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其意义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明;经济;意义
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并沿用至今,也简称为丝路.
一、丝绸之路的形成,凿空之行的由来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X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为起点,经##、##,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一般可分为三
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史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即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也就是说西汉初期国力不济,国库空虚,货缺财乏,一片荒凉残破的景象,皇帝想要配齐四匹一的马来拉车,都办不到,而将军和丞相有的只能乘坐牛车;百姓家中更是毫无积蓄.北方的匈奴则是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习射猎,忘君臣,略婚宦,驰突无垣〞.到了公元二世纪,匈奴的势力X围很大,东至辽河,西至葱岭,南临长城,北至贝加尔湖.匈奴自称有控弦之士三十万人随时可以征战,匈奴多次深入到中原地区,肆意抢掠人畜,劫夺财物,严重地威胁着西汉初期的政权.
经过文景之治休养生息等一系列政策,西汉政府国库日益充实,到了汉武帝时"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国家强大起来,汉武帝X彻为打击匈奴,计划策动西域诸国与汉朝联合,于是派遣X骞前往此前被冒顿单于逐出故土的大月氏.公元前139年X骞带一百多随从由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X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虏,遭到长达十余年的软禁.他们逃脱后历尽艰辛又继续西行,先后到达大
宛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国东部〕、大月氏、大夏〔今阿富汗〕.在身毒〔今印度次大陆〕的市场上,X骞蓦然看到了大月氏的毛毡、大秦〔古罗马〕国的海西布,尤其是##的竹杖和蜀布另他瞠目,由此他推断从蜀地一定有路可通身毒.
公元前126年X骞几经周折返回长安,出发时的一百多人仅剩X骞和堂邑父.司马迁称X骞的首次西行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公元前119年,X骞任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历经四年时间他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国、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次大陆〕等国.X骞通西域,让西汉政府对西域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汉武帝也从开始的联合大月氏以扼制匈奴,进而向广地万里,重九泽发展,威德遍于四海.
为了促进西域与西汉的联系,汉武帝招募了大量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这些商人出西域后大
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剌激了边贸经济的发展,进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原地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区与西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
二、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增强了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X骞通西域后,这一地区的地方政权相继遣使跟汉通好,汉也派使者互访,但由于匈奴不断骚扰、丝路沿线强盗横行,出于安全和加强对边陲控制的考虑,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
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了直辖机构——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各项事务,这进一步加强了西汉对这一地区的影响,也增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联系.自此,今##广阔地区直接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在政治上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丝路是陆路通往西方的必经之路,遍布丝路两侧的大小绿洲城郭,是来往商贾进行贸易活动和贸易联络的处所,互助的集市贸易中既能在这里看到来自中原地区的物产,也可看到远道而来的舶来品,商品的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多边贸易的增多,又推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繁荣.
在军事方面,由于汉在此地屯田,首先解决了边陲驻军粮食问题.古代凡有军事行动, 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漫漫古
道运送粮草的艰辛、困苦又非今人所能想象,劳民伤财,兴师动众不说,光是一路的损耗也是数以千万计,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自屯田始自给自足后勤保障充裕,纵然西进也无需长途舟车劳顿运输粮草,朝廷将一个个屯田地域作为一个个桥头堡不断向西延伸.汉班超经营西域30余年,以战养战使西域50多个国家都归附汉朝,不仅维护了汉朝边境的稳定,也增强了边防建设,增加了国家物资储备,大大提高了御敌应变
能力,有效地保障了国家边防安全.
三、文化间的交流
由丝绸之路向西方输出的不仅是丰富的中原物产,物质文明的输出不仅为西方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更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
1、造纸术、井渠技术、丝绸等对西方文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一,纸.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因造纸受封龙亭侯,虽是侯爵中的最低一级, 但也为今人所乐道.在造纸术传入该地域之前,印度的佛经写在树叶上称为贝叶经;欧洲人当时将羊皮做纸称羊皮纸.中国造纸术的传播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丝绸之路,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与更远的地方传播.人们在楼兰城遗址考古中发现了2世纪的纸,虽然中亚地区也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设备的证据.很多人认为造纸术的西传为欧洲与中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而最初这场变革却是残酷的:唐朝与新兴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亚的势力摩擦不断.在对中亚政局具有较大影响的怛罗斯战役中,以唐王朝的失败而告终,但唐朝高度发达的文明却得以在西方传播.
第二,井渠.西域地区沙漠密布,各国的繁荣与水是脱不开关系的.天山与昆仑山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