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演义
临江仙 《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人鱼小张瑞希“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是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所以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充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因“大礼仪”廷杖削籍,远戍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卒死贬所。天启朝追谥“文宪”。著有《升庵词》。慎为明中叶文学大家,命运蹭蹬,老境凄凉。其词藻丽其外,凄咽于内。
《三国志演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明清两代的长篇小说普遍采用这种形式。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章回小说产生及其形式特点:
一、《三国志演义》的成书:
晋人陈寿的《三国志》是《三国志演义》的滥觞。
南朝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补充大量史料,使《三国志》的故事性大为增强。
到隋代,文艺表演中已有“三国”的节目,杜宝的《大业拾遗记》中有一段记载说,隋炀帝曾与臣在曲水观看“水饰”,其中有“曹瞒浴谯水击水蛟”、“魏文帝兴师,临河不济”、“刘备乘马渡檀溪”等。
李商隐的《娇儿诗》中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在宋朝的瓦肆勾栏里,“说三分”成了评话中的专门行当。
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白领女装)建安虞氏刊印的《全相三国志评话》已达8万多字。
在元曲中,据《录鬼簿》、《太和正音谱》、《曲录》等书的记载,有关三国故事的元杂剧约有60种,剧目有《三战吕布》、《连环计》、《千里独行》、《博望烧屯》、《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等
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 ,创作了《三国志演义》这部历史演义的典范
作品。
《三国志演义》经历了正史撰述、民间流传、勾栏评话、戏曲演绎、文人整理、评者补葺等若干阶段。时间跨度极大,成书过程漫长。
成书年代
⑴“成书于宋代乃至以前”说
⑵“成书于元代中后期”说,持此说者以张培恒、袁世硕为代表。
⑶“成书于元末”。
⑷“成书于明初” ,游国恩的文学史,中国社科院的文学史,刘大杰的文学史等。
⑸“成书于明中叶”说
二、版本
今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本” 《三国志通俗演义》题署为“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
中编次”。24卷240则。卷首有庸愚子的序(据印章为蒋大器)
万历年间,有《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将240则合并为120回,回目由单句调整为双句。
最早的版本是嘉靖二十七年(1548)叶逢春刻本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并作了详细的评点 。定名为:《三国志演义》、《四大奇书第一种》
20世纪五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整理本开始用“三国演义”作为书名
三、作者
“嘉靖本” 《三国志通俗演义》,题署为 “晋平阳侯陈寿史传 ,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罗贯中《录鬼簿续编》中有以下记载:“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年矣,竟不知其所终。”
(一)籍贯
钱塘说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25说他是“钱塘”人
王圻《续文献通考》卷177说他是“杭州”人
郎瑛《七修类稿》卷23说他是“杭人”。
周亮工《因树屋书影》卷1说他是“越人”。
太原说
《录鬼簿续编》的记载。
李修生《论罗贯中》
孟繁仁《〈录鬼簿续编〉与罗贯中种种》
刘世德《罗贯中籍贯考辨》
东原说
“嘉靖本” 《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有庸愚子的序称罗贯中为“东原罗贯中”。
罗贯中创作的其他小说《隋唐两朝志传》、 《三遂平妖传》署名“东原罗贯中”。
(二)生卒年
根据《录鬼簿续编》推断大致为:元末明初
(三)生平事迹
明人王圻《稗史汇编》抄录一则资料,称罗贯中在元末时“有志图王”;
明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说他是施耐庵的门人;
清人顾苓《跋水浒图》说他曾“客霸府张士诚”。
(四)著作
小说除《三国演义》之外,还有
《隋唐两朝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
《三遂平妖传》、
《水浒传》等
《录鬼簿续编》著录他有杂剧三种:
《忠正孝子连环谏》、
《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四、 主要内容
陈述百年,该括万事
从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
从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展示了近百年的战争史;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形象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斗争经验,堪称是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一部谋略百科全书,具有相当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同时,小说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的形象,展示了历史演义小说的最高成就。
全书120回,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五、《三国演义》的思想主旨
“正统”说、“忠义”说、“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反映三国兴亡” 、“歌颂理想英雄”说、“赞美智慧”说、“天下归一”说、“讴歌封建贤才”说、“悲剧”说、“总结争夺政权经验”
说、“追慕圣君贤相鱼水相谐”说、“宣扬用兵之道”说、“人才学教科书”说、“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说、“总结历史经验”说等等
(一)“拥刘反曹”的历史正统观
1、“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首先,从内容看,小说竭力把刘备塑造成“仁君”,而把曹操写成“奸雄”。刘备总是仁民爱物,忠君义友,宽厚谦让,礼贤下士;曹操则凶狠残忍,欺君罔上,狡诈猜忌,虚伪自私。
过年高速免费几号到几号其次,从结构上看,小说把刘蜀集团放在首位,全书有近3/5的回目写刘蜀,第一回就引出了刘备,拉开了帷幕;等刘备托孤时,全书已演述了2/3,到刘禅投降、姜维败死,三国即已解体,小说只剩一回尾声了。而曹魏显然处于次要地位。
再次,从语言上看,作者爱憎分明,仅在称谓上就表明了主观感情。
刘备死时,回目为“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写曹操死,回目为“传遗命奸雄寿终”
历史上关于曹、刘孰为正统的问题:
西晋陈寿的《三国志》以魏国为正统;
东晋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以蜀国为正统
北宋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又以曹魏为正统。
南宋朱熹再以蜀汉为正统。
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从来就有尊刘贬曹的倾向 :
北宋苏轼《东坡志林》所载“宋林静和杨童舒是一个人吗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
《三国演义》在蜀汉和曹魏谁为正统的问题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皇位继承上的谱系之 “正”.一再宣称刘备是“帝室胄裔”“汉室宗亲”,甚至尊称为“刘皇
叔”
第二是领袖人物人格与行为之“正”
刘备从来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陈寿《三国志·先主传》)著称 .
徐庶母:“刘玄德仁义布于四海,况又汉室之胄. ”
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第三是成书时代特殊的民族感情及文化认同。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恢复汉室”,正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将这位既是“汉室宗亲”,又能“仁德及人”的刘备树为仁君,奉为正统,是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的。在他们的心中蜀汉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成了“汉民族”的代码,成为了汉民族的象征。
(二)追求“仁政”反对“暴政”的社会政治观
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仁”是道德观念的核心;“仁政”是理想社会的蓝图。
孟子认为,一国之中,“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蜀汉君主刘备是仁君的典范
“桃园三结义”时就立下了“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铮铮誓言;
当安喜县尉,“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因而“远得人心,近得民望”;
理政新野,安抚百姓,待民如子,因而流传“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的歌谣;
刘军败走新野,刘备不弃百姓“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小说中描述的刘备,整整一生,“仁德及人梦幻西游赚钱攻略”;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远得民心”,近孚民望。在失败逃难时,“(村民)闻刘豫州,皆跪进饭食”。
“乱世奸雄” 曹操
刘备举兵入川时,曾对庞统说道:“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曹以急,吾以宽;曹以暴,吾以仁;曹以谲,吾以忠。每以操相反,事乃可成。”
曹操的行事方略是“残忍”“谋诈”
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总之,曹操工于权谋,奸诈残忍,毫无惜民爱民之心。其他相类的还有董卓、袁术、袁绍、曹睿、孙皓等等。比如,董卓就将“民为邦本”视为“乱道”,扬言:“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他专肆不仁,杀人如麻,闹得“罪恶贯赢,人神共愤”。最后暴尸之时,“百姓过者,手掷董卓之头,至于碎烂。”(卷2)这种对于蔑视黎元、滥杀无辜的乱臣贼子的愤恨,正反映了广大民众对于“仁政”的渴望。
(三)尚“忠义”恶“奸诈”的人格价值观
以“忠义”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念是<<三国演义>>评价人物行为的是非标准.塑造了一系列忠臣义士的形象,对他们的“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行为,大加赞美,以此来张扬“忠义”思想。
比如,诸葛亮的“忠贞”,对蜀汉事业“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卷23)。当初他隐居隆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经刘备三顾茅庐,虽“千呼万唤始出来”,但他一旦认
识了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意之后,就一直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为创立蜀汉基业殚精竭虑,义无反顾。刘备死后,诸葛亮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时”,继续辅佐孱弱的刘禅。名著阅读
关羽终生守“义”,以身尽“忠”,是一个集忠义、勇武为一身的“古今良将中第一奇人”,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曾称关羽是“三奇”之一的“良将”,是“三绝”之一的“义绝”。关羽被封为“武圣”;而且在民间又由“圣”而“神”,是影响最大的民俗神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