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
论手机短信与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及影响
刘晓宇 
【摘要】: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诞生。从诞生之日起,它就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在信息社会里,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短信息传送服务方式。它的出现,为人们构筑了一个新的人与人之间便利交流的方式,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作为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新媒介,它跨越了传统的单一的人际传播媒介,与大众传播媒介完美结合,开创了人们社会生活和交往的新方式,实现了随时随地传播信息的现代传播理念,成为现代社会备受人们瞩目的社会传播现象。 本文从分析手机短信的发展历程和方向入手,阐释了手机短信给人际关系带来的诸多影响。作为人际传播的新媒介,手机短信不仅满足了人们交流成本低、及时反馈快、交互性强等需要,还展现出人们交流的新特点。这种传播方式让人际沟通更加随意,也使交流更加隐蔽。手机短信不仅开创了人际交往的新方式,还迅速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工作、娱乐以及消费等生活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手机短信拥有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四种媒体所不可企及的媒体优势,同样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着巨大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短信给人际交往和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的研究来透视高科技时代中国平民个体的独特的思想和存在方式。
【关键词】:手机短信 人际交往 沟通方式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C912.3
【目录】:
内容提要4-7引言7-9第一章 手机短信的发展及其社会功能9-19第一节 手机短信的发展历程9-14一、手机短信的定义10-11二、手机短信的发展历程11-13三、手机短信业务的服务领域13-14第二节 手机短信的发展现状14-16一、手机短信的全球发展状况15二、手机短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15-16第三节 手机短信的社会功能16-19一、手机短息的人际传播功能16-17二、手机短信的大众传播功能17-18三、手机短信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8-19第二章 手机短信与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19-28第一节 传统人际交流沟通的方式及特点19-20第二节 手机短信传播中的新型人际沟通方式及特点20-28一、手机短信交往的社会生态21-23二、手机短信传播中的新型人际沟通方式及特点23-28第三章 手机短信对人际交往的双重影响28-35第一节 手机短信在交往中的意义及受欢迎的原因28-30一、手机短信在交往中的解放性意义28-29二、手机短信在交往中深受欢迎的原因29-30第二节 手机短信对人际交往的双重影响30-35一、手机短信交往的积极影响30-32二、手机短信交
往的负面影响32-35第四章 消除手机短信负面影响之对策35-42第一节 体制完善与政策监管双管齐下35-38第二节 技术防范与法律规范并用38-40第三节 教育引导40-42结语42-43参考文献43-46中文摘要46-49Abstract49-52后记52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格式全文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卡、)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翔宇;手机短信的传播学分析[J];现代传播;2003年01期
2 徐海玲;手机短信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爱好者;2004年05期
3 刘思林;手机短信息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嘉应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倪桓;;手机短信传播中的新型人际关系[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
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义贵;;试论《红岩》文本的传播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陈自清;;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叶家红;手机非法短信息的危害及对策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叶美芳;;意识形态、合理性与未来发展前景——哈贝马斯的科技观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朱定新;;媒介素养与领导水平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8 刘文灵;;两种发展了的传播模式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再论拉斯韦尔的“5W”模式和香农—韦弗模式[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10 程曼丽;政府传播机理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婷;;煤矿安全信息传播中的新思考[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建伟;;版权贸易中的编辑角[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罗以澄;夏倩芳;;他国形象误读:在多维视野中观察[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4 陶建杰;沈国麟;;两个环境和三个现实——大众传媒与浦东新
区形象建构[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5 孙信茹;;传媒与民俗生活变迁——甘庄的个案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6 孙瑞祥;;传播社会学:发展与创新[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单波;肖珺;;媒介把什么当作战争的卖点?——对美国媒介在伊拉克战争前后新闻点转移的分析[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孙信茹;朱凌飞;;都市中的“媒介仪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媒介传播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周步恒;;衡量广播媒体实力之杠杆——论节目评估体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10 曹书乐;;新闻集团进入中国媒介市场行为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春秀;《三联生活周刊》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段永刚;大众传播媒介资源配置刍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大学;2002年
4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好签名5 吕坤良;网络言论传播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孟威;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叶乐阳;大众传媒产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端午节给老师的祝福语10 廖圣清;20世纪90年代西方大众传播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文丽;电子杂志的盈利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王岳;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的价值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小云;马尔库塞生态伦理思想探微[D];厦门大学;2007年
4 冉艳芳;《郑州日报》改革发展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张晋升;论传媒引导和受众参与的意识互动[D];暨南大学;2000年
6 李
凌凌;第四媒体与大众传播变革[D];郑州大学;2000年
7 孙朝方;《羊城晚报》娱乐新闻初探[D];广西大学;2001年
8 黄蓉芳;论经济沙龙的情境沟通功能[D];暨南大学;2001年
9 彭树欣;论梁启超对文献传播的贡献[D];苏州大学;2001年
10 李玉斌;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翔宇;手机短信的传播学分析[J];现代传播;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秋节节日祝福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超元;论经济体制改革对生活方式变革的影响[J];社会学研究;1986年02期
2 刘宝三;论社会主义交往方式[J];学术论坛;1986年05期
3 胡弥华;我国人际关系现状的理论探讨[J];社会主义研究;1987年04期
4 祝福恩;人际关系与生活方式[J];大理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5 刘书鹤;农村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人口素质的影响[J];东岳论丛;1987年02期
6 乔健;;试论人际关系学与哲学和美学的内在联系[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7 周振宇;大学生人际交往导向[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8 洪瑾;大学生现代交往观念[J];思想教育研究;1994年02期
9 张敏杰;改革开放与人际交往方式的嬗变[J];浙江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10 郭林;林伯渠与陕甘宁边区──纪念林伯渠诞辰110周年学术讨论会简述[J];人文杂志;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苏青;;短信服务与手机病毒[A];海南省通信学会论文集(二○○一年)[C];2001年
2 赵长海;;医护人员营养知识、认识、学习与行为调查及营养健康教育方案设计[A];达能营养中心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姜垣;;2004年中国国际戒烟竞赛[A];首届《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罗桂湘;;依托气象高科技促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5 马文彦;周金莲;黄淳;;气象短信的编辑内容及技巧[A];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摘要集[C];2004年
6 肖学胜;;做大做强气象科技产业之我见[A];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摘要集[C];2004年
7 句荣辉;沈佐锐;;基于短信息的温室生态健康呼叫系统[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倩女幽魂哪个职业好8 雷建敏;;无线博客与体验经济[A];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C];2004年
9 葛徽衍;张永红;;从同州西瓜销售遭冷遇看农业产业化中气象服务的作用[A];2004年全省气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毛力
;;“拇指文化”演绎语言新时尚——手机短信的语体分析[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健东;春节期间手机短信服务市场火爆[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2 孙秋杰(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N];甘肃日报;2001年
3 宜人;全球移动商务市场比较分析[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4 徐扬;新浪突围[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5 民进上海市委员会;加强本市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N];联合时报;2001年
6 ;手机短信带来的烦恼[N];人民邮电;2001年
7 本报记者 陈华;服务模式创新带来盈利曙光[N];人民邮电;2001年
8 林小辉;上海移动与寻呼台联手拓市[N];人民邮电;2001年
9 记者 唐华;四川移动网上营业厅开张[N];人民邮电;2001年
10 邓伟志(作者系上海大学教授);网络时代社会科学的使命[N];文汇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敏;网络人际交往探微[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芳;与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黄永宜;网络环境下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赵晓秋;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D];广西大学;2003年
5 宋小宏;对网络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主题化探究”模式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郭洪新;短信乐园(手机游戏)的开发与设计[D];天津工业大学;2004年
7 朱志华;论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新闻舆论引导不足[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利锋;高等学校成人教育考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如何出国打工9 鲍成城;手机媒体初探[D];北京印刷学院;2004年
辛集一中女篮
10 李耐;基于WAP方式的无线网络位置服务系统[D];内蒙古大学;2004年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