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华南极端“龙舟水”与大气环流及海温异常的关系
2022年华南极端“龙舟水”与大气环流及海温异常的关系
作者:伍红雨 吴遥 郑璟
来源:《大气科学学报》2024年第03期
        摘要 利用華南19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NOAA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ERSST V5)及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采用相关、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022年华南“龙舟水”异常与大气环流及海温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2022年“龙舟水”期间,东亚大槽、东北冷涡偏强,南下冷空气偏强,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支槽均偏强,在华南存在明显的水汽辐合。2022年发生的拉尼娜事件,大气环流对其有明显响应,Walker环流增强,华南对流明显加强,菲律宾以东存在异常反气旋环流,副高加强导致其西北侧的西南风加强,向华南水汽输送显著增强,同时华南存在显著的上升运动。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异常导致2022年华南极端“龙舟水”。
        关键词极端“龙舟水”;华南;大气环流;海温
        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正值端午节前后龙舟竞渡之时,是华南前汛期降水最多、最为集中的时段,常常出现持续大范围暴雨过程,容易引发严重洪涝灾害,并对早稻等农作物产生很大影响,称之为“龙舟水”。前汛期暴雨、包括“龙舟水”的发生与冷暖气流交汇的锋面降水以及南海夏季风爆发导致的季风对流降水密切相关(郑彬等,2006;林良勋等,2009;覃卫坚等,2023)。“94.6”西江、北江大洪水、“98.6”西江、粤西南大洪水、“05.6”西江、北江、增江大洪水、2008年华南强“龙舟水”等都出现在此期间。1961—2017年广东综合强度指数评估最强的23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伍红雨等,2019)中有18次是“龙舟水”过程。这些“龙舟
水”过程造成华南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研究前汛期强降水,特别是“龙舟水”异常对防灾减灾意义重大。华南前汛期强降水一直是我国气象学者关注的热点和研究的重点(黄士松等,1986;陈丽娟等,2019;肖志祥等,2023),并取得较多研究成果。较强的南海地区偏南风、东亚大槽以及南支西风急流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广东前汛期降水偏多的直接原因(梁建茵和吴尚森,2001)。华南前汛期降水与其北侧有无低值系统向南发展关系密切(吴志伟等,2006)。东北冷涡加强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华南前汛期降水偏多(苗春生等,2006)。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华南春季冷空气活跃,降水偏多(林爱兰等,2010)。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的位相背景有关(王彦明等,2015),PDO冷暖背景下华南前汛期锋面和季风降水的水汽输送存在差异(李俊杰等,2022)。纪忠萍等(2021)指出2019年华南前汛期连续暴雨与大气低频振荡有关。华南前汛期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强度异常(伍红雨等,2021)、区域性持续强降水的年际变化(林爱兰等,2022)、2018年华南前汛期降水偏少等(宋蔼莉等,2023)与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密切相关。大气环流系统的年代际异常是华南前汛期降水年代际异常的重要原因(李丽平等,2018)。
        范伶俐和郭品文(2009)指出“龙舟水”期间,冷空气南下影响、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华南沿海暖湿气流加强、对流旺盛等为强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能量和动力条件,是“龙舟水”形成的重要原因。2008年广东最强“龙舟水”与东亚槽、副高、低空急流等天气系统的异常(林良勋等,2009)、大气低频振荡(谷德军
和纪忠萍,2011)有关。2008年华南前汛期异常降水与南海季风涌的频繁活动,500 hPa我国东部大陆和孟加拉湾地区位势高度负异常有关(王东海等,2011)。同时2008年前冬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偏大、东亚阻塞高压的异常强大、冷空气强等共同导致华南前汛期异常降水(王红军和潘维玉,2009)。但由于“龙舟水”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伍红雨等,2017),每年“龙舟水”的大气环流和海温背景等存在差异,仍需要对其特征和成因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分析。
        2022年“龙舟水”(5月21日—6月21日)期间,华南(广东、广西、海南)平均降雨量为472.5 mm,仅次于2008年,为1951年以来第2多,其中广西降水为历史同期最多,广东降水为历史同期第三多,粤北韶关、清远打破当地历史纪录;珠江出现流域性洪水,北江发生了特大洪水,为1915年以来最大,西江也出现了近年少见的洪水。6月19日,京广高铁、普铁线路出现晚点或停运。据统计,2022年“龙舟水”共造成广东263.95万人受灾,因灾死亡8人、失踪1人,因次生地质灾害死亡4人,直接经济损失95.03亿元。这次“龙舟水”广西有121条河流184站点271站次出现超警洪水,全区受灾人口375.5万人,因洪涝灾害造成6人死亡失踪、因地质灾害造成1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24.84亿元。那么2022年华南极端“龙舟水”有何特点?造成这次极端“龙舟水”的成因是什么?与气象学者对历史“龙舟水”的成因研究有何异同?这是当前防灾减灾和决策服务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大气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NOAA(ERSST V5)海表温度资料以及华南国家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采用相关和合成分析的方法对其同期大气
环流和前期海温的异常进行分析,探讨2022年华南极端“龙舟水”的成因,为“龙舟水”业务和决策服务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采用1961—2022年华南19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降水资料;NCEP/NCAR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Kalnay et al.,1996),包括高度场、风场、海平面气压场;NOAA月平均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Liebmann et al.,1996)和NOAA海温(ERSST V5)资料(Huang et al.,2017)。
        2)1961—2022年华南逐年“龙舟水”期间(5月21日—6月21日)192个站平均的降水标准化距平序列,对其与同期高、中、低层大气环流场,包括100 hPa、500 hPa位势高度场、850 hPa风场、海平面气压场进行相关分析。
        3)采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向外长波辐射距平场(OLR)资料,分别对2022年5月21日—6月21日华南“龙舟水”期间100 hPa和500 hPa位势高度场、850 hPa风场、海平面气压场的平均场及异常,2022年5—6月OLR距平场以及整层(1 000~300 hPa)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异常进行合成分析。采用NOAA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ERSST V5),对前期3—5月海温场异常进行合成分析。
        4)华南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气候平均为1991—2020年平均。
2022年即将生成的新台风胚胎        2 2022年华南“龙舟水”特点
        2022年华南“龙舟水”具有极端性强、累计雨量大、强降水过程频繁等特点。1)降水极端性强。“龙舟水”期间,华南平均降雨量为472.5 mm,较常年同期偏多52.7%(图1)。其中广东全省平均降雨量514.5 mm,较常年同期偏多54%,仅次于2008年(625.6 mm)和2006年(574.3 mm),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多,其中乐昌、佛冈、翁源等18个站为历史同期最多。广西全区平均降雨量为490.8 mm,为1951年以来最多;三江、龙胜、临桂等17个站破历史同期纪录。期间,广西兴安和环江、广东韶关共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雨量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国家站最大累计雨量出现在英德,为1 280.5 mm。2)“龙舟水”空间分布不均,北多南少(图2a)。与常年同期比较,华南北部偏多5成至2.7倍,海南、粤西南沿海、广西南部沿海局地偏少1~8成,其余大部偏多2~5成(图2b)。3)累计雨量大,强降雨区主要位于粤北桂北。5月21日—6月21日,广东中南部、广西大部、海南岛中东部累计降雨量有200~500 mm,广东韶关、清远、河源、汕尾和惠州,广西桂林、柳州、河池、贺州、梧州和来宾等地的部分地区有600~1 000 mm,广东韶关和清远、广西桂林和賀州超过1 000 mm;其中广东累计降雨量大的乡镇出现在连南县大麦山镇1 689.2 mm,翁源县新江镇1 652.7 mm;广西出现在桂林临桂区1 616.1 mm、柳州融水县1 612.4 mm。4)
强降水过程频繁。“龙舟水”期间,华南连续出现3次强降雨过程,分别在5月22—28日、30—31日,6月4—21日(图3)。华南国家站区域平均日降水最大出现在6月11日,达31.1 mm。持续强降水导致“龙舟水”后期,珠江流域出现流域性洪水,北江流域出现特大洪水。
        3 华南“龙舟水”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3.1 华南“龙舟水”与大气环流的相关
        由于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降水异常的直接原因,下面对近62 a华南“龙舟水”标准化距平序列(以下简称“龙舟水”序列)与同期大气环流场进行相关分析,以此来寻影响“龙舟水”异常的关键环流系统。
        “龙舟水”序列与对流层高层100 hPa位势高度场的相关系数分布(图4a)可见,在日本海以东的西北太平洋存在显著负相关区,说明“龙舟水”期间,日本海以东的西北太平洋位势高度降低,有利于“龙舟水”偏多。
        “龙舟水”序列与对流层中层500 hPa位势高度场的相关系数分布(图4b)可见,在50°N以北的鄂霍次克海附近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在40°N以南,日本海以东的西北太平洋存在显著负相关,我国长江以南大部为显著负相关,特别是华南北侧相关最显著。说明“龙舟水”期间,北太平洋“北高南低”的位势异常分布,以及
华南北侧位势高度的降低,有利于“龙舟水”偏多。
        “龙舟水”序列与海平面气压场的相关系数分布(图4c)可见,在我国中东部、北太平洋中部存在显著负相关,在鄂霍次克海、菲律宾附近热带西太平洋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北半球中高纬“北高南低”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同时大陆高压减弱,鄂霍次克阻塞高压加强,有利于冷空气的南下,海平面气压从高纬到低纬“+-+”环流形势的稳定维持,有利于“龙舟水”偏多。
        “龙舟水”序列与对流层低层850 hPa风场的相关系数分布(图4d)可见,在南海、热带西太平洋存在显著相关反气旋环流,其中心位于菲律宾以东的热带西太平洋,华南位于反气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影响下,有利于南海、西太平洋的水汽向华南输送。菲律宾以东反气旋环流的存在,导致其西北侧南海北部、华南暖湿偏南气流加强,带来丰富的水汽、能量,同时在华南北部存在北风相关,说明华南北部冷空气加强,冷暖气流在华南北部交汇也有利于“龙舟水”偏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