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全国卷(Ⅲ)
试卷答案及解析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 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 中国最邪门的18个神秘事件D )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
C. 劳动生产率较高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解析:本题考查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和工业类型判断,棉纺织厂主要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所以要求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而从材料中知悉,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劳动力成本远低于中国,所以D选项正确。越南/巴基斯坦棉花产量不及中国,越南也需大量进口棉花发展棉纺工业,且属于热带国家,人口比中国少,对棉纺品需求少,棉纺产品主要运往我国国内(市场),故A、B选项排除;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经济远落后于中国,工业发展和生产技术较落后,纺织历史经验欠缺,工人生产经验技术不熟,劳动生产率较低,所以C选项错误。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C )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对工业分散的理解,工业分散的目的是“为了发挥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K企业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和选择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不同的是为了追求更优越的投资环境(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如美国对棉花种植和纺织业更为优惠的扶持政策,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雄厚的工业基础,稳定的棉花销售市场和先进的纺织技术等,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获取利润;故C选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
中国棉花价格比美国高,且棉纺业属于劳动力导向性工业,故A选项排除。美国劳动力成本比中国高,B选项错误。棉纺产品主要运往国内加工,所以D选项错误。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B )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 设备费用
解析: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工人技术的不断成熟等,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进而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熟练工人平均工资水平也会有所增长;故B选项正确。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 设备费用
解析: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工人技术的不断成熟等,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进而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熟练工人平均工资水平也会有所增长;故B选项正确。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解析:该题考查涉及到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产业转移的影响相关知识,往往导致人口迁
移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如就业、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医疗和社会福利等;产业转移会改变就业的空间分布和区域地理环境;城市化过程中会导致就业、住房、交通、环境质量下降等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题中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其主要原因是上海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对劳动力知识技术要求提高,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内地和周边城市,使周边城市工业化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促使人口的迁移;故A选项正确。C、D选项属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是后期逆城市化的原因,而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该现象(人口迁移)也不是逆城市化的表现,故C和D选项排除,B选项生活成本的提高也不是引起该市人口迁移的原因。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C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解析:word表格斜线该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如就业、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周边中小城市由于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故C选项正确。中小城市服务设施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解析:word表格斜线该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如就业、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周边中小城市由于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故C选项正确。中小城市服务设施
肯定比不上上海市齐全,生态环境好也是人口迁移和逆城市化的原因,属于自然原因,但不是社会经济因素。
6.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D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解析:该题考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相关知识,一些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是把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耗能高,污染大,产业附加值低的产业转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大力发展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题中“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体现了后期人才需求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对劳动力知识技术要求提高,故D选项正确。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解析:该题考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相关知识,一些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是把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耗能高,污染大,产业附加值低的产业转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大力发展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题中“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体现了后期人才需求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对劳动力知识技术要求提高,故D选项正确。
图结婚宣言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7.森林植被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B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解析:该题考查森林具有的生态功能——调节气候、释放氧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森林遭破坏后,使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降水多时,山地坡面地表水难以通过植被滞留下渗,雨水很快转化为地表水汇入沟谷河流中,使河流水位快速上涨,出现洪峰;枯水季节,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弱,地下水少,对河流补给少,河流水位低;故河流流量年内波动大。所以B选项正确。
qq搞笑签名
8.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 C )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森林生态功能得到发挥,植被多,植物蒸腾量会增加;植被使部分地表水滞留下渗,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故选C选项,②错误。下垫面性质变化对降水会造成一定影响,植被增加,蒸腾作用增强,使空气水汽含量增加,但也会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且引起区域降水的因素主要是受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其他诸多因素影响,受植被影响小,而且是一种间接影响,相反③和④更是它的主要的直接影响,故①排除。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森林生态功能得到发挥,植被多,植物蒸腾量会增加;植被使部分地表水滞留下渗,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故选C选项,②错误。下垫面性质变化对降水会造成一定影响,植被增加,蒸腾作用增强,使空气水汽含量增加,但也会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且引起区域降水的因素主要是受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其他诸多因素影响,受植被影响小,而且是一种间接影响,相反③和④更是它的主要的直接影响,故①排除。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D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水循环的考查,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更多地表
水滞留下渗转化为地下水,使汇集到河流总水量减少;植被恢复后,地下水增多,靠甲河一侧所在坡面地表水转化地下水后,通过向乙河一侧倾斜的透水岩层会更多地补给乙河,使乙河流量增加,甲河地下水补给减少,流量比植被恢复前减少。故D选项正确。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10~11题。
10.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B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解析:网络整合营销该题要正确理解山地形成与山峰冰期时间早晚之间的关系,山地(山峰)位于青藏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解析:网络整合营销该题要正确理解山地形成与山峰冰期时间早晚之间的关系,山地(山峰)位于青藏
高原东部,由于受板块挤压,地形抬升,山峰被抬升至一定高度达到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就算经历这次冰期,地形抬升还未达到这个高度,山峰就不会经历这次冰期形成终年积雪。若三次冰期都经历了,说明地形最早就抬升至了这个高度,若只经历了一次冰期,则说明最晚(近)才被抬升到这个高度,从图中信息可知:果洛山经历三次、雪宝顶两次、太白山一次,所以按照山峰抬升达到这一高度时间早晚,故选B选项。
11.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B )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由于纬度低和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与其他几座山脉比较,同海拔山峰的气温高,该纬度雪线比较高,所以无现代冰川;故B选项正确。
第Ⅱ卷 非选择题
36.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6)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
颜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分)
解析:该题分析说明内格罗河腐殖质产生和泥沙含量少的原因。腐殖质的产生一是要有生物物质存在,二是要具备产生的自然条件(气候和土壤条件);热带雨林地区植被茂密,
枯枝落叶多,高温多雨的气候和广阔的湿地使其腐烂速度快,所以腐殖质多。泥沙含量少与流水(河流)侵蚀强度(地形影响流速)和植被覆盖率等有关;该河流流经亚马孙平原水流平缓,河流侵蚀作用弱,沉积作用明显,流域内植被茂密,水土流失少,故泥沙含量少。
答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4分)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4分)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8分)
解析:该题考查对交通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往往是分析一些制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技术因素(保障性因素)。自然因素从气候、地形、河流、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该区域高温多雨的气候,蚊虫滋生,河网密集,沼泽广布,土质松软,自然条件恶劣工程建设难度大;且工程建设会破坏热带雨林植被,社会经济因素:亚马孙热带雨林人口和城市稀少,河流众多,水运便利,对桥的需求少 ;且地方政府资金相对缺乏。技术方面:在复杂的自然条件下,修桥的技术难度大,技术不成熟。
答案: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2分)水网稠密,水运便利; (2分)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 (怎样下载电影2分)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2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