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原则
及其实现机制*
赵万一樊沛鑫**五一祝福短信大全
摘要:相对于传统的个人隐私侵权而言,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权具有发生的普遍性㊁易受侵害性㊁不易救济性㊁不易觉察性及侵权判定的困难性等特点,因此需要建立更具针对性的个人隐私权保护目标与保护原则,包括人格权优先(以人为本)原则㊁伦理性原则㊁正当性原则㊁利益平衡原则㊁必要性原则等㊂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充分尊重个人信息自决权,恪守信息伦理原则,确立科学个人数据合理使用和合法使用规则,并将被遗忘权上升为个人隐私权中的一项特殊权利㊂为了实现以上目的,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保护手段,着力完善救济机制,从技术上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并努力强化企业自身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信息利用合规意识㊂关键词:个人隐私大数据人格权优先被遗忘权
伴随网络的普遍运用和网络技术的提档升级,中国已步入以大数据开发㊁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运用为主要内容的大数据时代㊂其特点是运用特殊的信息分析工具软件,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归纳整理㊁交换和整合,创造出各种类型的知识关联体㊁知识集成耦合体和知识模拟运用场景㊂在这一时代,一方面,由大数据所创建的虚拟社会已成为传统社会的必要补充和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功能强大的大数据运用也使收集数据的行为变得极其容易,分析数据的行为也变得更加快捷,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暴
露在数据的视角之下,从而给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㊂不久前,由于 滴滴出行 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宣布对 滴滴出行 启动网络安全审查,通知应用商店下架 滴滴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市场经济背景下国有资本运营的法律制度构建 (批准号:19FFXB027)的中期研究成果㊂
扫黑风暴馄饨店老板娘赵万一,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樊沛鑫,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博士研究生㊂
重阳节说说朋友圈短句人工智能法学研究
044出行 App,并要求 滴滴出行 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
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㊂①虽然国家网络信息办公室并没有对外宣布 滴滴出行 如何严重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但是乘车人
通过 滴滴出行 App在网络上预约出行的订单,需要填写出发地以及目
的地,乘车人基本没有权利拒绝授权录入个人信息,而填写的信息自动被App抓取记录到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可能性,构成了潜在泄露隐私的风险㊂这一事件的发生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传
统法律框架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滞后㊂虽然‘民法典“对个人隐私包括数
据隐私给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由于数据隐私具有复杂性,单靠‘民法
典“无法有效满足个人数据隐私的保护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更加全面
具体的单行法律法规才能真正实现对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提供全方位周
密保护的目的㊂
女生节祝福文案简短>8万以内买什么车好一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权保护的特殊性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意识并通过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模式㊁行为习惯等方式,保护自身的隐私㊂保护隐私的目的是通过隐瞒㊁封锁㊁孤立㊁迷惑等方式,遮隐自己的行为轨迹和生活习惯,防止外人窥探和掌握自己的个人信息,从而给自己带来某种程度的信息独占和隐私收益,保持神秘感,避免因隐私泄露可能带来的羞耻感,以保证自己的正常生活不被打扰并获得充分的安全感等㊂我国于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对个人隐私权高度重视,不但对人格权单独列编,而且对个人隐私权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㊂②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32条的规定,隐私权是指公民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知悉㊁搜集㊁非法侵①
②
‘关于下架 滴滴出行 App的通报“,v/2021-07/04/c_1627016 782176163.htm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㊁侵扰㊁泄露㊁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㊂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㊁私密活动㊁私密信息㊂ 第1033条则列举了侵害他人隐私权的主要行为: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㊁短信㊁即时通讯工具㊁㊁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㊁拍摄㊁窥视他人的住宅㊁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㊁窥视㊁窃听㊁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㊁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㊂ ‘民法典“通过制定人格权请求权和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有关规定,构建了隐私权保护的整体框架㊂以快乐为题的作文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原则及其实现机制045 扰㊁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㊂隐私权意味着在个人的物理空间内不受监督㊁不受干涉地发展自己的个性㊁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权利㊂它的内容具体包括个人信息的保密㊁个人生活不受干扰的权利㊁决定个人私事的自由㊂另根据1034条的规定,即使没有上升为隐私的个人数据,同样受法律的保护㊂①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以‘民法典“为代表的现行法律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主要还是侧重于传统的个人隐私,而对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的特殊性关注不够,没有提供详细具体的额外保护规则,因此需要制定单行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效回应大数据时代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需求㊂
(一)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的易受侵害性
与传统的分散存在的孤立数据不同,在大数据时代,数学算法能全面运用海量数据,不但可以对已发生的事实包括个人的生活场景㊁行为轨迹等进行还原,而且还可以对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测,从而让生活变成了可量化的维度㊂根据卡内基梅隆大学隐私专家的研究: 即使没有姓名㊁没有社会安全号,只要通过性别㊁生日和邮编3个数据项,数据挖掘的技术就能够成功地识别全美87%的人口㊂ ②很多所谓隐私在大数据面前已经根本无法隐藏,从而使个人隐私行为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㊂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使得个人信息存储的时间更久,但搜索起来更为容易㊂当事人在特定情形下发布的一些个人信息,经过一段时间,发布人或许早已忘却,但其他人很容易在相关事件发生时瞬间搜索到并发布至互联网上㊂而且,丰厚的商业利润也根本无法阻止拥有数据库的商业组织不将收集到的个人数据进行整合㊁分析和利用㊂因此公民的个人信息,一旦被以数据化的形式加以储存,无论是掌握在政府或非政府机构手中,还是掌握在商业组织手中,都会成为政府监管的依据和商业主体进行特定商业行为(如广告行为)的数据基础㊂特别是个人数据被用于商业行为时,公民个人事实上是无法予以阻止的,因此个人隐私易受到侵害㊂
①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4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㊂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㊁出生日期㊁身份证件号码㊁生物识别信息㊁住址㊁电话号码㊁㊁健康信息㊁行踪信息等㊂个人信息中的
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㊂
Us plans massive data sweep,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February 9,2006.转引自徐子沛‘大数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第178页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