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平安过年征文800字
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清洗家具,拆洗被褥,进行大扫除,干净平安迎新春。那年平安过年征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年平安过年征文800字-1000字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平安过年征文篇一
快递里的“年味”
天还没亮,就被一阵电话铃声给吵醒,接通电话,马上传来的是最为温暖的声音,“昆儿,妈妈给你从老家寄来的肉收到没有,要记得赶紧拿出来保鲜,时间放置长了容易变坏……”母亲的电话让我早已失去了睡意,此时才想起,昨天收到的快递,因为忙于工作一直搁置在厨房没来得及打开。
母亲的一番交代提醒了我,我迫不及待地冲到厨房拆开快递,香肠、血豆腐、咸鸭蛋、宰成小块的鸡……每从快递中拆出一样东西,我的心就多了一份凝重,泪水情不自禁地在眼眶里打起了转,因为在这些东西体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年味”,更重要的是渗透着母亲对儿女满满的牵绊。
可怜天下父母心,前几日,母亲听我说,今年因为疫情形势仍然复杂,政府提倡“就地过年”,不能回家,母
亲虽然嘴上说着安全平安才是最大的福气,但仍能在电话中听出失落的语气,猜出母亲失落的样子,可在失落的同时,却不忘为远在异地的儿子默默地准备着他儿时最喜欢的“年味”,也许这就是天下最伟大的“母爱”!
看着母亲给我准备的丰富“年味”,小时候一幕幕过年的情形马上浮在眼前,瞬间记起了时光的味道。还记得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为了我们兄弟姊妹四人,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四处奔波忙于生计,可每到过年,父母都要通过一年的省吃俭用,为我们买上一身新衣服,发上几块钱“压岁钱”,做上一桌“美味”的年夜饭,看着几个小孩在桌子上你争我抢地“光盘”行动,能看到父母最欣慰和满足的笑容。在我的记忆里那种“年味”是最浓的“年味”。
长大后,为了工作和生活,我们一个个都离开了父母的身边,因长时间在外工作,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儿女能常回家看看,特别是能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和儿女团聚团聚,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可因为种.种原因,很多时候都不能满足老人这些最简单的愿望,更多的时候是通过电话、、快递传递着互相间的情感寄托和深深牵绊。特别是看到母亲寄来的这一个个快递,屋子里浓郁的年味马上开始弥漫了起来,因为这种味道有家的味道、年的味道,更让我处处都能嗅到母亲的“味道”。
前几日,在看到您们与孙子视频聊天时,发现您们双鬓的白发、脸上的皱纹增添了不少,在谈笑间,更多的是不能对您们膝下尽孝的亏欠。对子女而言,余生的您们说一句,是一句;过一年,少一年。我希望今后
的“年味”是每年都能看到您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平安过年征文篇二
待到春暖花开日 相聚言欢味更长
一年一岁一团圆,春节回的不仅仅是家,更是广大游子们奔波在外的一种寄托。过年能不能回家、怎么过,成为了大部分人最关心的话题。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各地陆续发出“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
就地过年,请多些保障和关怀。过一个充满爱意又饱含温暖的春节,是人人都很向往和憧憬的,但为了我们国家、个人家庭和自身安全,请记住“非必要不返乡”,这是对人口大迁徙来临前的一种善意疏导和提醒。你还在犹豫回和不回吗?疫情防控下的严峻形势提醒着我们: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团圆是过年最深的底、最浓的年味,也是每一个在外打拼的人一年到头的心头暖、梦里盼,但一切美好的前提是平安,非常之时,亲人异地,各自保平安就是最深情的祝福。“今年过年不回家,待在公司挣钱花”仿佛成为了游子们自我安慰的良剂,各单位、公司能积极响应倡议,推出“非必要不返乡”的优惠套餐,多了一些生活保障和精神关爱,让广大游子们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让远在他乡的客人,都自愿安心留在原地,不给国家添麻烦。
就地过年,请多些理解和支持。过年回不回家应当从理性角度分析,过年回家是大家该有的权利,我们要尊重,从疫情角度考虑,期望大家能多些理解、多点担当。请记住,不随意外出就是伟大贡献,千千万万的我们拧成一股绳、拼尽一份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团圆不了的年。今天我们多一份付出,明天我们便能多一份幸福。守住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不但要靠国家,更要靠14亿的国人共同努力,国泰民安的背后,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甘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祖国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人,我们也不能给国家抗疫添乱。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松懈,就让大家的坚持变得一无所有。我们要一起自觉自律,把这冬天挺过去,不给病毒留机会。
待到春暖花开日,相聚言欢味更长。身安才能心安,平安就是好年。今年过年不回家,是为了以后每年都能回家,请不要辜负我们广大医护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巨大付出以及所取得的战疫成果。我们相信“非必要不返乡”不仅是倡议,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责任和担当。
平安过年征文篇三
为回家的路“亮盏灯”
“年年岁岁春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春节对于国人来说是无比重要的节日,而春节回家过年,与家人团
圆更是每个中国人无法割舍的情怀。2023年的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最温暖的港湾永远是家。”我们经历了离别、也见证了相逢,如今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想念家的一切,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告别“实鼠不易”,迎来“牛转乾坤”,变得是岁月流转,不变的是家的思念。万千游子归心似箭,急切地想把在外积蓄的思念与亲人一一诉说。然而,当下一些地方对返乡人员的疫情防控“层层加码”,让“马上回家”变为“码上回家”,游子回家的路变得磕磕绊绊,黯淡无光。
为回家的路“亮盏灯”,亮一盏“科学理性”之灯。疫情防控至关重要,深入贯彻、严格落实的确是好事,但深入贯彻并不等于“一刀切”,严格落实不等于“层层加码”。可能国家要求“从低风险区返乡持绿码即可”,到市县、乡镇就变成“核酸证明+集中隔离+居家隔离”;有的“不问出处”,不管从哪里回来,一律集中隔离14天……回家过年本是件幸福的事情,但如此的返乡政策让人“望而却步”。“码上加码”带来的是返乡众的“难上加难”,这是一种缺乏科学理性的行为,也是对宝贵防疫资源的浪费。我们需要为返乡的他们“亮盏灯”,量一盏“科学理性”之灯,防控贵在科学、精准,既要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又要保障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全国各地疫情形势不一,相应防控措施也不相同,因此要时刻保持科学理性思维,洞察地区形势,结合地区实际、分级分类执行有关政策,细化返乡人员规定,该隔离的就迅速隔离,可以外出的就不能阻拦,用我们防控上的“用心”换来众返乡的“舒心”,切实服务保障好人民众出行返乡,让回家的路不再暗淡。
为回家的路“亮盏灯”,亮一盏“担当作为”之灯。不管是“层层加码”还是“一刀切”,其背后都是少数干部懒政怠政问题,是一种缺少担当、远离众的危险行为。通过一禁了之、一拒了之,把麻烦和责任转给返乡众,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殊不知“拒之门外”的不仅仅是众,更是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游子回家的路需要政府的担当作为来护航,这种轻松自己、苦了众的做法万万不可取。对于政策落实,干部要带头“挑起担子”、认真研究中央精神,敢于担当,敢于落实精准防疫政策,确保方向不偏、政策不歪。同时,也要充分掌握社情民意,通过深入一线查访,众反馈等方式及时发现擅自加码、层层加码等问题,及时纠偏,对背后的形式主义、懒政怠政问题严肃查处问责,用“担当作为”清除游子回家路上的障碍。
为回家的路“亮盏灯”,亮一盏“温暖人心”之灯。歌曲《回家过年》中这样写道,“你在外,辛苦了一年;我在家,又盼了一年;出门在外的亲人们,今年你回来团圆吗?”每逢春节临近,在外的游子们都盼望着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不管路途有多遥远、不管路途有多疲惫,但只要是朝着家的方向,他们总是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路途漫漫,游子回家的路期待着温暖。近日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除夕山东高速集团将在所有服务区提供免费水饺、免费住宿,让不能及时返回家中的人们在回家的路上也能感受家的温暖,这项举措温暖了回家的路,更温暖了回家的人。返乡的人中,可能有人曾经建设过这所城市,过年了,忙碌一年的他想回家看看女儿;也有可能有人在这里支过教,过年了,辛苦一年的她想回家看看她自己的孩子;曾经温情过我们的人也需要我们温情他们,为他们回家的路点亮一盏“温暖人心”的灯,避免不合理的“制度枷锁”,
多一些真挚的温暖相待,让他们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回家,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团聚。
为回家的路“亮盏灯”,从此这条路畅通而又灿烂光明!
平安过年征文篇四
守望“就地过年”的“民生温度”
每个中国人,都有特别的春节记忆。一张车票,一盏灯笼,一副春联,一份红包,一盘饺子,一顿年夜饭……
“每逢佳节倍思亲”,你会想到留守在家一年未见的孩子,望穿秋水的期盼眼神;你会想到年迈体弱无人照顾的父母,步履蹒跚的踮脚眺望;你会想到把酒话桑麻热闹的家乡,记忆依旧的袅袅炊烟。你有足够的理由回家,也许不单单是为了过年。但今年的春节跟以往不同,由于疫情在国内多地有所反复,各省市纷纷发布通知,倡导就地过年,引发大家热议。更有无数游子积极响应国家倡议,舍弃“小家”、奉献“大家”、成就“国家”。
守望平安,就地过年是“防疫之需”更是“民生大计”。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外防输入压力依然较大,
我国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国内河北、黑龙江、吉林、北京、上海等多地出现疫情反复,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在这关键时刻,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返乡过年必然会出现大批量人员流动,增加疫情扩散风险,就地过年无疑成为疫情防控的最优选措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年后企业“用工恐慌”,不仅为重点企业和其他春节期间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用工保障,更确保企业生产有序、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对年初经济产业发展有提振作用。
守望幸福,就地过年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压”。就地过年政策是分级分类的,中高风险地区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低风险地区倡导大家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行。各地政府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采取“一刀切”形式阻断人员出行、返乡。就地过年并非强制性要求,也须考虑部分务工人员“必要”回家的诉求,人性化地制定“必要”回家的务工人员的返乡方式和防疫措施。同时要防止用工企业把“就地过年”,简单异化为“就地加班”。新春他乡亦故乡,就地过年既要“留得下”又要“过得好”。必须完善好配套措施,全方位搞好服务保障,将服务保障的触角渗透到细化的层面,用“实招”“暖招”让外地务工人员自愿留下来,让倡议更加有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