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乡产业互动推动重庆城乡统筹发展
以城乡产业互动推动重庆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产业互动是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城乡产业互补、互利、互促、互融等经济活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就是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从而建立起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一体化体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市场一体、产业互动、经济互融、城乡共荣。而其中的产业互动既是城乡统筹的关键环节,又是城乡统筹的基本动力。
一、城乡产业互动在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城乡产业互动是城乡统筹的核心
1.城乡产业互动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动力。从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农业经济发展到一阶段后分离出工业部门,而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又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又催生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既增强了城市对农村要素的吸引力,也增强了城市要素向农村的扩散和参透,于是,城乡分离又走向城乡融合。因此,我们说,农业是推进城乡分工与协调发展的原始动力,工业是城乡分工与协调发展的
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乡分工与协调发展的后续动力。没有一、二、三产业的互动,也就没有城乡分工与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和持续动力。只有加大城乡产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夯实发展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2.最长的运河城乡产业互动是城乡统筹的关键。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经济根源,就是城乡产业分割,产业关联性不强。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从这个经济根源着手,通过城乡产业互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产业互动主要有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农业的渗透融合、城市工业、农业、服务业与农村工业、农业、服务业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这种城乡产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必然促使各产业间的边界特征开始逐渐模糊或消失,新产品、新服务乃至新产业不断产生,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近年来,城市工业、农业、服务业对农村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渗透,就催生了服务农业、生态农业与高科技农业等新产业,不仅拓展了农业经营理念,而且改变了农业经济的属性,使农业也具备了与其互动融合产业的功能和特征。
3.城乡产业互动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城镇发展,增强城镇对农村的集聚扩散效应,无疑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加快城镇发展必须以产业为支撑,没有
产业发展和支撑的城镇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没有产业发展和支撑的城镇,是不可能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没有产业和发展支撑的城镇,居民是不可能安居乐业的。增强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就要以中心城市、县城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实施产业集中发展,提高集约化程度,把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布局结合起来,立足实际、突出特、积极培育特产业,有效引导产业和人口聚集,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融合和产业互动,使城镇发展牢牢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
4.城乡产业互动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加快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城乡发展的基本途径。但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可见,农业现代化过程,实际上就是城乡产业互动与融合的过程。如果没有城乡产业的互动与融合,农业现代化就无从谈起。
5.城乡产业互动是农民市民化的载体。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解放出来,实现就业的和致富的过程。城乡产业互动,有利于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从而保证农民收入持续
稳定增加,实现农民收入与社会收入的同步增长。只有解决了农民就业和收入增长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其生活方式和身份的根本转变,也才能为城乡统筹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城乡产业互动是重庆的现实要求
重庆直辖市的显著特点,是特大主城与广阔农村并存,农村的面积和人口比京、津、沪三市的总和还要多很多,经济二元特征突出,主城区与各区县经济严重脱节,差别越来越明显。而各区县城乡结构亦不协调,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性差,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低,产业互动性差,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生产规模小,市场半径短,缺乏竞争力,形不成优势产品和特经济,相当一部分区县,经济实力单薄,发展迟缓,还有14个国家级的贫困县。这些,都严重制约着重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影响重庆落实“314”总体部署,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而落实好这一总体部署的根本出路,就是要促进城乡产业互动与融合,解决城乡产业关联度低、互动性差、产业链条短、产业附加值低的问题。
谭松韵新剧作为二元特征十分明显的重庆区县经济,在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根本任务就是推动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重庆与其他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市的差距,实质上是工业化与城市化
的差距,差距主要在主城区以外的区县、在农村。重庆工业化、城市化的实质是“化”区县、“化”农业、“化”农民、化农村,核心是富民强区、强县。重庆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是要实施带区县、带农村、促农业、富农民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实施这一战略的着力点要放在充分发挥优势,推进城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融,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业互动、城乡共融的发展新思路的确立,将有力地促进重庆区县经济、特别是两翼的跨越式发展。
二、城乡产业互动战略
一般意义上的城乡产业分工是“城市-工业”与“农村-农业”;但当今中国的城乡产业格局却有双重二元结构:即城市工业与农业;乡村工业与农业。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任务是改变这种双重二元结构。双重二元结构可以看做经济断裂的两种表现,其形成断裂的机制有行政性的,也有市场性的。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全方位统筹兼顾,分步实施,促使互动融合,消除断裂。
朋友圈旅游心情短语(一)实行城市工业和乡村工业一体化发展战略,变双重二元结构为一重二元结构。
定期存款提前实施这一战略,就是要将在不同体制下和不同资源配置方式的城市工业和乡村工业,纳入到一种体制轨道和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上来,使双重工业化转为一重工业化,由此改变目前城市工业与农业、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双重二元结构格局。变双重工业化为一重工业化,并不是要让城市工业按照计划经济的方法吞并或消灭乡村工业,把农民重新赶回土地上去。而是要对城市工业和农村工业实行统一平等的市场经济制度和无歧视的产业政策,鼓励两种工业在一种体制、一种产业政策下,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实行互动、重组与融合。
1.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利用产业政策诱导,让城市工业和乡村工业根据资源要素禀赋,发展各自有比较优势又能互补的行业。城市工业可利用资金、技术、人才等能迅速集聚的优势,偏重发展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门类和产品。随着城市地价的提高,留在城市的只能是具有更高价值有能力偿付较高的租金的要素和产业。对于那些占地面积大、单位占地面积创造价值低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要通过置换逐步出城下乡。城市传统制造业进入农村工业区后,因相对便宜的地价和劳动力成本的下降而得以扩大规模,也可以为吸收农业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乡村工业应按照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企业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向。大力发展有农村资源优势、传统工艺和特定市场优势的特产业。在市场制度安排下,凡是适宜在农村抑或在城市发展的产业和项目,不能人为设置进入门槛,要让资源要素自由
流动,给城乡企业或个人以平等的发展机会。
2.低碳环保标语实行平等和一体化的产业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产业政策和制度虽然经过了多次大的改革,但是仍然保留着浓厚的计划经济痕迹。目前要尽快清理现存两种不平等或带有岐视性的产业发展政策,在城乡之间、国有工业与非国有工业之间,应逐步淡化差别意识,按同一产业政策标准,在市场准入、财政金融支持、股票上市、土地占用、劳动就业与人才引进、科技攻关以及技术改造等方面,采取一种政策、一种待遇,指导城市工业与乡村工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发展。
3.加快资本市场改革,推行城乡统一金融政策。统一城乡金融政策是城乡工业进行渗透、融合的重要条件。因为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如果国家的金融政策和资金供给的政策偏向城市,不但会引起城市工业在资金供给充裕的条件下提前进行“资本深化”,并且还会导致农村工业资金供给不足。为了解决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农村工业企业就借助市场或地方政府力量,千方百计地从农业转移剩余资金。要减轻农业对工业化的资本要素贡献压力,还必须改革目前的金融制度和政策安排。为此,要积极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及非国有银行,进入农村拓展业务,开展存贷款活动。同时,探索并建立适合乡村企
业特点的资格认证、贷款抵押担保制度。改革现行的农村信用社体制,最终将其改造成农民自己的信用合作组织。积极支持农村发展民间金融组织,开放农村金融市场。
(二)实行现代工业和传统农业协调发展战略,变二元结构为一元结构。
工业与农业协调是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国仍然处于传统农业阶段。传统农业的主要特征是分散经营、缺少组织性、“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法。由此造成面对现代工业,农业无竞争力可言,面对市场,无谈判能力可言。因此,实行现代工业和传统农业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升,使农业同工业居于同等的竞争地位。这意味着,随着工业化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虽然逐步下降,但农业的竞争力不仅不因此而削弱,相反,却因农业和现代工业之间互动性的增强而得到不断扩张。
tf卡无法格式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