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裸子植物教案:种子的形成及传播方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裸子植物类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意义;
2、明确种子的形成过程和种子结构的特点;
3、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传播方式和生态意义。
二、教学内容
1、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裸子植物是一类种子植物,其胚珠无包被,裸露在产孢叶上或花托上,因此又称为无花被植物。裸子植物类包括了松科、杉科、柏科、银杏科、苏铁科等。这类植物具有木质化的主干和根系、极长的营养器官和长寿命等特征,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的意义。
2、种子的形成过程
种子是裸子植物传播新一代的重要生殖器官,它的形成与有被子植物略有不同。裸子植物的种子形成过程可分为胚珠的产生、胚囊的发育、精细细胞的发生、受精和胚珠成熟五个阶段。
(1)胚珠的产生。
胚珠是种子的核心部分,是胚囊和其内包含的卵细胞和雄配子体产生的结构。裸子植物的胚珠产生在胚囊盘上。产生过程中,胚囊盘细胞分裂形成胚囊,胚囊内部逐渐分化形成了卵细胞、雄配子体等结构,成为胚珠。
(2)胚囊的发育。
裸子植物的胚囊与有被子植物的胚囊不同,其内部没有包被,只有几个细胞,其中含有一个卵细胞和一到两个雄配子体,经过发育成熟后形成种子。胚囊在芽轴和雌蕊之间生长,同时也会发育出可生长出胚乳的绒毛,起到吸取养分的作用。
(3)精细细胞的发生。
裸子植物的花粉不同于有被子植物,其内部只有少量的细胞,包括一个精细胞和一个配子体细胞列举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精细胞的发生需要先经历几轮有丝分裂,分裂后形成精细胞。
(4)受精。
裸子植物的精子不像有被子植物会形成两个精子细胞,而仅有一个精子细胞。精子细胞通过花粉管进入胚囊,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
(5)胚珠成熟。
胚珠在受精后开始发育,胚珠壳进一步长大,最终形成种子。种子内部包含胚乳和胚,胚乳供新生个体营养,胚则成为下一代植物。
3、种子结构的特点
裸子植物种子与有被子植物种子有很大的区别,其特点在于:
(1)种子的外部没有果皮和种皮,采用种子完全裸露的方式存活;
(2)种子内部的胚乳多呈类似肉质的状态,其余部分的营养和水分均来源于胚珠内部的绒毛吸收;
(3)裸子植物的种子结构简单,不像有被子植物种子复杂的结构,但其内部却包含了互补的胚珠和花粉所赋予的遗传信息,确保了新一代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裸子植物的传播方式
裸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自然传播和人工传播。
(1)自然传播。
裸子植物的种子通过自然的方式传播更符合自然规律,也更有适应力。大多数裸子植物具有飞行种子,如松、柏、杉等,种子内部含有一些突出的翅片,能够使种子像飞机一样在空中悬浮。
此外,银杏等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被龙虎神兽所传播的,它们会吃下种子,随后又会排泄下来,从而把种子分散到别处。还有一些裸子植物是靠植物体表面或地下茎传播,如苏铁的糙叶阔树就是一种地下茎传播的植物。
(2)人工传播。
人工传播是最直接的种子传播方式,可以通过人工控制种子数量和分布,实现快速繁殖和改良。常见的人工传播方式包括播种、移植等。种子萌发处于发育阶段,非常脆弱,因此,种子传播时需要注意保护,防止受到外界的影响影响种子的生长和发育。
三、教学内容链接
裸子植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类,其种子的形成及传播方式不同于有被子植物,同时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更符合自然规律。通过了解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种子的形成过程和种子结构的特点,能够更好地理解裸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探究裸子植物与人类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