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其他商路的开辟。
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
知识梳理
一、丝绸之路
1.含义: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命名为“丝绸之路”。它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2.条件: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
(2)中国丝绸广受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欢迎。
3.标志性事件:张骞通西域。
时间
公元前138
目的
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
意义
(1)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2)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4.发展:
(1)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复杂。
(2)唐朝中期以后,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1.路线: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2.概况:
路线
作用
草原丝
绸之路
成为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西迁的通道
西南丝
绸之路
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上丝
绸之路
使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
3.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条件:
(1)航海技术的发展。(2)能够制造大型船舶。(3)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1.物质和技术交流:
传播方向
表现
中国的物质和技术西传
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
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很早经由中亚向西传播
瓷器主要经由海路外销;西亚和北非工匠仿制中国各类瓷器
西方的物质和技术东传
西汉从中亚的大宛国获得了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西瓜和带有“胡”字的物种,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
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传入中国,宋元时期成为重要经济作物
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
2.文化交流:
(1)宗教: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2)艺术: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3)中医: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体系构建
课堂检测
1.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其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昭君出塞        B.文成公主入藏
C.张骞凿空        D.班超投笔从戎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主要是为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AB;张骞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C符合题意;D是指班超抗击匈奴,与题干无关。
2.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我国古代“丝绸之路”开始于    (  )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唐朝时期        D.宋朝时期
【解析】选A。“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
指陆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都是西汉时期开始形成的,A正确,BCD时间不符,排除。
3.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对抗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    (  )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        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        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解析】选C。依据材料“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对抗匈奴的侵扰”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因此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对商路贸易的重视和管理,不是攫取西域的经济利益,也不是抑商政策的体现,AB错误;D错误,汉代并未将西域纳入郡国体制。
4.“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的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
A.张骞出使西域时的西行骆驼队
B.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C.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
D.长安城各地商人来来往往、商业繁荣
【解析】选B。这首诗的意思是低飞的雁在傍晚时分出现在边城,芦苇正在努力地成长。一骆驼满载着货物伴着叮咚的驼铃声缓缓前进,西去的驼队应当还是驮运丝绸经由这条大道远去安西。唐朝诗人张籍的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故选B
5.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也是广泛种植。从社会史观方面看,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  )
A.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
B.使中国社会日益进步,逐步走向近代化
C.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激烈碰撞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解析】选A。“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也是广泛种植”,说明丝绸之路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A正确;B中近代化不符合史实,排除;C与“从社会史观方面看”的题目要求不符,排除;D中激烈碰撞说法错误,排除。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欧洲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斯坦因西域考古记》记载“(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通的中亚大道”。《汉书·西域传》记载“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驻在边境上的烽火台),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公元84)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