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8-07-13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15Q055
[作者简介]吴新平(1984-),男,湖北黄冈人,长江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在我国流传已久。根据神话学家袁珂先生在
《中国神话史》中所述,牛郎织女神话是经过长时期的民间口头传述,由零星点滴渐渐集成较完整的故事,
其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天汉两颗星宿之名演变成一对天神的恋爱神话,最后在民间世俗化为人神恋爱传说的漫长过程[1]315。现知最早的关于
花自飘零水自流歌词牛郎织女的文献记载见于《诗经》中的《小雅·大东》
篇:“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践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虽然诗中的织女与牵牛此时还不过是天汉的星宿,
但已经被崇拜星象的远古人类赋予了隐约可见的人格化形象。到了东汉时期,
《古诗十九首》中描述了“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的动人情节,牵牛织女二星被彻底地人格化,变成了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直到南北朝梁代萧统编纂的
《文选》中,其中的一篇《洛神赋》的注释里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2]431牵牛与织女终于由天
旧车过户上的两颗星宿发展成为一对天神夫妇。与萧统同一时代的殷芸的
《小说》、任昉的《述异记》以及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则有更详细的记载。据殷芸《小说》中记载:含有动物的成语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杆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哀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
嫁后遂废织妊。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2]431任昉的《述异记》与宗懔的《荆楚岁时记》
中也有类似记载,只不过在《荆楚岁时记》中牛郎织女的相会日期变成了更为具体的“七月七日”之夜[3]53。再加上西汉刘安《淮南子》
中“七月七日夜,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的文字记载,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也有提及“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
桥”[2]431,以及已佚的南朝刘宋时期的《齐谐记》中“乌鹊架桥渡织女”故事的充实与完善,牛郎与织女两个天神恋爱的神话故事至此才得以基本成型,而后世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多数都是以此为蓝本而加以
扬州个园导游词延伸的。唐代以后,由于世俗文化观念的影响,牛郎由一个天神最终变成了一个凡人。
此外,在“两兄弟型故事”、“羽毛衣型故事”、“天鹅处女型故事”等民间故事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之下,
牛郎织女故事的情节在流传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充实。钟敬文先生曾经将民间各地流传的牛郎织女故事大致共同的情节概括为:“1.两弟兄,弟遭虐待;2.分家后,弟得一头牛(或兼一点别的东西);3.牛告以取得妻子的方法;4.他依话去做,得一仙女为妻;5.仙女生下若干子女;6.仙女得衣逃去,他赶到天上被阻;7.从此,两人一年一度
相会。”[5]290且不论情节的大同小异,牛郎织女神话故事最终是演变成了一个在民间口耳相传、
版本众多的人神恋爱传说。
除了民间的口头传播外,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叙事性作品中也频频出现。
如果我[摘要]从上世纪20年代到抗战时期,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在中国现代作家的笔下被反复改编或重写。感恩节句子的经典句
无论是20年代以张碧梧为代表的专注通俗文学创作的2011上海高考作文
“守旧”文人,还是30年代关注农村社会的作家孙松青与蓉舫,抑或抗战时期的进步作家吴祖光和阿英,他们在对牛郎织女神话故事进行改编重写的过程中都有一个不谋而
合的共识,那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赋予了这个神话故事作为某种思想情感或者社会现象的载体的功能,
在牛郎织女这件古老的神话故事外衣下装置了特定时代的现实之核。
[关键词]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现实;重写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志码]粤[文章编号]1001-4799(2019)05-0120-06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9月
第46卷第5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ep.,2019
Vol.46No.5中国现代作家对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重写
吴新平
(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