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青年人才要“有破有立”
2012-08-16 16:46:49 来源:七一网新中国高光时刻 作者:赵云 | 【字体:大 中 小】 |
一段时间以来,周森锋、焦三牛事件炒得沸沸扬扬,一些人看到年轻干部被提拔、受重用,便妄加猜疑、起攻之。合理的质疑是正确有益的,无端的诟病只会害人害己。在争议、质疑中,真理、真相只会越辩越明。最近,我们通过这些事件,看到了青年人才发展的广阔空间,也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破除思想和心理上的习惯性桎梏,在制度的框架内,不拘一格降人才、敢为事业用人才,特别是大胆选拔青年人才、合理使用青年人才,党和人民的事业前进的步伐才能更脚踏实地、矫健有力,才会谱写出更加绚丽持久的华章。
破除“论资排辈”的思想。在千百年来的官场中,论资排辈可以说是最为根深蒂固的规则。论资排辈,简单的说,首先要够资格,够年头,然后才轮得上。在论资排辈面前,大家在一起,比的不是本事,比的是胡子长短。如果简单的按照论资排辈选拔干部,只看干部的资历,那么年轻干部的进取心、勇气、创新精神等等,往往被消磨殆尽,势必会形成错误的用人导向,危害党的形象,危害干部队伍,最终危害的是国家前途。诗人龚自珍感慨于论资排
辈现象让有才能的不能提前,无能之辈却可以凭驯顺、无所作为而到达,而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强烈呐喊。破除束缚人才成长的陈旧观念,在重视资历长、工作经验多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优秀人才,打造“快车道”,让其脱颖而出。
破除“妒贤嫉能”的心理。培根说:“人可以容忍一百个人发迹,但决不能容忍一个身边的人上升。透明图怎么制作”这是典型的嫉贤妒能心理的现实写照。妒贤嫉能,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反映。社会大众的妒贤嫉能,就会带着有眼镜去看问题,对受到提拔重用的年轻干部妄加猜测,把心思花在寻年轻干部的“背景”上,或者是对发生“潜规则”的猜疑上。政治生态中的妒贤嫉能,就会带着放大镜去看问题,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到年轻人缺乏经验,不成熟等问题上,容易形成谋人而不谋事的氛围,影响青年人才的正常成长和发展,误人误事。“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宽容青年人才的稚嫩,赏识青年人才的智慧和勇气,大胆放手培养,量才合理使用,爱才、惜才、育才、护才,就会达到“自胜”而后“胜人”的境界,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树立“德才兼备”的导向。德才兼备是选人用人遵循的基本标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中秋节祝福语送朋友“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互为表里,二者兼具者才谓之“人才
”。德为首要,《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有德无才,往往是“老好人”的形象,这样的人放到领导干部岗位上既不出成绩,也不出岔子,往往耽搁了一方百姓。有才无德,往往是“精明人”的形象,口头上挂的是百姓,内心却存一己之私,不仅不能造福一方百姓,反而会祸害一方众。因此,我们选人用人必须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正确导向,让那些品质优良,党性纯正,思维活跃,才能出众的年轻干部破茧而出,化蝶起舞,真正形成各行各业青年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美好场景。明日之后怎么加好友
建立“研究生自我鉴定选贤任能”的机制。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无论是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重学历、重考试的风气,都旨在选拔任用有德有识之士。当前我们已经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人才的竞争是当今社会竞争力的核心,青年人才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而建立完善的选贤任能机制则是基础和保障。因此,需要破除不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选人标准和用人机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重数量更重质量,形成“重德才、重实绩、重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在这样的氛围
下,让“下笔有千言、胸中无一策”黄河作文的人败下阵来,让“有位而无为”的人丢掉位子,让贤能兼具者凸现出来,让优秀的青年人才走上领导、关键岗位,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良好局面,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兴旺发达,人民众的福祉才能不断增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