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意图将曹操树立为反面人物的典型——“奸雄”,集奸诈多疑、凶暴残忍、假仁假义于一身的封建统治者。作者之所以要如此塑造,一是因为受封建正统思想的约束,二是因为三国故事在民间经过隋、唐、宋的流传后,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尊刘抑曹”的倾向。看完新版《三国》,再通读《三国演义》,却别有一番体会——曹操并非“奸雄”,乃真英雄也。
[关键词]奸雄假仁假义尊刘抑曹军事天才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代风起云涌、英雄辈出,三国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元末明初,罗贯中结合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与民间传说,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该书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像爱民如子,仁义无双的刘备、忠义双全,威震华
夏的关羽、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孔明以及接下来我要重点分析的曹操。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意图将曹操树立为反面人物的典型——“奸雄”,集奸诈多疑、凶暴残忍、假仁假义于一身的封建统治者。作者之所以要如此塑造,一是因为受封建正统思想的约束,二是因为三国故事在民间经过隋、唐、宋的流传后,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尊刘抑曹”的倾向。如苏轼《东坡志林》载王彭语云:涂巷小儿薄劣,其家所
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说明拥刘反曹的倾向在宋朝已非常明显,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只是这种思想倾向的总结和发挥。看完新版《三国》,再通读《三国演义》,却别有一番体会——曹操并非“奸雄”,乃真英雄也。
一、天资聪慧、谋略过人白金徽章怎么镶嵌
汽车打蜡好吗《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曹操的叔父看不惯他放任无度,便屡次向他父亲告状,曹操也因此受到责备。于是有一次,曹操在路上碰见叔父,便假装中风之状。他叔父惊慌跑去他父亲,可当他父亲到来时却见他完好如初。从那以后,叔父再说曹操的坏话,他父亲都不相信了。作者罗贯中采用此种方式向世人介绍幼年的曹操,就是想告诉人们曹操的奸诈是天性,与生俱来的,然而世人也就这么认为。一个小孩子见了自己讨厌的人,不是躲藏,而是想办法不与其谋面,这不是一般小儿所为,仅凭这一行为就说其“奸诈”,未免太过牵强了些,充其量只能说明其顽
皮,从另一层面看又恰恰说明了曹操幼年时的天资聪慧。曹操征战张绣的途中,天气炎热,道上严重缺水,将士们都口渴难耐,军心涣散。此时曹操心生一计,用鞭策指前方说:“前面有梅林,可取来解渴。”军士们听了无不口内生津,便不知渴了, “望梅止渴”之事更是表现出了曹操的聪明才智,他能在大军断绝水源、士卒渴难忍的危急情况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仅使士卒引起条件反射、暂解干渴之
成长的脚印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气。再比如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却来个跪地献刀,瞒过董卓,潜逃乡里,保全性命,反应如此机敏足以证明其聪慧过人。正如鲁迅所说“作者所表现的和作者所想象的,不能一致。如他要写曹操的奸,而结果倒好象是豪爽多智。”
二、胸怀大志、勇于进取美宝莲眼线膏怎么样
董卓作乱,公卿大臣们措手无策、只得抱头痛哭,此时曹操站出来说:“从早哭到晚,从夜哭到明,就能将董卓哭死吗?”臣异样,曹操便提出了刺杀董卓的主意,并由他自己去执行。不料行刺失败,后来在逃回乡里的途中,被中牟县令陈宫所擒。陈宫问到:“我听说丞相非常器重你,你怎能行刺与丞相?”曹操回答说:“‘燕雀安知鸿鹄志哉!’你既然已捉到我了,就应该去丞相那里领赏。问这么多有什么意义啊!”又说:“我曹氏祖宗世受皇恩,而今董卓篡权,祸害朝廷,如果不杀贼报国,不就是禽兽了吗?”曹操这一番说辞表达了其远大的志向,令陈宫深受感动,弃官追随曹操而去。曹操逃回乡里后,并没有销声匿迹,苟全性命,过普通人的日子,而是召义兵,会
合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曹操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勇于进取,是政治家应有的风度。曹操所期望的是结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战乱场面,此等志向岂是一般的凡夫俗子所敢奢望的。也是为封建礼教不能容忍的,做一个忠臣良将是何等荣耀的事情,为什么要去过多的奢望呢?如果他真象其他普通人一样悲天悯地,愤世嫉俗,恐怕就难以成就其后来三国鼎立之业。
管弦乐器
三、智勇双全、军事天才
作为军事家,曹操更是有勇有谋。他胸怀丰富的实战经验,在众多战役中都显示了他非凡的军事天才。曹操对各路诸侯的战略战术,人力物力均了然于胸,做到了知己知彼。所以他在军事决策上时时会料事如神,数年间军力扩大数倍,领地增加数十倍。小说第十二回曹操用计大破吕布于定陶。曹操率兵至定陶,连续数日不战,而是引军退四十里安营扎寨。当时正是麦熟时节,曹操军中也确实缺粮,就命军士割麦为食。吕布得此讯息后带领人马赶来,快要到曹军营寨时,发现左边有一大片茂密的树林,担心林子里有伏兵,而返回了。曹操便用疑兵之计,在林子里插了大量的旗帜,命部队第二天埋伏于营寨西侧没有水的河堤中,他料定吕布会来烧林。果然第二天,吕布中计战败,落荒而逃。此战,可见曹操对敌人的心理分析,以及对作战地形的观察已面面俱到,做到了天时、地利,因而他料事如神,行军布阵井井有条。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再如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仅此一战,曹操即察觉非刘备所能想的战术。曰:“但知谁为刘备画策?”此乃刘备初获徐庶的第一战。足见曹操那军事上敏锐的嗅觉。曹操无论在战略、战术方面,都能应付自如。在战斗时,曹操常能根据敌我情况,临机决策,变化多端。在战略方面,曹操能集中部属智慧,择善而从,少有失误。例如当他与吕布争夺兖州,相持不下时,陶谦病死,曹操采用谋士之计,平定了兖州,继而征服了徐州,然后囊收了冀州。曹操在战略、战术上做得怎样出,如果其军队没有较强的战斗力还是不行的。在各诸侯中,吕布的军队号称勇悍,袁绍的军队人数最多,但经过
多次较量之后,都为曹操所败,说明曹军的战斗力才是最强的。曹操一贯作战时身先士卒,重视粮食生产及运输等措施。第十二回濮阳城曹操大战吕布,曹操领众将,率兵入城。李典曰让曹操在城外等候,自己先进城,曹操当即训斥道:“我不自往,谁肯向前!”遂当领兵直入。曹操能如此身先士卒,曹军士气怎么能不高?曹操起兵,也打过不少败仗,但军队始终没有溃散,皆得力于他治军严格,首先从我做起,以身作则。反观其他军阀,袁绍指挥军队宽松、不严厉,法令就无法建立;吕布勇敢但没有计谋,不慎重、不稳重,言而无信;刘表对军事不熟悉,不钻研,只知道保护自己的领地;袁术娇奢、无礼,一点都没有善良之心。相比之下,曹操将他们各个击破,是迟早的事。由此可见,曹操可以称得上三国时代的军事天才。
四、爱才如命、胸怀宽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