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教学总结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教学总结
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任教一(1)班的《道德与法治》,该班共有学生40人,男生 24人,女生16人。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 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集体的观念并未完全建立, 对他们来说,集体就是很多人在一起学习。至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集体生活中应共同遵守的规则等问题,他们很难理解,一般 是在教 师的要求下被动遵守。由于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不爰护班级物品、 不遵守班级纪律、与同学游戏时时有摩擦、不考虑他人感受等现象时 有发生。因此,在这学期,教师要逐渐帮助学生建立集体观念,使学 生体会到集体的意义,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但是由于有一部分学 生因年龄偏小,自控能力较差,求知欲较强,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 不断启发,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 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让他们能对学习和 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这就要从各个方面加以训练和引导。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 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
的价值观引I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 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 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 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 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 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
法制教育计划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教师的3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 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 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编, 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
第一单元第1——4课我的好习惯第二单元第5——8课我和大自然
第三单元第9——12课 我爱我家第四单元第13——1 6课我们在一起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 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 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月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 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 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
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 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 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 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 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 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 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L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 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 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 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 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 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 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 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 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 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 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 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目标
1.在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弓|导学生体验家庭 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 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 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 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 学会一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 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 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 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 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 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 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 识的技能。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确立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发展的核心地位,明晰学生道 德与法制学习发展的线索,进一步凸显学生的道德 与法治在全部生 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加强对学生以学习生活为主体的全部生活的价值 和引导,在学会生活中学会做人。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 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 助儿童展开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