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歌之王歌词青少年心理健康行为模式研究
【摘 要】笔者结合中学体育教育,依据体育活动的特点,具体分析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理效应 体育活动 青少年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还应包括心理方面的。
1、研究目的:是什么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2、研究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的问卷调查
测试结果表明:虽有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基本正常,但也有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甚至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以上情况说明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当然,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1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01948)所给出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健康除了身体无病外,还要具备心理的稳定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个体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结合在一起,对社会做出良好的适应,才会呈现出完满的健康状态。 参照世界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我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自觉性、顽强性、果断性和自制力;和谐的人际关系。
2.2 当今青少年心理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智力问题。
学生的智力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智力异常、注意力涣散、厌学、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差等。
2.2.2 情绪问题。学生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症、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与攻击性行为等。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通过问卷发现:对分数的错误看法是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的最重要的原因。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2.2.3 意志问题。意志是有意识在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学生的意志问题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
2.3.1 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效应。体育对人的情绪状态具有显著的短期效应。例如:麦克英曼(mcinman)等人于1993年对活动后的被试立即进行测量。结果发现他们的状态、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水平显著降低,而精力和愉快程度则显著提高。当然,体育活动之后情绪的即刻变化可能与个体的健康状况、活动的形式、活动的强度以及活动与情绪测量之间的间隔时间有关。
2.3.2 完善个性特征。在健康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领域中,有大量的关于a型行为特征与冠心病发生之间关系的研究。a型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急躁,争强好胜,易激动等。大多数研究显示,a型行为产生冠心病仅是一个主要因素。目前因一些研究比较注重体育活动对改变a型特征的作用,以及重视体育活
动对个性整体结构的影响。
3.1 外部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的复杂变化以及许多人的干扰,都对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直接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分析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不良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主要包括父母的经济收入、家庭结构、父母的关系、家庭气氛等。家庭解体、父母离异、家庭气氛紧张压抑、经济收入波动等都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带来影响。
(2)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在独生子女家庭里,长辈对家中的“小皇帝”或“小公主”,一方面过于溺爱,另一方面因对青少年的期望值太高,又过分地要求他们,强使青少年接受超越其幼小心灵承受力的教育。
(3)学校的教育方式失当。当前学校的教育方式、方法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伤害青少年的自尊心;教育方式随心所欲,无视青少年的个性、独立性,有的教师甚至对青少年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对于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青少年开始往往敢怒而不敢言,产生心理上的压抑,到后来则往往会表现出顽强的抵抗意识,变得多疑、孤僻、暴躁、粗野。
3.2来自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因素。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身心发育也会出现种种波动,造成了自身心理状态的变化。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观因素,主要有(1)幼年的心理剥夺;(2)学习缺陷和恐怖经历;(3)青少年期的心理失调;(4)心理压力和自我贬值。
3.3青少年不要沉溺于危险的11种心理陷阱中。(1)消沉求败、(2)
奥运百米决赛狂妄自恋狂、(3)情感幼稚、(4)缺乏自信、(5)期望过高、(6)过于自卑、(7)报复心强、(8)寻求注意、(9)追求刺激、(10)负罪心理、(11)执拗多疑。
4.1体育活动对个性整体结构的作用。许多现代研究并未发现体育活动与个性结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原因可能是:(1)越来越多不同个性结构之间存在的人正在参加体育活动。(2)实验的时间太短,而个性在短期内是难于改变的。总之,目前的研究不能支持体育活动可以改变个性总体结构这样的观点。
4.2 体育活动体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4.2.1 体育活动的类型。体育活动的类型包括竞技体育运动与娱乐活动;有氧运动、无氧运动或两类结合运动;集体运动与个人运动。
4.2.2 体育活动的强度。多数研究者认为,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能取得较好的心理效应。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青少年就不能参加大强度的体育活动。
结论
研究和实践表明,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对预防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和肌肉、皮肤性疾病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了解体育活动可以改善情绪,增强认知功能,清除心理障碍等。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外日益增多的事实显示,体育活动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是可提高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掌握青少年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克服方法,是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高、体健、心美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
[2] 石梅.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讲座[c].
[3] 马玉荣.青少年心理健康大讲堂[m]. 平安树
唱歌五音不全怎么办香椿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