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导学案-【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程标准】1、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
高考祝福的话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过程及不同文明的农业特与多元化格局
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通过文献、遗址、画像砖等史料,分析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生产力发展是推动阶级、国家出现的根本因素
体育项目【重点、难点】1、不同国家农业和食物生产的概况 2、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影响
1、基础感知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阅读课本P2第一段,渔猎采集阶段的特点是什么?有何表现?(食物来源、生产工具、生活方式、妇女地位)
2、阅读课本P3第一、二、三段,出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的背景?时间?农业和畜牧业有何成就?厦门图书馆
3、阅读课本P3第四、五、六段,农业出现的意义是什么?阅读课本具体了解史实。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1、阅读课本P3第二目第一段和P4第一段,指出世界有哪四大文明古国?这四大文明古国都属于什么文明?
2、了解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农业的发展状况?(食物生产、社会生活)
3、阅读课本P4第二段,古代中国形成哪两大农业区?商和西周时期的耕作方式是什么?战国以后,小农经济开始出现的背景是什么?有何特点?秦以后统治者重视农业的措施有哪些?
4、阅读课本P5第一段,古希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因土壤肥力不同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土地的拥有者和耕作者是谁?古罗马农业的发展状况有何变化?
5、阅读课本P5第二段,了解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土地情况是什么?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
阅读课本P6,出生产关系变化的表现?国家产生的背景和实质?
2、【思·议·展】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2分)。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
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各是什么?(4分)
特点:(1)以家庭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主要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材料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4分)
(2)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训练案】CBDBA  CBDAA  DA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
A.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B.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C.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D.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2、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是(  )
A.采集渔猎经济的盛行    B.农耕畜牧业的产生
C.早期城市的出现        D.国家机器的形成
3、下列哪一历史现象的发展,使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A.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B.早期城市形成和逐渐发展
比亚迪dmi C.-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      D.社会经济的发展
4、农业起源以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其主要的表现是(  )
A.人类采集食物的范围扩大    B.人类已成为食物的生产者
C.人类开始适应自然环境      D.自然已无法满足人类需要
5、我们知道中国先民最早培植了水稻和粟。你是否知道今天在中国北方广泛种植的小麦和
玉来米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两个地区(    )
A.西亚和中南美洲  B.西亚和南亚  C.南亚和中国    D.中国和中南美洲
6、人类最初的文明基本是独立发展的,相互之间联系甚少,但进入农耕文明后,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农耕文明的哪些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  )
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③比较稳定的农业产量④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在古代世界的大河流域诞生了许多古代文明。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大河流域
A.矿藏丰富,便于手工业生产        B.水源充足,便于农业种植
乔家的儿女叶小朗 C.交通便利,便于商业贸易          D.水草丰美,便于采集渔猎
8、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距今约一万年前后,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圣诞节贺卡内容
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
C.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因为炎黄传说已经被证实
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存在
9、学者研究指出,距今1万年左右,地球上冰期退却,气温上升,气候变暖,植物茂盛,动物大量繁殖,人类开始适应自然.进行种植和驯养活动,并过上定居的生活,人类的衣食来源更多地依赖这种农耕和畜养。对这一演进过程解释正确的包括(  )
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②出现了社会的分工和物品交换与贸易③农耕定居使较大居住点成为早期城市④西亚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玉米和小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一般认为中国原始农业的发明大约是在距今近万年前,最早种植成功的谷物主要是粟、黍和水稻。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农业发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
A.炭化的谷粒    B.稻谷遗存    C.规模较大的粮仓  D.幼体猪骨
11、关于大汶口文化的墓葬研究发现,早期墓葬以单人葬为主,也有较多的反映氏族成员间牢固血缘关系的同性合葬,葬具少,有微小差别;晚期墓葬里,随葬品的数量差距很大,且出现了具有贫富分化的家族墓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贫富分化的加剧    B.出现了私有财产
C.等级观念逐渐产生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2、原始社会末期,金属工具、牛耕等新的生产工具或方式的发明,直接促进了剩余产品的出现。对于剩余产品的不公平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私有制的产生
①与氏族制度的瓦解是同一过程②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③以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为前提④是贫富分化的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背读案】
(1)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渔猎采集阶段:特点: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
表现:①食物来源: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
      ②生产工具: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
      ③生活方式: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妇女地位:生育和抚养后代,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为居的人们提供了大部分食物。
2、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
(1)背景:在长期采集和渔猎中,人类逐渐学会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
(2)时间:大约1万年前。
(3)成就①农业:从世界范围看,农业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
        a.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
        b.东亚的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c.中美洲则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大规模传播)
②畜牧: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而产生。世界不同地区的居民把几种主要的动物如羊、猪、狗、骆马驯化为家畜。
3、意义:①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②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1、四大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
文明类型:大河文明(农耕文明)
2、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1)食物生产:农业区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2)社会生活:①古巴比伦王国: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
      ②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尼罗河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3、古代中国
(1)食物生产: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2)社会生活
①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井田制),农夫集体耕作(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
②战国以后小农经济出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