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一(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是
A.护 / 益    急 / 惴不安    B.主/ 号    自/ 栩如生
C.国/ 憔    沉葱烧海参的做法视频/ 冠堂皇    D.丧 / 咒    障 / 气凝神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松弛  亲和力  口干舌燥    B.脉博  孺子牛  断章取义
C.斑驳  摇蓝曲  甜言蜜语    D.气概  度假村  义不容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
①我们只要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就会      到人生很多的苦与乐。
②蒲松龄故居有一个      的小花园,园中几尊怪石,增添了“聊斋”的气氛。
③人生正如攀爬高山,      csol抽奖技巧跌落了100次,      要安静地开始第101次的攀爬。
A.体味  精制  如果  那么    B.体验  精制  即使  也
C.体验  精致  如果  那么    D.体味  精致  即使  也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庐山的诗句
A.“我不知道是谁的挂号信退回来了?”张师傅说。
B.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C.版画是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如木板、石板、钢板等)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
D.中国的年俗:如剪窗花呀、贴春联呀、放鞭炮呀……每一项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是
A.首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新加坡举行,参赛者大多是初出茅庐的小将。
B.难道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没有引起你心灵的震撼吗?
C.大学生跳河救人的事迹,一经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
D.这位成功的企业家慷慨解囊,资助了多名失学儿童。
6.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是
A.目前,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抗危能力和调控措施正在不断提高。
B.青年教师所缺乏的,一是理论水平不高,二是实践经验不多。
C.研究表明,吃适量的水果、蔬菜和苦瓜有助于预防多种慢性病。
D.由于剧本的原因,演员巩俐曾多次婉拒好莱坞的邀约。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
①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
②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
③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
④她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
⑤池塘里荷叶虽然仍是绿油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A.③⑤②①④    B.②⑤①③④    C.②①⑤④③    D.⑤③④②①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
A.《拿来主义》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家鲁迅,《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俄国的普希金。
B.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并称“孔孟”,唐朝诗人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C.“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一个音阶。
D.古时对别人称自己亲属时,常在称号前加“家”或“舍”;称别人亲属时加“令”。
9.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A.《林黛玉进贾府》描写了黛玉初进大观园,与王熙凤、贾宝玉、薛宝钗等人相见的情景。
B.《明湖居听书》刻画了王小玉的艺术形象,细腻传神地描摹了说唱艺术之美。时间过得太快不会再重来是什么歌
C.《列车上的偶然相遇》讲述了小男孩拉索尔在母亲的教育下逐渐成长的故事。
D.《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不顾公爵的劝说,割掉了巴萨尼奥身上的一磅肉。
10.对下面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是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A.上阕写词人因春天离去而倍感寂寞,希望唤春回来,与它同住。
B.下阕写词人向黄鹂询问春天的踪迹,但鸟儿的鸣叫无人能懂。
C.词作表达了对春天深深的眷恋,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D.词作构思新颖别致,语言豪放旷达,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二、(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和组织修复以及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膳食纤维7类,还包含许多非必需营养素。如果长期缺乏某种营养素,就会引起生理机能障碍而发生某些疾病。基于这个原因,人们希望通过日常补充营养素来“防病于未然”。
据估计,约有半数的美国人和近三分之一的英国人每天都会服用某种补充剂。在中国,有10%~20%的人经常补充营养素。真的有那么多人需要补充营养素吗?科学研究表明,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从日常食物中就可以获得。一些特殊人需要补充特定的营养素,比如幼儿、孕妇、老人需要补充适量维生素D,孕妇需要补充适量叶酸。如果不是因为某种疾病或饮食习惯(比如素食)导致营养缺乏,非特殊人实在没有补充营养素的必要。
目前流行的这种“没病乱吃药”情况,不仅浪费钱财,而且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比如,人体每天摄入的维生素A超出必需量1.5毫克,会干扰维生素D的有益作用,甚至还会影响骨骼健康,过多的维生素D会导致钙在血液中堆积,从而引发呕吐和肾脏问题。大量服用维生素E补充剂会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既然对多数人来说,补充营养素并没有多大用处,甚至可能带来潜在的危害,为什么还有
那么多人坚持补充营养素呢?由于营养素类药物通常较便宜,人们购买起来经济负担不大,就容易出现随意购买的行为。不少人并没患上缺乏营养素的疾病,而仅仅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才用补充营养素的方式来“保险”。大多数人补充营养素时,抱着“万一有用”的心理。另外,长期服用者可能因为营养素补充剂具有的“安慰剂”作用而对其产生心理依赖,有的长期服用者停服之后会立即产生身体不适感。
我们真的需要补充营养素吗?其实很简单,去问问医生,他们会给你合理的建议。对于多数人来说,多样化、合理、健康的饮食完全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科学补充营养素,才能避免出现“花钱买病”的尴尬局面,给自己一个健康的未来。
11.下列对人们“坚持补充营养素”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人们一般能够承受营养素类药物的价格。  B.补充营养素是为健康来“保险”。
C.长期服用可能使服用者产生的心理依赖。  D.医生建议所有人应该补充营养素类药物。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是
A.补充过量的维生素E会影响骨骼健康。
B.营养素是人体所必需的,因此应大量服用。
C.日常饮食不一定能满足所有人必需的营养素。
D.半数的美国人和英国人都喜欢补充一些营养素。
1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题目的是
A.科学补充营养素  B.营养“保险单” C.吃出你的健康  D.营养素的功与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回“工匠精神”
①近两年,“工匠精神”在中国渐成热词,无论是经济转型升级,还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抑或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这一精神都被看作原动力之一。
②专题片《上海工匠》中有这样一段镜头:1980年,我国国产飞机“运十”的试飞日,年轻
的胡双钱第一次看到厂里女工们纷纷化了淡妆,妆等着为试飞成功欢呼雀跃。“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缺失了这样的自豪感与荣誉感?”35年没有出过一个次品的航空手艺人,国产飞机首席钳工胡双钱有此一问。而我们都需要思考:工匠精神怎样回?
③“匠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之语,解答了自己解牛何以神乎其技,更道出了一个工匠追求技艺的价值所在。在笔者看来,发扬工匠精神更重要的意义,也在于道——价值的构建。
④较之“文以载道”,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谱系里,“技以载道”并非重要组成部分。但那些心系“技以载道”的工匠们,把对工作的高度忠实、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塑造成了一种价值观念,也化作了一种生活方式。
⑤然而,曾几何时,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完美主义,被一些人指为“较真”“不合”,于是,“一认真你就输了”“差不多就行了”……这样一类声音时常在你我耳畔响起。
⑥认真了,真的会输?差不多,真的行了?事实上,经常差不多,差得会很多。以手表为代表的瑞士制造,显然不能差;“可以传代”的德国制造,显然差不得。
⑦事实上,目前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缺的恰恰是“不能差”的要求。比如,很多中国游客从日本带回的马桶盖,其实是在中国生产的,只是它们遵循的是日本的标准和技术要求。由此看,中国制造不缺能力,在太多的领域,我们缺的只是“最后一厘米”。“当你把一个个产品完全当作自己的孩子,满怀爱,细心观察时,必然就会获得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启示。”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话语,可谓金玉之言。
⑧敬事如仪——敬畏的态度,又岂囿于哪种工作、那类人?对工作保持敬畏,方可摒弃功利之心、浮躁情绪;对产品保持敬畏,何尝不是对自己劳动的肯定,对自己创造力的褒奖呢?快速致富好项目
14.下列对“最后一厘米”的理解,准确的是
A.遵循日本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B.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
健身教练职业资格证C.把产品当作自己的孩子,满怀爱,细心观察。
D.是对自己劳动的肯定,对自己创造力的褒奖。
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工匠精神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B.庖丁的话说出了自己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
C.在中国古代思想谱系里,“文以载道”“技以载道”并重。
D.我们不论做哪种工作,都需要发扬“敬事如仪”的精神。
16.下列对文章写作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第①段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B.第⑥段把瑞士制造和德国制造作对比,批评了“差不多”的论调。
C.第⑥段和第⑧段都用到了反问句式,强调“认真”和“敬事”的意义。
D.第⑦段通过举例论证,说明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缺少更高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三、(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