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讲课教师: | ||||||
学科:地理 | 课时:1 | 总课时数:12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 ||||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画图,明确外流区、内流区(河、湖)的界线,及如何设计图例。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对河流治理和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通过对众多河流的认识充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 | |||||
教材分析 | 教学重点 | 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界、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 ||||
教学难点 | 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 ||||
出示《中国水系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自己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教师):是的,同学们说的很对,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 设疑启发: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被人们誉为大地动脉的河流、大地明珠的湖泊,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它们是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提问)河湖的好处有哪些呢? (教师小结)小学三年级中秋节手抄报图片教师边补充边投影彩图片。河湖的好处在于除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灌溉水源、水能资源、航运的便利外,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渔盐便利等。 探疑互动 (提问)河湖不仅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带来过坏处。河湖有哪些坏处呢? (播放录像)学生看录像 (教师讲解):河湖的坏处有“洪水灾害”“干旱火炬之光法师”和“水污染”等,这些灾害不仅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解疑归类 (教师小结)总之,河湖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既可兴利,又可作害,而且许多灾害还是人为造成的。人类要想世世代代持续地发展下去,必须自觉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好地球上的河湖。 怎样下载电影到电脑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源头→下游方向指或观察。如珠江由西江、东江和北江三大支流汇合而成,其中西江为珠江的最长支流。 (读图观察)引导学生读《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图》,观察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塔里木河和弱水(黑河)与其他河流有何不同?打春是哪天2022 (学生:塔里木河和弱水最终没注入海洋) 2.我国绝大多数河流注入什么大洋? 3.我国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和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各自最终注入什么海洋? (说好的幸福呢歌词归纳小结)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归纳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的概念。 (读图思考)引导学生阅读外(内)流湖图后思考:为什么外流湖是淡水湖,内流湖是咸水湖? (提问)我国最大的内流湖是什么湖?最大的外流湖呢? (过渡)它们是如何划分和分布的呢? (课堂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外流区和内流区图”(图2.31),要求: (1)给图中的空白图例分别涂上不同的颜。 (2)判断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范围,并根据所选颜进行填涂。 (3)引导学生比较进一步明确外流区与内流区的面积之比、水量之比。 (4)在完成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图2.28右下角资料,并用彩笔勾画。 (投影复合图)引导学生对照《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2.6)和《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2.31),仔细观察我国内、外流河各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哪一侧地区? (提问)西北地区有没有外流区,东南地区有没有内流区呢?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内、外流河(湖)的大致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思考)我国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这和哪些因素有关? (过渡)我国河流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势)、气候有什么关系呢? (课堂活动)2.认识中国河流的空间分布及其地形、气候的关系。 (1)阅读《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图2.28),并对照《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图2.4)、《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图2.6)和《中国行政区划图》(图1.7)共同完成下表内容。 ①联系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想一想我国绝大多数河流为何滚滚东流,注入太平洋? ②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界线与我们曾学过的什么区域的分界线相一致? ③我国东部外流区河流的水量受什么气候的影响很大?为什么?它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 (过渡)我国的外流河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为何会形成这些共同的水文特征? 1.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读图)引导学生阅读《我国东部主要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河流的水量大小、水位高低、有无结冰期或结冰期长短等方面,思考以下问题: (1)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 (2)什么季节流量最小? (3)为什么? (4)黄河、东北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 (教师及时肯定学生、表扬学生) (过渡)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虽有共性,但各地也有很大差异。 (读图)引导学生阅读《我国东部主要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中国水系图》和《我国东部地区一些河流的汛期和枯水期比较》(思考): (1)上述四条河流分布在我国什么地区?并明确湘江是长江的支流,西江是珠江的支流 (2)从北到南,河流汛期开始时期和结束时间有何不同?汛期长短有何变化? (4)图中四条河流,哪条河流流量最大?哪两条河流流量较小? (读图)引导学生分地区阅读《我国东部主要河流的年降水量变化图》 (教师小结)完成表中答案,归纳“四最”。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流 珠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黑龙江。 (学生)完成课堂活动2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课堂活动3: 以黄河花园口站和西江梧州站为例,说一说这两条河流流量年内变化有何不同?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及时肯定鼓励学生并加以补充: ① 黄河(花园口站)流量年内变化不大,汛期短(仅将近3个月),不利于长期航运、捕鱼、灌溉、淡水供应,容易造成冬季水源供应紧张,冬季气温很低,容易结冰,产生凌汛,影响航运。 ② 西江(梧州站)流量年内变化很大,汛期长达7个月,有利于长期航运、捕鱼、灌溉、淡水供应,但夏季水位很高,水量很大,有可能发生洪水灾害,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过渡)(投影地图)引导学生阅读《塔里木河和罗布泊》(图2.3),观察思考我国西北内陆河流有何特点?为什么? (教师)我国西北内陆河流较少,多内流河、内流湖,一些地方为无流区,河流甚至出现断流现象。这既有自然原因(这里河流水源不丰,沿途多沙漠、戈壁,蒸发、渗透严重,很多河道成为季节性河道),又有人为原因(近年来沿途灌溉用水增多,浪费水资源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西北内陆河道缺水的程度,甚至于出现河道断流。在地图上,西北内流河有的河道用虚线表示就是此意。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外流河(湖)、外流区、内流河(湖)、内流区的概念、内(外)流区的分界、位置和主要的内(外)流河,了解了我国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分析了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 (学生):中国河湖众多(有众多的河湖) (学生回答)河湖对于人类既有好处又有坏处,既有利又有害。 (学生回答)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水能资源”,便于人们航运、游泳、养殖水生动植物等。 (学生回答)河湖可带来“洪水灾害”。 (投影地图)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水系图》,让学生在屏幕前用棒指出图上的我国主要河流。 (学生):太平洋 (学生):北冰洋、印度洋 (学生回答)外流湖湖水靠外流注入其他河流输出,水中盐度大大降低,因而成为淡水湖;内流湖湖水靠蒸发输出,水中盐分较高,因而成为咸水湖。 (学生)清明节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东南地区 (学生):西北地区有外流区,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北冰洋;东南地区有内流区,如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就有一小部分地区为内流区。 (学生回答)与地形(地势)和气候有关。 (学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学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学生):季风气候,夏季风盛行时,降水多,河流水量就大,反之,河流水量就小;因为东部外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天然降水。 (学生):夏季 (学生):冬季 (学生):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学生):松花江在东北,黄河在北方,湘江、西江分布在南方 (学生):黄河、松花江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很低,降水很少,结冰期长,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上游地区蓄水多 (学生):①北方河流汛期开始时间晚,结束时间早;南方河流情况正相反。②松花江、黄河汛期各3个月;湘江汛期长达6个月;西江汛期长达7个月。我国东部河流(除东北河流)汛期变化的规律是自南向北,汛期越来越短。 (3)从我国东部河流汛期变化的规律可以看出我国哪条河流汛期最长? (学生):珠江 (学生)长江流量最大,黄河流量最小 (学生):7-9月水量丰富形成汛期,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塔里木盆地南北俩侧的昆仑山和天山冰雪融水。 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西北内陆河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 (学生):高山冰雪融水 2、我国西北内陆季节和气温的变化对河流水量有何影响? (学生):夏季,气温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河流水量就大;冬季,气温下降,高山冰雪融水消失,河水大大减少,河流结冰,甚至断流。 3、思考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及原因 | 创设情境。 5 10 幽默的语句,使学生马上进入课堂情景,欲擒故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一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陶冶情操。与语文学科相联系。 10 10 10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前后左右共同探讨,然后派代表发言,教师给予激励评价并补充。 | ||||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1. 内流区 2. 外流区 3. 水文特征 4. 京杭运河 | ||||||
教学后记: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