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6年10月,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东大建校伊始设立的电工学系。学院现有16个研究所、1个国家级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学院实验中心和《控制与决策》期刊编辑部。全院现有教职工40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10人,校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其中海外杰青2人),国家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22人,博士生导师48人,教授69人,副教授108人。学院现有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5个硕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统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6个学科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科覆盖“软件架构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软件工程”、“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冶金自动化工程”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影像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流程工业数字化仪表”、“复杂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技术”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有 “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制造系统与物流优化”、“数字化装备综合信息处理系统” 和“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嵌入式技术”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及“嵌入式软件”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个一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等9个二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学院承担了“985工程”重点支持的“流程工业全流程综合自动化”、“信息化基础结构关键技术及集成示范”2个科技创新平台和“211工程”重点支持的新年祝福语2022最火2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有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自2000年以来,学院承担了各类基金和科研项目1547项,其中纵向科研项目735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4项、专利145项;累计科研纯进款达到2.61亿元;发表学术论文8444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4427篇;出版专著、教材149部。 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2部教材被评为国家精品教材、5部教材获得辽宁省精品教材;15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6人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有1个国家级,2个省级教学团队;4人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专业建设点;承担国家教改立项1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09项、辽宁省教改立项6项。 学院现有学生6261人,其中本科生3178人,研究生3083人(包括博士生779人)。自2000年以来,学院学生在全国“无心二嫁挑战杯儿童成长寄语 简短”,电子设计大赛、美国数学建模大赛等科技比赛中获国家级以上奖励959人次;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平均超过95%;每年推荐、录取研究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30%左右,向外推荐的研究生全部被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国内一流高校录取;每年有5%左右的本科生到国外高校继续深造。 学院相继与美、英、德、法、日、澳、俄等20多个国家的几十所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相继聘请了73位国际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每年都邀请一批国外学者来校讲学,选派教师出国讲学或合作、交流。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办学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0年以来,学院党委和学院先后15次被辽宁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沈阳市政府、沈阳市委教科工委和东北大学授予“先进党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工会4次被评为学校“先进部门工会”,2008、2006、2005年先后被全国总工会、辽宁省总工会、沈阳市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小家”称号;学院团委4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团委”,1999、2002、2005、2008、2009年5次被沈阳市团市委评为“五四红旗团委”。 现在,学院全体师生正在继续秉承“行胜于言、敢为人先、和而不同、居安思危”的学院精神,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信息学院”的奋斗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国家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工作流动站,是国家“985工程”重点支持建设学科;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9人,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23人,副教授36人。自2000年以来,培养的学生在美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国际性、国家级比赛中屡获大奖。 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和应用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备自学能力和良好学科素养的高层次、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离散数学,图论与代数结构、数值分析、电子技术、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理论、接口技术、人工智能。 毕业生适应范围: 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IT公司等从事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管理、系统维护、研究和教学等工作。 通信工程专业 通信工程专业由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承担教学工作,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对电子与现代通信系统、计算机通信网、无线通信网等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进行科学研究、分析设计、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制造和运行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 感恩老师的诗句和名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论与信源编码、程控交换原理、光纤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微机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可到通信系统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邮电系统等单位从事通信技术领域的研究;可以在通信设备制造厂以及其它大中型企业从事产品研发工作;可以从事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等有关工程技术、科研、设计、业务管理以及设备维护等工作。 自动化专业 东北大学的自动化专业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该专业教学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依托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在国内学科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省“功勋教师”张嗣瀛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获得者柴天佑教授,都在本专业从事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 专业采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富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能够从事工业企业、国防、高校和科研部门的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系统工程、现代检测技术、信号处理与控制、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组织管理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原理及电机拖动、电力电子电路、自动控制原理、微型机原理(含单片机)、汇编程序设计、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电机控制技术、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常用电气控制技术、工厂供电及节能技术、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建模与仿真、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概论、混杂系统建模与控制概论、智能控制概论。 毕业生适应范围: 在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及高等院校从事自动化领域理论研究及计算机控制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开发、设计、调试等工程实践;在各类企业、公司等相关部门从事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研制开发以及计算机控制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工程应用;政府机关及企事业相关部门的管理决策。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东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前身是自动化仪表专业,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从事自动化领域的过程检测、过程控制与仪器仪表开发研究工作。本专业隶属于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具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拥有教育部流程工业数字化仪表工程中心,国际粉体检测与控制联合会秘书处也设在此处。 本专业的突出特点是: 1.集自动化仪表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技术于一身,培养学生既要掌握自动化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使用能力,同时又要掌握过程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能力; 2.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原创性技术的研究和新技术装置的研发与应用的学科特点。 培养目标: 本专业着重培养具有研究、开发新型传感器、自动化仪表、控制计算机、过程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控制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课程: 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理论、微型计算机原理、软件技术基础、过程检测技术、过程控制仪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及程序设计、测控电路、计算机控制系统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 适用于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计量单位、科研及设计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公司、政府部门从事仪表、计量、自动化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教学、经营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专业,面向信息技术领域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宽口径专业。专业方向是研究如何应用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信号与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和处理,培养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具备教学、设计、开发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对应的一级学科有: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具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硕士学位和“信息与通信工程碱性的蔬菜”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通信电子电路、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与EDA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器原理及应用、实时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软件技术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技术、现代移动通信、生物医学电子学、现代汽车电子技术、RFID技术、信息安全等课程。 毕业生适应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可到研究所,高科技公司,政府技术管理部门,高等院校,重点工程等单位从事通信电子系统、数字消费类电子产品、汽车电子产品、数字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产品、仪器仪表等的设计、研制、生产、管理及教学等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配备先进的专业实验设备,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学术研究成果。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化光教授在本专业从事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本专业拥有“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3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富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能够较系统地掌握常规电器、电子技术、电气传动、计算机应用、电气系统设计及应用等宽广学科知识、使学生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组织管理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及控制技术、电力传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监控与保护技术、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技术、电气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控制网络等。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为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英语综合能力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 3.具有较好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掌握本专业领域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及工程应用的基本技能与实践方法,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发展动态有一定的了解; 6.具有较宽广的工作适应性,能适应各种领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科技与管理工作; 毕业生适应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电气传动、电机、电器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产品研究开发工作;可以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可以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计量单位,高新技术公司等从事经营管理等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宽厚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事电子技术与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和光电子器件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其涵盖下的“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半导体物理、光电子技术、微电子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嵌入式系统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可编程逻辑器件与EDA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数字系统设计、电磁兼容与高速电路设计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 适宜于科研机构,设计院所,企事业单位,政府技术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教学、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东北大学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精神,于2011年全新开设的信息技术类专业。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嵌入式系统(嵌入式处理器、传感器、无线通信系统)嵌入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能够对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自2003年一来,该专业相关教师已经承担过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物联网相关研究项目20余项,开展了大量的物联网示范应用,在物联网、实时嵌入式系统领域顶级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与北美、欧洲、中国多所知名院校保持长期密切的科研合作。 培养目标:物联网工程专业将为学生自我发展提供优良环境,为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创造最佳平台。我们将培养能够从事物联网产业相关科学研究、应用开发、技术管理、行业咨询等工作,具备良好思维品质、扎实专业基础、优秀职业素养、完整能力组成、长期发展潜力,德才兼备的信息技术领域高级专门人才,满足国家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运筹学、计算理论基础、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物联网技术导论、实时嵌入式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概论(传感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汇编语言、C语言、多核并行程序设计、无线通信技术、现代传感技术、物联网应用开发试验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 面向物联网应用行业(如电力、国防、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医疗卫生、新型能源、智能建筑等)以及计算机软硬件、通信、网络等行业就业,从事系统设计与开发、项目管理、行业咨询等工作;或到国内外大学进一步深造后,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究院就业,继续从事科研、教学等工作。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