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专业考察团赴台湾省考察报告第2页
(五)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二手房 个税台北市文献委员会成立于1952年6月,隶属台北市政府。1973年7月改隶台北市民政局。1999年7月改隶台北市文化局至今。主要工作是征集整理有关台北市的史料、台北市志书的编纂、《台北文物》和《台北文献》等期刊与专书的发行、馆藏文献、文物的维护、搜集以及文化资产的推广等。
1.台北市历史文物的发掘、采集与调查。对台北市的历史文物进行调查与搜集工作是文献委员会成立以来的重要工作项目之一。重点有两项:一是文物资料的调查与搜集,二是口述历史资料的搜集。前者主要参与圆山遗址与芝山岩遗址的挖掘,以及调查台北市古迹,并为已消失的古迹作说明,提供民众与研究者以为参考。后者以举办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如大龙峒耆宿座谈会、城内及附郊耆宿座谈会、北部新文学、新剧运动座谈会、美术运动座谈会、音乐舞蹈运动座谈会、台北市诗社座谈会等,同时其体材遍及各地区与各行业,呈现多样化,可分为经济活动、文物收藏、教育、文化、政治、族、重大历史事件、区域等多方面,开展这些活动都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史料。
2.台北市志书的编纂。编纂台北市志书是文献委员会的重要业务工作之一。台北市志先后编修过三次,分别是《台北市志稿》、《台北市志》与《增修台北市志》以及改制后修纂的(直辖)《台北市志》。《台北市志稿》的编修工作开始于1953年春季,当时拟定了凡例和纲目,其中凡例有12条,纲目定为10
小米电视4a和4c的区别志。凡例第一条阐述编修该志稿的宗旨是“晚近方志的纂修倾向,已超越旧志观念,博采科学方法,纵横兼顾,不仅成其地域之方志,抑亦成其地域之历史”。纲目包括沿革、自然、政制、居民、财政、经济、教育、文化、杂录和大事年表。该凡例与纲目核定后,文献委员会随即聘请著名专家纂修工作。该《志稿》从1957年开始出版,到1970年完成出版,因为没有送“内政部”审核,所以称为《台北市志稿》。在编纂及出版《台北市志稿》的过程中,台北市文献委员会就着手进行《台北市志》纲目的设计和内容的编纂,共10卷,43篇,168目,至1973年,卷1至卷10大致编印完毕。从1976年起开始续修,称为《增修台北市志》,该志除卷2《自然志》(共3篇)未出版外,到1984年,其余各卷均出版问世。1984年8月,台北市文献委员会决议全面纂修台北市志,预计5年内完成。至1986年,台北市政府同意文献委员会进行纂修市志,其名称为(直辖)《台北市
志》,其宗旨与目的是“在以台北市空间为范围……成为一宝典,即供……施政根据,复作文章、艺术、科学资源,教学材料,以及观光指导。昔者藏诸名山,以待其人,今当置诸案头,用供参阅。是地方史乘,兼具百科全书实效。”在时间断线,上起原始,下至1981年底,编纂时间由5年缩短为3年完成,在内容上,该志的纂修将《台北市志稿》与《台北市志》涵括在内,并延伸两者的内容。同时成立指导委员会和编纂委员会来完成此项任务,其中前者的职责是监修,后者的职责是制定志书的凡例、纲目,文稿的撰写、整理及初审,撰稿人员之间的联系和出版工作等。此外还由台北市政府聘请总纂一人,协纂一人,负责凡例(总体例)、纲目(篇章)的拟定、志稿的订正润、补正及有关志
书编审事宜。该志以志、篇为分门类,为志凡10,并卷首、卷尾,共12卷。卷首上含序、凡例、纲目,下为大事记。从1988年开始编纂,到1992年完成了市志各篇的编纂,最后审定出版的市志共计9卷46篇。此后,台北市文献委员会还制定了续修《台北市志》的工作计划,各项工作正在筹备当中。
3.期刊与专书的发行。台北市文献委员会从成立开始,就重视有关台北市历史的专题研究和各种新旧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并定期出版会刊《台北文物》、《台北文献》与《台北文献》(直字),同时出版种类繁多的专书,以反映台北地区发展的历史面貌。在会刊出版发行方面,《台北文物》从1952年12月发行出版第1期开始,到1961年9月,共发行32期;《台北文献》从1962年6月发行第1期起,每年刊行4期,到1966年12月,中间因有两次合刊,实际发行了11期;《台北文献》(直字)从1968年7月开始发行直字第1期,每年4期,但因合刊较多,到1973年6月才出版14期,从该年下半年开始维持每一季度出版1期,保持五年半时间没有出现合刊,后来又有合刊,迄今该刊已出版了144期。据詹德隆与杨护源编的索引统计,上述三种会刊上发表的各类文章共计1713篇,按类可分为总类(发刊辞、序文)、大事记(年表、大事记)、沿革(史前文化、封域、城市)、自然(地理、博物、气候)、政制(行政、选举、户政、役政、地政、公共建设、卫生、司法、警政等)、社会(社会组织、社会福利、氏族、语言、宗教、人口、原住民)、财政(市政会计、税捐、市有财产、金融)、经济(商业、物价、合作事业、公用事业、交通、邮电、工业、农林渔矿)、教育(教育行政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体育、学校)、文化(文化事业、文学、艺术、文献、胜迹)、人物(人物、职官
表)、其他(史事探考、随笔、介绍、论述、采风、访查、记事、记闻及文献工作)等;从发表文章数量来看,最多的是人物类,有206篇,占文章总数的12%;其次是文学,有129篇;其他篇数超过100篇的有风俗类是114篇,史事探考123篇;还有采风、访查、记事、记闻以及文献工作等类的文章,各有104篇。会刊的特还体现在各种专号特辑的出版方面,其中《台北文物》出过9个专辑,有“北部新文学新剧运动”、“美术运动”、“城内及附郊”、“大龙峒”等专号特辑;《台北文献》(直字)出版各类座谈会专号共57辑,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有“中山区耆老座谈会”、“民俗文物收藏家座谈会”、“台北市糕饼业座谈会”、“台北传统教育座谈会”、“台北医护座谈会”、“台北客家座谈会”、“八二三战役台北地区座谈会”、“台北体育文献座谈会”、“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台湾座谈会”、“刘铭传与台湾现代化座谈会”等专辑。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从创会以来,致力于各种专题书籍的编写和发行,这些专书或由会内自行编纂,或与学术界、民间人士合作,内容包括都市发展、地图、社会研究、文化、古迹、口述历史、政治发展、考古遗址、古碑、工具书、人物、族、翻译等种类,其中反映都市发展的研究专书有《台北市要览》、《台北市史画集》、《台北市路街史》、《台北古今图说集(彩)》、《台北建城百年史(彩)》、《追寻都市史之足迹——台北“近代都市”之构成》和《台北市地名与路街沿革史(彩)》,地图集有《北台古舆图集》,社会研究著述有《台北市社会变迁因素之研究》,文化研究著述有《台北市岁时记》、《中原文化与台湾》、《文献工作研讨会特刊》、《台湾姓氏堂号考》、《
台北市岁时节庆篇》、《台北市生命礼俗篇》等,古迹研究著述有《台北市古迹概览》、《台北古城门(彩)》、《台北近代建筑》、《台北市史迹巡礼》、《台北市民宅(传统民居)之调查》,口述历史著述有《台北市第一届耆老会谈研讨专题》、《台北市耆老会谈专辑》等,研究政治发展的著述有《台湾抗日史》、《日据前期台湾北部施政纪实》等,考古遗址著述有《台北芝山岩遗址发掘报告》、《台北市史前文化遗址》,古碑著述有《台湾北部碑文集成》、《台北市古碑》,工具书有《台湾研究文献资料目录》、《台北研究期刊论文分类索引》,人物研究有《台北市文化人物略传》,族研究有《大台北都会圈客家史(彩)》、《大台北都会区原住民历史专辑(彩)》、《台北市十四、十五号公园口述历史专辑(彩)》,翻译的著述有《台北市史——昭和六年》,古文书研究有《大台北古契字集》等。这些成果,展示了台北市的深厚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也反映了台北市历史研究的阶段性进展。
4.文献文物的搜集典藏与分类整理。台北市文献委员会收藏的文献有自己的特,族谱、古文书和地图是亮点,其中与台北市相关文献资料约18000余册左右;族谱有148姓、662种,数量有1185册;古文书有153幅;珍贵地图有242幅,范围不仅限于台北市,也有数幅后山、板桥、宜兰、桃源、台中、阿缑,甚至南洋、中南半岛及亚洲等地地图。在文物典藏方面,收藏的老照片约有1100余张,在时间上横跨清末、日治与光复后,在收藏区域上,涵盖了台北市各行政区,在收藏题材上丰富且多样,内容有各类建筑物(官厅、学校、宗教建筑、经济建设等)外观、台北市各地胜迹、街道景观(
抖音怎么合拍谁不说俺家乡好歌词日治时期、光复以后的台北街景)、本市各地风景、各类产业活动(如茶、糖、樟脑与米的生产与再制活动)、民俗活动(各类宗教活动、婚丧喜庆等)、族、人物等;剪报资料有名人、寺庙、桥、学校风貌、祠、纪念碑、石坊、古墓、台湾建筑和古迹维护、历史性建筑、音乐与乐器、古迹与古迹遗址、文物拾遗、教堂、台湾传统地名、传统史料、书院、宝岛采风录、人口与社会变迁、文化建设、民俗与信仰、古老行业、社会变迁、乡土乡情、传奇故事等专卷;收藏的字画数量很多,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过鉴定和评估,分为一般动产和珍贵动产两级,列为珍贵动产的字画有338件,一般动产的61件。这些文献与文物,有一部分是由台北市社教馆移交的,有一部分来自政府机关和个人的捐赠,还有一部分是通过资料交换和购买得到的。
(六)傅斯年图书馆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有丰富的历史文献收藏,种类较为齐全、数量较为繁多,内容较为广泛,以典藏历史、考古、美术、宗教、社会、族谱、方志等文献而著称,历史文献有汉文、日文、英文、法文、韩文等多语种,有关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各种文献和著述均在收藏之列,历代方志的收藏是该馆的特之一,凡影印出版的历代方志都有收藏,但新编地方志和年鉴的收藏不多,有内部网络目录,没有出版的纸质资料可供查阅。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收藏中国历史文物和文献的重要机构之一,历代字画、瓷器、明清档案等典藏更是世界著名,同时也收藏有许多珍贵的中国历代旧方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在抗日战争时期运往美国国会图书馆寄存的原北平图书馆的100箱善本古籍2870种,后
来就移交给该院收藏。据该院编印的《善本旧籍总目》凡例规定:“本院所藏方志之书甚夥,若依著者时代编次,则寻检维艰,因按民国三十六年内政部所颁之行政区域,分省府县排列。”为反映当时各地旧志的分布状况,在统计该院收藏的善本方志时,没有按照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进行合并,而是依据《总目》的分类原则。在这些善本方志中,有总志36种、江苏省方志109种、浙江省方志175种、安徽省方志30种、江西省方志50种、湖北省方志126种、湖南省方志47种、四川省方志92种、西康方志7种、河北省方志191种、山东省方志179种、山西省方志107种、河南省方志132种、陕西省方志144种、甘肃省方志45种、青海省方志1种、福建省方志42种、台湾省方志1种、广东省方志73种、广西方志26种、云南省方志50种、贵州省方志13种、辽宁省方志14种、安东省方志2种、辽北省方志3种、吉林省方志1种、合江省方志1种、黑龙江省方志2种、热河省方志4种、察哈尔省方志19种、宁夏方志4种、新疆方志7种、内蒙古方志2种、西藏方志1种、海南方志7种;在专志中,有宫殿志14种、园亭志9种、寺观志11种、祠墓志3种、山水合志2种、山岳总志3种、山岳志25种、河渠总志16种、黄河及运河志16种、长江志2种、河渠志15种、边防志18种、游记类专志68种、边疆及海外纪总志24种、海外纪43种;在杂纪类志书中,有北平杂记7种、上海杂记1种、河北杂记3种、山西杂记2种、热察绥杂记3种、东北杂记4种、黑龙江杂记1种、陕西杂记16种、新疆杂记5种、山东杂记7种、江苏杂记22种、浙江杂记36种、福建杂记3种、台湾杂记2种、河南杂记8种、湖北杂记12种、湖南杂记12种、江西杂记9种、广东杂记23种、广西杂记15种、四川杂记17种、贵州杂记2种、云南杂记8种、其他杂记10种;在官制类志书中,有通制类32种、专志40种、杂志7种。这些方志,种类多、版本好,珍贵罕见,极具文物和文献参考价值。
二、方志编修与方志文献资源应用情况
台湾省继承了我国编修地方志的优良文化传统,重视地方志的编修,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此项工作,省志、市志和县志的编修,有规划和要求,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做法。在方志与地方文献资源共享方面,既注重方志及地方文献的整理保护和丰富收藏,又重视方志和地方文献的开发应用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一)方志编修情况
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神圣版图的不可分割部分,海峡两岸修志界同仁经常地进行方志学术交流,相互切磋,沟通信息,促进方志事业在各自地域内发展。台湾省与祖国大陆同文同宗,文化教育方式与体系也多为一样,地方志编修在不少方面均有相似之处。比如:两岸都分别制定了有关修志工作的法规和办法,大陆为《地方志工作条例》,台湾省为《地方志书纂修办法》;编修志书的周期两岸都有具体的规定,大陆省级、市级、县级地方志书的编修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台湾省确定各级志书也是20年编修一次;两岸都重视志书编修的资料,除了充分运用图书、档案资料外,还注重调查研究,获得口碑资料;两岸对方志编修的体例和内容,都注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等等。
两岸的修志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地方志是按行政区域的范围来编修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有关规定,全国范围内设立人民政府的各级行政区划依次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市、区、自治县;乡、民族乡、镇。而台湾省的行政区划则与大陆有一定差异。台北、高雄为直辖市。台湾省辖县、市;县辖市、乡、镇;县级市辖区、镇、乡,市的概念较为复杂。有直辖市,如台北市;省辖市,如台南市;县辖市,如台北县新店市,台中县大里市等。苍井空 麦浚龙
由于两岸行政区划的不同,以及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修志的组织机构,体例要求也多有所不同。一是机构、职责:大陆的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是国家地方志工作机构,对全国地方志工作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方志工作,履行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组织编纂、审定验收志书等职责;台湾省的修志活动由“台湾省文献委员会”负责,推动各县、市志的编修,各级各类地方志由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终审批准后方可出版。二是编修力量:大陆修志采取领导、专业人员和专家学者“三结合”的原则;台湾省修志则以学者为主体力量。三是志书分级:大陆的地方志,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编修的地方志、设区的市(自治州)编修的地方志,县(市、区、自治县)编修的地方志,即通称的省级地方志,设区的市级地方志、县级地方志三个层级,而其他如乡志、镇志、村志,专业志,部门志等,则不在规划编修志书的范围之内;台湾省除了规定的省(市)、县(市)志的编修外,还大力推动县属乡镇市志的编修,由于各乡镇市长的重视和乡镇市民代表会对经费的支持,加之台湾省民众乡土热情的高涨,使得乡镇市的编修80年代以来不断迈上新台阶。四是志书篇幅:
济南名吃大陆编修出版的县志,总篇幅大体在100万字左右;台湾省编修成的乡镇志,有的出版总字数竟达到二百余万字。以上种种不同,不仅没有影响到两岸方志的交流,而且从中获得不少有益的启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