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旅游线路设计探析——以杭州西湖杨公堤为例
后疫情时代旅游线路设计探析——以杭州西湖杨公堤为例
摘 要:国内抗击疫情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旅游景区运营正式迈入后疫情时代。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从游客角度出发,提炼整合分析当代人们的文化旅游需求,尝试选取杭州西湖杨公堤一带制定个性化旅游路线,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和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关键词:杭州西湖;旅游路线;后疫情
旅游业经过新冠疫情的洗礼很可能迎来洗牌和重组,传统旅游产业需要转型发展[1]。在疫情“常态化”后,人们的游玩方式会逐步以散客、自驾、小团、定制为主,而以前的大团、团体的游玩模式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2]
本文从游客角度出发提炼观赏特性,结合游人的游赏需求与体验,分析各景点在时空上的关联性,为合理规划旅游路线提供参考。
1研究背景
dll文件怎么打开1.1西湖游赏文化
在古时,许多文人雅客崇尚山水文化,撰写西湖的风采。高濂的《四时幽赏录》以画配文,描述杭州四季的景流转,为读者提供欣赏西湖山水的另一种视角,一种与四季同步、于细微处见真趣的视角[3]
《武林旧事》中的《西湖游赏》详述南宋都城临安春日游赏、彩舟竞渡的繁盛景象,让人颇有身临其境之感[4]女用香水。杭州自南朝以来,日渐繁华,唐以后则蔚为大郡,物产丰盛。宋室南渡后设都临安,更是将昔日汴京的繁华与富庶秀丽相结合,一时间歌台舞榭,遍布市内。加之朝廷上下耽于享乐,士人庶民争相效仿,于是游赏之风甚是流行[5]
1.2 西湖哲学文化
作为中国山水哲学的典范,西湖及其整体环境承载了中国自然哲学中精妙、浪漫、精致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6]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将园林的“两极”精辟地概括为“旷”、“奥”两个方面[7]。西湖景点中“旷”有曲院风荷、平湖秋月,“奥”则有虎跑泉、龙井茶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道家的自然本源论,指人们根据大地进行生
答辩ppt内容
我宿黄山碧溪月下一句活劳作,大道则根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所以然,这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造园家的思想,使园林恍若出自天地之手。西湖景区中有多个景点体现了这点,如西泠印社、蒋庄、曲院风荷等,其皆结合地势,隐于山水之间,似为大道之作[8]
2旅游路线设计——以杭州西湖杨公堤为例
2.1设计依据
该线的主要景点有曲院风荷、郭庄、神舟基地、赵之谦墓、盖叫天遗迹、松鹤山庄、红栎山庄、茅家埠景区、丁家山景区、花港观鱼、乌龟潭景区和浴鹄湾景区。
表 1景点游赏体验汇总表
注:本次调研时间为夏季,游览时长主要根据调研数据和实际观察,综合场地面积和游赏活动类型而定。
数据显示各点的人流密度受气候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郭庄、丁家山景区与茅家埠沿湖一带、乌龟潭景区与松鹤山庄沿湖一带上午人流较为密集,此处凉爽,适宜乘凉与摄影;下午多集中在密林区或亭廊下。在对人流量进行检测时,观察到人流在年龄上也存在差异,上午以中老年人为主,下午年轻人居多。
祝教师节中秋节双节祝福
2.2推荐游赏线路
游线①:人文历史+自然风光
神舟基地→赵之谦墓→盖叫天遗迹→松鹤山庄→红栎山庄→花港观鱼
神舟基地可欣赏日出,感受光与影的碰撞。之后沿着杨公堤往西走,穿梭在树林之间,游览赵之谦墓和盖叫天遗迹,感受伟人的“居官清廉”与“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
往南步行约10分钟到达松鹤山庄,客流量极少,可以坐在曲桥上观赏锦鲤,也可以听着小曲沿湖漫步,体验杭州的独特韵味,附近有知味观味庄。
下午从花港观鱼的西门进入,由丛林区漫步到牡丹园,园中的制高点位于牡丹亭,亭内可憩。之后到达红鱼池观赏区,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可侧坐在竹廊边听鸟鸣声,边喂鱼、赏景。而后沿着滨湖长廊眺望远山近水,偶尔撑过一艘小舟,体验水墨自然的静态与动态之美。滨湖长廊的尽头是蒋庄,蒋庄与园林融为一体,亭榭楼台,湖畔小亭、花架,空间疏通,立与其中,可借苏堤、雷锋夕照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9]
游线②:古典园林+湿地生物落
曲院风荷→郭庄→茅乡水情景区(茅家埠景区、丁家山景区)
清晨从曲院风荷北门进入,沿着杨公堤的方向游览风荷区,穿过波香亭沿西里湖一带,可远眺苏堤。之后,步入水杉林,走过木栈桥,体会曲折的港汊和湿地,水系时收时放,忽大忽小,颇有节奏感,停留时间约为1小时。而后往东南方向走,便可看到郭庄。郭庄以水池为中心,濒湖构台榭,竹树掩映,巧借西湖之景,丰富园中景物,营造出富有诗意的江南园林氛围[10]
之后沿着杨公堤往南步行5分钟左右,抵达茅乡水情景区,沿湖游览芳桂亭、通利古桥、一
镜芳香、黛参天、都锦生故居等景点,景区内部有多家餐饮店供人选择。下午游赏乌龟潭景区或者浴鹄湾景区,二者皆为人与动植物和谐共生的自然湿地生物落景观。
3总结
杭州西湖作为杭州旅游业的龙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众对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产品的选择也有了更大的关注和愿景。在宜人的环境中,人们依靠自然潜移默化地进行环境养生。在指定的旅游路线中,最大效率的发挥西湖美景背后的自然人文优势,提升身心健康的优势;依靠大自然的怡人环境和以人为本的空间体系,有利于发扬自然环境因素中的康养作用,为使用者提供从内到外的康复服务。
作者简介:大清后宫剧情唐徐一,本科,浙江树人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在校学生;
李珏,通讯作者,硕士,讲师,浙江树人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教师,从事风景园林生态设计与景观文化研究。
参考文献:
[1]邱宏亮,范钧,赵磊.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J]. 旅游学刊. 2018(11).
[2]张丽.浅谈景区规划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11):112.
版社,2016.
[3]洪泉,唐慧超.基于《四时幽赏录》的晚明文人西湖游赏心态与行为探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02).
[4]万方.中国古都纪胜典籍——《武林旧事》[J].书屋. 2019(06).
[5] 柯平,文心雕龙,我不是我.杭州与《武林旧事》[J].城市地理. 2020(10).
[6]蒙值,文.以物观物,景境天成——从王国维“境界说”看园林造景[J].建筑与文化,2022(08):229-231.
[7]刘韩昕,李响,刘强强,吴玉琦.中国园林“旷奥”理念在苏州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营造中的价值探索[J].规划师,2020,36(24):76-82.
[8]柳伟平.西湖文化景观的生态美学价值评估[J].重庆社会科学,2017(12):114-119.[15]陈真. 基于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南方住区水景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