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调查报告
目前在報刊和网络上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性文章很多,但几乎都是普遍性和公共性的。而针对专业和行业的特殊性指导基本见不到。本课题组以我校在校生为调查对象,着重对金融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确立、自我评价、环境评价和职业定位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思考和探索对金融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指导问题。
标签: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金融人才
一、调查背景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使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了然于心,并且便于从宏观上予以调整和掌控,使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能对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自己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取。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学生的大半生,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的人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上海金融学院是一所有着近60年史,以经济管理学科为重点,以金融学科为核心,相关学科交叉支撑,文、法、理、工学科协调发展,重点培养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金融服务业)所需应用人才的公办多科性全日制本科高校。几十年来,学校致力于培养国家经济金融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硕果累累,被誉为“未来金融家的摇篮”。
课题组经多次讨论研究后,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对金融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采取问卷调查和专访的形式进行调查。
二、数据分析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课题组共印发了200份调查问卷,并全部成功回收。其中,男生61份,女生139份,分别占到30.5%和69.5%。四个年级学生分别所占比例为:大一28.5%,57份;大二60%,120份;大三8%,16份;大四3.5%,7份。
如何开通网银之一,对“学习和生活中是否有明确目标”的调查,有明确的长远目标的占25.5%,有明确的短期目标的占49.5%,目标模糊的占22%,没有目标的占3%,总体结果比较好。
之二,对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认识的调查,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占58%;认为“形势
正常”,占30%;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占7.5%;对当前就业情况“不了解”,占总体4.5%。如图:
可见目前,我校学生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普遍较悲观。2008年三季度末,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一些企业倒闭,员工失业,曾让金融专业学生陷入了“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今年我校07级毕业生成功签约率虽然是去年的两倍,但是金融危机为就业市场带来的阴霾依旧未能散尽——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对就业前景依旧不乐观。
课题组认为,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评价不仅仅反映了其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也
反映了他们对自己就业的信心和对社会的信任。
之三,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调查,评价为“一般”占60.5%,评价为“满意”占19%,评价为“不满意”占10.5%,感到“非常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均占2%,“没有考虑”占6%。
经分析,该项目调查结果与前项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是一致的。社会就业形势是外在的,客观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内在的,主观的。两个因素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大学生才能成功就业。好的就业形势要靠全党全民的努力,靠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校大学生也是社会一员,为创造好的就业形势责无旁贷。在某种意义上讲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一定因果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明确且不息为之奋斗,各方面都很优秀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存在很大优势。反之,迷茫、不思进取、能力平平在就业市场中就没有优势。
之四,对专业前景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17%的同学认为职业前景“很好”,39.5%的同学觉得“还不错”,37%的同学认为“一般”,而认为评价“差”的占6.5%。“很好”和“还不错”共占56.5%达到一半以上的多数。调查中发现,这与入学前专业的选择是吻合的。68.5%的学生入学前就抱着热爱金融行业(银行、保险、证券),看好金融专业的发展前景。他们真正认识到国家越强,经济越发展,金融行业越重要。尽管当前就业形势不容客观,但学生
截屏快捷键们对前景充满信心。
之五,对学生四年间思想重心和欠缺素质的调查,结果显示,“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努力学习校内课程”、“考取各类专业资格证书”“实习工作”的是大多数。其中,35.5%认为能力同样重要,“偶尔为了社会活动翘课”也值得;而在17.5%的同学心目中,校内的绩点和奖学金比较重要,平日学习应当以校内考试为重点;另外,30%的同学认为求职时,工作单位看中的是专业素养和操作能力,应更多地投入到考取专业证书上;另有13%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实习机会,以帮助自己尽快到工作。如图;
对“欠缺素质”的调查,57%的同学自己缺少“相关工作和实习经验”,22%的同学认为自己最需要的是“承受压力、克服困难、沟通协调的能力”。可见目前,大部分学生缺少在专业领域实践的机会和经验,必将成为毕业求职的弱项。
之六,对学生毕业后三年到五年工作计划和就业去向的调查,自己对此“非常清楚”的占6%,“比较清楚”的占51%;“很不清楚”的占23%;对这个问题“从来没有考虑过”的占20%。课题组发现,当前多数大三、大四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短期规划比较明确,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怎样努力。大二学生中一部分比较清楚,一部分比较迷茫。大一学生基本没有目标。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增长,对自己的规划会越来越明确。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级学生的茫然会耽误其大量宝贵时间,是学生职业规划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就业去向的调查结果是52%的学生打算就业,29%的同学想要考研,13%的同学有意出国深造,另外创业和待业各占3%。如图:
此结果与我校2007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大体相当(职场谋职占39%,考研究生占20%,暂缓就业占15%,出国留学占10%,自主创业等占16%)。当前,企业对于求职者工作经验的要求是形成我校学生较强求职意识的主要因素。
之七,对学生择业标准和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的调查,37%的同学表示在选择工作时会优先考虑“个人的发展空间”,32%的同学优先考虑“工资和福利”等现实问题,21%的同学关注“工作环境”,10%的同学考虑“公司业绩和前景”。
对学生职业规划需求的调查,49%的同学认为“非常需要”和“需要”,35%的同学认为“不需要”,16%的同学表示自己“没想过”。结合前文分析不难看出,目前我校对职业规划指导、相关心理辅导都存在一定缺口,需求大于供给。
三、现状分析
经过对调查数据的整合与分析,课题组对上海金融学院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归纳如下:
1.对就业形势预期惨淡,对专业自信力强
由于专业背景,性质等原因,我校学生对自身专业前景预期良好。随着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步伐的加快,上海乃至大陆金融行业的热度不断升温。上海金融学院作为一所以金融为特的高等院校,兼地域,行业两大优势于一身,历届毕业生大多进入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系统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工作,发展状况好。因此,我校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持有一定的自信心,即便大环境紧张,但他们认为财经专业就业前景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专业前景良好。这也让我校大多数学生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仍然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而不通过考研或出国等方式来延迟就业。
2.偏重理论,专业实践能力亟待提高
调查显示,我校学生目前学习生活都围绕着在校课程,各类证书考试以及校内活动进行,很少有同学利用在校时间走出校门到火热的金融行业进行实战演练。对此,同学们自己也感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成为一双“长短腿”,会对未来求职构成障碍。经过调查,课题组发现,我校学生平均每学期必修22学分,大一、大二学生除去双休日外每天都有课,剩下的部分时间还有要用于学生会,社团等校内实践活动,再加上各类证书的准备时间,学生很难集中时间走出校门寻并执行各类实习项目,锻炼专业技能。这是学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3.低年级学生易迷茫
调查中,无论是对长远理想的制定还是对短期发展的规划,大一、大二学生都表现出明显的迷茫与忧虑。尤其是大一新生,本来应该充满好奇与活力的他们在调查却充满了困惑。课题组分析,此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新生刚从中学生纯粹的书本知识学习中解脱出来,并未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财经类专业文理结合,要求学生杂学旁收,很多人还处在摸索阶段。另外,对行业现状的陌生也是导致低年级学生迷茫困惑的原因之一。
张继科发球4.职业规划指导力度不足,辅引缺口较大
据调查,我校学生对专业的职业规划辅导需求强烈。由于缺少实践机会,他们对于“求职从哪里起步”,“企业最需要怎样的人才”,“求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等问题充满了渴望,然而却得不到解渴的“饮料”。多数学生表示,无论是在求职还是学习过程中,一定的专业心理辅导能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更加积极和乐观的心态迎接机遇和挑战。可见,我校在职业规划辅导,心理辅导方面还应投放力量,加大力度。复仇者联盟巴顿
结论与建议
针对调查反映出的问题,经过认真讨论与研究,课题组认为,我校学生目前对职业规划认识普遍不够清晰,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多存在迷茫与困惑,所以急需提高我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顺利就业,课题组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尽早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严厉灌输为主,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伸张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束缚,以至于对自己真正的特长、爱好不了解,职业生涯意识单薄或在进行规划时缺乏方向
感。对此,高等院校应当建立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体制,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给予其正确的方法,引导其走向正确的方向。作为以金融专业为特的上海金融学院应当在学生入校之初对其进行系统的金融行业入门培训,使学生了解到金融行业的基本体制、内容、作用等,需要具备何种素质的人才,以尽早地确立奋斗目标,避免在犹豫和徘徊中浪费时间。
2.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专题讲座为辅的规划体系
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改变以往仅将其作为选修课的情况,使职业规划教育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同时,定期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针对不同年级进行不同内容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例如,对大一新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大四学生进行求职技能辅导等。
3.建立职业生涯跟踪档案
結合实际情况,从每个院系中挑选1~2个班级作为试点,进行职业生涯跟踪,记录学生在校成绩、社会活动、资格证书、实习以及各方面表现,在其毕业后跟踪记录毕业去向,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作为后辈学生的指导性参考资料。
如何缓解考试压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