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一、 实验目的:
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变化规律和皮肤黏膜颜的变化特点;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同、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及年龄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掌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
二、 实验材料:
18~22g小鼠,新生鼠;500Iml广口瓶(带有橡皮管及橡皮塞)2个, 1ml注射器(配针头),剪刀,镊子。 钠石灰,氯丙嗪,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溶液,亚甲蓝,冰。
三、 实验方法:
1. 乏氧性缺氧(氯丙嗪处理)
i. 取2只小鼠,观察正常呼吸频率(次/10s),并注意其呼吸深度。观察活动等一般情况及耳、尾、口唇的颜。取两只小鼠,标记为A、B,分别按0.1ml/10g腹腔注射氯丙嗪和生理盐水,之后将小鼠 A只放入冰块上10~15
min。
ii. 将2个广口瓶口瓶塞所连的移液管分别插入2个大量筒a、b中,记录液面最低点数据va1, vb1。a广口瓶加入钠石灰,b广口瓶加入等量的钠石灰,待A鼠进入冬眠期时,将两只小鼠分别同时放入广口瓶a、b中,插塞紧橡皮塞。记录量筒液面下降量及小鼠的反应状况和存活时间。
2 亚硝酸钠中毒
i. 取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呼吸频率及皮肤黏膜颜后,分别向腹腔内注射50g/L亚硝酸钠0.2ml,其中1只在注射亚硝酸钠后,立即腹腔注射10g/l亚甲蓝0.2ml,另一只注入生理盐水0.2ml作为对照。
ii. 记录小鼠存活时间,小鼠猝死后解剖小鼠尸体,取出肝脏至于滤纸上,观察记录2只小鼠血液、肝脏的颜。
四、 实验结果:
1. 实验数据
乏氧性缺氧:
va1=61 ml, va2=56ml vb1=58ml,vb2=40 ml
va1- va2=5 ml vb1- vb2=18 ml
ta=27min tb=16min
小鼠A总耗氧量:R=耗氧量/存活时间/存活时间=0.0076
小鼠B总耗氧量:R=耗氧量/存活时间/存活时间=0.040
小鼠 | 体重 | 耗氧量 | 存活时间颜代表的意义 |
小鼠A | 24.4g | 5ml | 27min |
小鼠B | 28.4g | 18mi | 16min |
小鼠缺氧后皮肤粘膜的颜:青紫(紫绀)
2. 亚硝酸钠中毒:
小鼠亚硝酸钠中毒后,血液、肝脏颜变为咖啡;另一只小鼠用亚甲蓝解救后,血液、肝脏颜仍为红。
小鼠缺氧后皮肤粘膜的颜:咖啡
五、 实验讨论:
本次试验难度偏低,主要是利用低温来观察老鼠呼吸状态和缺氧状态主要是记录试验结果
六、 实验结论:
氯丙嗪课缓解缺氧,使得小鼠存活时间更长;亚甲蓝可解救小鼠亚硝酸钠中毒。
七、 参考文献:
1. 陆源、林国华、杨午鸣主编 《机能学实验教程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2010.6
2. 金惠铭主编 《病理生理学》 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