独厚旅游资源,合理的利用使得短时间内便产生了很好的效益,但是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环境问题,这主要来源于旅游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反应, 有外部的工业因素也有内部的旅游管理因素,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文环境污染。赫图阿拉城周边的水质随着发展逐渐下降,附近的河流污染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对水文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由于蓄水期和赫图阿拉的旅游旺季的重合造成的,同时枯水期也是旅游淡季,环境与旅游发展的规律显示出较强的一致性,这几种导致了周边水体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水文是生态的重要指标,没有好的水文环境,就没有好的绿化建设,这对整体旅游资源的品质有很大影响,极大地影响旅游品牌的形成和发展。
2.建设性破坏。当前,旅游景区在发展中存在的大量建设性破坏,已经普遍成为景区资源破坏的源头。在赫图阿拉城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潮流冲击较大,景区很多建设项目不尊重科学发展的理念,严重违反自然规律,发展观念出现了很大的偏离,存在任意选址建设项目,随意改变规划等乱建设现象,直接损害了赫图阿拉景区的自然原始风貌和人文建筑氛围。游客对某些产品的服务需求增长引起某类商品价格猛增,导致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导致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很难得到合理的回报。目前的建设活动大多为个人建设,大量的项目被重复建设,资源被极大地浪费和消耗,不利于赫图阿拉整体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该
规范接待性建设的范围和项目,把旅馆、饭店和租车等接待性建设项目纳入整体规划,实现全方位的科学建设。
3.环境承载超负荷。赫图阿拉的旅游环境承受能力比较薄弱,相比于巨大的旅游需求来说市场需求是对景区的强烈冲击。特别是近几年来,环境承载量逐年激增,游客去向相对集中,很多的人文景观已经不堪重负,良好的旅游环境氛围受到强烈冲击。人流密度已经超出警戒水平。如今,很多旅游集中的节假日,很多游客集中涌进赫图阿拉景区,已远远超出当地的环境容量,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严重制约了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水平,造成了游客整体旅行感觉质量下降,甚至发生了很多游客伤亡事件。
4.人为破坏加剧。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受到自身人文素质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当前来看中国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较为淡薄。很多人为的破坏导致了赫图阿拉古城的建筑寿命大大缩短。大众旅游在近代逐渐成为主流,很多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自觉的不文明现象,有部分游人不珍惜珍贵的文物,尤其是在像赫图阿拉城这样的人文建筑为主的景区,很多的游客刻划城墙和建筑表面,造成局部风化速度大幅加快,极大地缩短了建筑寿命。
四、赫图阿拉城景区开发与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1.坚持污染防治与自然生态保护并重。在当代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存在世界范围的自然生态系统破坏现象,很多的生物物种迅速消亡,很多物种濒临灭绝,这种现象大多数是发生在人类过度旅游消耗的著名景区范围之内。我们应该在旅游风景区建设自然保护区,形成系统的保护区链条,积极保护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促进旅游景区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共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污染防治与自然生态保护两手抓,生态环境重要性不用详细描述,大家现在都已经明确的知道其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人类已经开始把自身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在赫图阿拉城的景区开发中生态是最重要的环节,本就脆弱的北方生态,必须要小心呵护。景区在开始的开发阶段应该适当地开展生态项目,让游客自觉珍惜生态环境。因为景区保护与其他地区的生态保护是不同的,进去的生态保护具有景区本身的资源独特性,具体来说景区生态资源是保护性的不是开发性的资源。赫图阿拉城景区要想取得发展必须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发展策略,积极建设周边绿化生态工程,大力提高绿植被的覆盖面积,给古城建立天然绿保护伞,从而改变局部小气候,进一步改变景区生态条件,逐渐优化古城的旅游资源。
2.旅游景区开发应以环境容量为红线。旅游景区的开发要注意环境的承载能力,应以环境容量为发展的红线。首先,要加强规划,强调科学的发展。当然对于景区来说,旅游的环境规划本身是一个系统性的繁杂项目,这项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最广泛的合作。通过科学规划逐步建立绿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向互动机制落实到实处。坚决按照法律规定,开发建
设要实际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不可形式化或者格式化,要实际参与,广泛评估,充分落实国家环保政策,积极防止建设性环境破坏发生,拒绝重复建设和项目资源浪费。
3.开发绿产品,倡导绿消费。在赫图阿拉景区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大绿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比例和水平,积极开展绿旅游产品的营销和生态旅游产品的推广工作,大力挖掘环境生态和古建筑的结合优势,让旅游者在体会满族文化的特过程中也能享受到美好的生态环境带来的精神欢愉。我们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还要积极提倡绿消费模式,大力推广绿消费理念充分依靠科学技术从有限的旅游资源中提取科技成果,积极开发高科技产品和保健性旅游。任何一个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付出和资源的消耗,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境代价,自觉地加强旅游景区的保护积极促进环境和旅游协调发展。
4.加强市场导向,提高发展觉悟。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业发展理念,古城建筑文化性质的旅游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有不少案例,我们要认真分析各个案例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把赫图阿拉城旅游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建立在科学的高度上。任何一个古城的旅游发展都要重视旅游需求,也就是市场导向的问题。赫图阿拉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市场营销策略还在开发阶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品牌和宣传口号,旅游品牌的定位模糊很那给受众一个很明确的特定位。在品牌模糊的前提下旅游营销力度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赫图阿拉景区旅游宣传无法达到手中的视线,各种宣传手段无法开展,各大机构普遍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旅
游产品的推出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想要发展一个旅游产业必须提高发展觉悟,加强合作统一思想,把市场作为最基础的发展方向。
5.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游客行为。当前我国为了拯救像赫图阿拉这样的景区,制定了很多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集中颁布了《环境保护法》、《风景名胜管理管制条例》等很重要的法律法规,这极大地促进了文物和风景名胜的保护工作。当然仅仅是颁布法律还是不够的,国家还应在责任制和追究倒查机制上加大规范力度,让环境和景区保护有法可依,执法有据。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培养旅游规范意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要用法律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能随便做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对景区文物或植物要珍惜保护。加强法制建设,能够更好地规范游客行为,把长期依靠自觉没有解决的难题,交给法律去规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于旅游景区的保护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