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听到人们在平常的交谈过程中会说一些成语,谒后语以及一些谚语.而随着中学地理学科的学习,我们对民间谚语中的一些有关气象的谚语有了一些了解.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提出的“学科知识和兴趣爱好兼顾”的前提下,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研究目的熟悉一些气象知识,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加强小组合作能力,拓展知识面.与当地农民进行交谈,验证这些知识的科学性.:。
实验步骤:
阶 段 | 主要任务 |
资料的查阅,筛选,整理 | 查与气象知识有关的农事谚语资料,并进行学习,筛选 |
进行验证性调查 | 取一些较常见,较科学的谚语,到当地的农村中与农民交谈调查,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科学性的验证,并进行再一次筛选 |
研究方法和过程:网上查 翻阅资料 通过一段时间的在图书馆以及网上的查相关书籍和搜索,整理出以下结果。
研究结果:
在古代,没有现在如此发达的气象预测,只能依靠积累经验,一点一点的摸索出预测天气的规律,以下就是我们小组的一些收集和整理:
关于云的谚语,有“朝怕南云涨,晚怕北云堆”,“清早起海云,风雨霎时临”,“天早云下山,饭后天大晴”,“日出东边白,雨停云消散”等等。作者解释说,早晨东南方灰黑云层势如海潮汹涌而来,或大清早就有对流云出现,都是坏天气;如果东南云层起托或开裂,天脚白里透光,天顶开,有雾气,都是天气晴好的征兆。
“南风怕水溺,北风怕日辣”,大南风时只要下几滴雨,就杀住;北风在晴朗无云光照强烈时,气温迅速升高,其力量就要减弱,正是“好天狂风不过日,雨天狂风时间长”。
于雨的谚语有:“细雨没久晴,大雨无久落”,“一日到暗,雨不断线,大雨明日见”,“下雪打雷民间说法天乌地黑无风发,大水落得阔”,“大水无雷,浸崩屋”等等。作者以1964年的和平大洪灾为例,加以说明:三月中旬至夏至,艳艳
延延无大水的天气是难转好的。柔柔和和的小雨落久了,就将酝酿一场大水。大雨的前一天,从早到晚雨连续的下,时大时小,云天显得愈来愈沉,茫茫一片,接着就是一场连夜倾泻的大雨。连续性的降水,终于泛滥成灾。
有些谚语作者注明了它产生的具体地点。如“乌云过岗,风大就落雹”,“岗”指和平北部雪山嶂,海拔846米。又如“黑龙过岗落雹”,“龙”指积云,“岗”指俐源北部杨梅嶂,海拔825米。又如“掘龙虹(短短一段),不出三天大风雨”,大坝上镇断虹属于旱虹。再如“一朝蒙雾,三朝雪”,作者注明出于长塘镇。
有些谚语作者注明了它产生的具体地点。如“乌云过岗,风大就落雹”,“岗”指和平北部雪山嶂,海拔846米。又如“黑龙过岗落雹”,“龙”指积云,“岗”指俐源北部杨梅嶂,海拔825米。又如“掘龙虹(短短一段),不出三天大风雨”,大坝上镇断虹属于旱虹。再如“一朝蒙雾,三朝雪”,作者注明出于长塘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