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教学目的:
通过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提高对该课程学习懂得必要性的认识。
教学内容:
一、心理与心理健康标准
什么是人类心理?人类心理发展有何规律?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心理健康对人类有何重要性?要了解这些问题,必须首先了解人类的心理现象与本质。
人类的心理现象是指人类的心理活动及其表现形式。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环境、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话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简称心理。人的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组成。心理过程和个性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话功表现的重要方面。
妇女节不放假违法吗
1、人类的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即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的不同,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一是认识过程。
母亲节日快乐的简短句 认识过程是人接受、储存、加工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过程,即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反映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亿、思维和想象。
二是情绪情感过程。
人们总是抱着自己的某种需要去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在认识过程中,总会产生一种态度上的体验。如满足了需要,达到了目的,则产生一种愉快的、肯定的、积极的态度体验;反之,则产生一种不愉快的、否定的、消极的态度体验。这种由于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上的体验.就是情绪情感过程。
三是意志过程。
人类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梦幻西游结拜为了实现既定目的,又要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这种为了实现目的克服困难的话动则构成心理过程中的意志过程。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认为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过程。人的意志表现在行动的意识性和目的性,这是人类活动和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人的意志行动和非意志行动的区别标志。人的意志活动的实质,不仅在于意识到行动的目的,而且在于主动、积极调节行动以实现目的。
意志对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作用,一方面表现为抑制其他一切干扰实现预定目的的意图、动机、思想和情绪,约束行为,控制心境,防止任何冲动性动作出现;另一方面表现为依据情境,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选择有效方法,发动某些动作或行为,以实现预定目的。
意志不能离开客观现实而独立存在,它是受客观现实及其规律制约的。这是因为:人的意
志受目的所指引,受动机所推动,而目的和动机是人的需要决定的,需要又是对客观现实的需求的反映,来源于客观现实,是受自然规律和社会生活条件制约的。
科学的心理学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意志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即意志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说它是自由的,是因为在一定条件制约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自主(或称自由)地、能动地确定目的、发动和制止某些动作、选择行为方式去完成预定目的。说它是不自由的,是因为意志本身不能随意创造一切,人的一切行动都必须服从客观规律和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否则就会在具体的行动中碰壁。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对意志实质的理解。
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心理活动的三个方面。一方面.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总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前提,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取决于对该事物的认识,人的意志行动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在情绪情感的推动下产生的。所以,只有认识得正确深刻,才能产生强烈的情绪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有重要的影响。情绪情感是认识的动力,意志行动使人的认识不断深人。情绪情感和意志是衡量一个人认识水平的重要标志。
四是心理现象——注意。
哈尔滨供暖 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就构成了心理现象的心理过程,它们共同地实现着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情感体验和意志行为。然而,人们在进行心理过程的时候,还总是伴随着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如为什么同一事物,有时我们能感知得到,有时则感知不到了,为什么解决问题时聚精会神地解决与三心二意地解决效果不一样,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注意。
人在感知事物、记忆和思考问题时必须有一前提,即必须集中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它是伴随心理过程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我们从事各种活动、获得新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基础,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不可缺少的心理特征。
2、人类的个性心理
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这三种心理过程作为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形式,是人类共有的。但是,并不是说人反映客观现实都表现出同样的行为模式。每个人在反映客观现实时,都表现出每个人不同的行为特点和方式。这些不同的特点与方式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差异,称为个性差异。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qq家族
关于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其中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与实践中对所缺乏的事物在头脑中的一种主观反映。人的需要形成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们感到缺乏什么东西,有不足之感;二是人们期望得到什么东西,有求足之感。需要就是由这两中感觉形成的心理现象。它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人们思想和活动的初始动力。需要可以分为不同类型:从需要对象的存在状态看,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从需要主体的角度看,可分为个体需要与社会体需要。从需要对象的表现形态看,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需要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看,可分为合理性需要与非合理性需要。需要还有高低不等的层次,它依次递进,在满足低一层次需要后,又会产生新的高一级的需要。近代西方心理学研究中,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层次。而根据恩格斯关于消费资料分类的观点,可把人的需要分成三个层次,即生存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发展的需要。
动机是指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具体想法,是直接推动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是由需要转化来的。需要转化为动机有两个条件,一是需要心理要发展到一定强度,二是要有外部诱因条件的刺激,二者缺一不可。动机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类:
根据需要的不同,动机可分为自然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根据诱因的不同,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加动机。据动机的效能,可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根据动机行为追求的目标和持续时间,可分为长远动机和短暂动机。根据机动的社会意义与评价,还可分为积极动机与消极动机。人们在两个或多个动机强度相当又不能同时满足时,会发生动机冲突。我们可以把人们的动机冲突从形式上分为四种情况:相同强度的两种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但二者只能选择其一时,称为“双趋冲突”,这是第一种情况。面临两个同时希望避开的目标,但迫于形势必须接受其一时,称为“双避冲突”,这是第二种情况。对同一目标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这是第三种情况。第四种情况是“双重趋避冲突”,即同时具有两个或几个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同时形成趋避冲突。我们还可以把动机冲突从内容上分为原则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动机冲突。一般来说,非原则性动机冲突,在动机取舍选择时主要受个性倾向的影响,而原则性动机冲突的选择则主要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了。
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指一个人对一定事物所持的愿意接近、乐于探索或实践的情感状态。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的时候,他就必然积极主动地使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指向这一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投入的倾向。随着兴趣的越来越深,就形成一种强烈的爱好,注意力也就越来越集中于这一事物。从兴趣的内容看,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从兴趣的指向方式看,兴趣又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从兴趣带来的客观效果看,还可分为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兴趣范围有大小之别,兴趣众多时有是否有一个中心之分,兴趣有是否持久稳定的问题,兴趣还有对人们所从事的活动能产生的效果大或小的问题,这是兴趣四个方面的特点。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它包含了人的自然观、社会观、历史观、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运用,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价值观则是以世界观、人生观为基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相比,具有具体性的特点,它不像世界观那样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而是对社会生活中事物和现象作出具体的判断和选择。价值观与人生观相比,则具有多样性、广泛性的特点,它不只讨论人生价值问题,它讨论的问题更为广泛、具体、多样。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与人们的心理发展紧密相联,它是人们心理发展的舵手,它规定着
人们心理发展的方向,并为心理发展提供根本的原动力。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所代表的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向,一个人的个性倾向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一个人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一个人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个性倾向性也随一个人成熟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在儿童期,支配其心理活动与行动的主要个性倾向是兴趣;在青少年期,理想逐渐上升到主导地位;青年晚期和成年期,人生观和世界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与行为,成为其主导的个性倾向。
当一个人的个性倾向成为一种稳定而概括的倾向时,就成为自己对他人、对自我、对某事的一贯态度并采取相应的行为方式,从而构成了一个人具有独特特点的性格特征。
关于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这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倾向性稳固化和概括化的结果。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如人的聪明与愚笨,有人具有音乐才能,
有人具有绘画才能.有人具有数学才能,有人具有文学才能等。
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一个人的气质特征主要是高级神经系统的特征(加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在心理活动动力上的表现。气质有多种分类法。如“体型说”,有肥胖型、瘦长型、斗士型等等。“血型说”,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有的心理学家根据血型把人区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气质。“体液说”,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有4种体液: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粘液,并根据某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而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大多数人,都是近似于某种气质,同时又与其他气质结合在一起。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并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某些心理特征在个体身上有机结合,体现出个人的独特风格,个人的性格既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某种情况下,总是表现出特定的生活感情和态度。它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心理学对性格的经典分类是从“行为模式类型”来分的,有A型,B型,M型,MA型,MB型和C型。A型性格(外倾)的人说话与行动节奏快,性急,争强好胜,总是迫使自己处于紧张状态。B型性格(内倾)的人镇静、专心致志、温文尔雅,能够灵活
地应付紧张事件,没有时间紧迫感,不易受挫折,即使受挫折,也能现实地接受挫折。M型属介于A型和B型之间的中间型,MA型属M型偏向A型,MB型属M型偏向B型;C型属严重抑郁型性格,等。
剑三 快速升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