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红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把这些红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红文化遗产所代表和体现的“红精神”不单纯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追求独立、自由解放的超越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十分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国际性和时代性,应该向世界展示它的魅力[2]。红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是一项重大的文化遗产工程,对红文化遗产的功能价值进行评判及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将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二,有利于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理论的丰富和实践研究的深化。
红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党的革命精神,也是中国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世界优秀的文化遗产。按照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一般理论,在对红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分析和科学考量的基础上,探讨红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问题,有利于促进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理论的丰富及实践研究的深化。
第三,有利于红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年代遗留下来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等红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同时,红文化遗产也是开展红旅游的有效载体,是一种具有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价值和功能的独特的综合性旅游资源[3],旅游开发(发展红旅游)是红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对红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开发与合理的利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解决红文化遗产管理中最大的难题,即资金短缺问题。这一难题的解决反过来又将促进红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女生十大易就业专业
第四,有利于红文化遗产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红文化遗产大都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的革命老区。它不仅仅是一种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是一种经济资源。红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通过有效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还可以获取颇丰的经济效益,可以带动红文化遗产地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从而促进老区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自2004年全国掀起红旅游的热潮以来,红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已成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及成果介绍
1.2.1.1 对红文化遗产及其相关研究
到目前为止,国内提红文化遗产的还不多,相关研究也很少。对红文化遗产做过初步研究的有:刘建平、韩燕平(2006)在《红文化遗产相关概念辨析》中对红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讨论[4];刘建平、刘向阳(2006)在《区域红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开发探析》中对红文化遗产的特点、开发区域红文化遗产资源应注意的相关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分析[3];刘建平、曹学文(2007)在《基于景观设计学视角的红文化遗产保护》中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对红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5];谢雨萍(2006)等在《论庐山红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介绍了庐山红遗产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其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对策[6];陈仕其(2006)在《红遗产利用保护大有作为》中对惠州革命史迹进行了专题调研[7]。以上无论是对红文化遗产还是对红遗产资源的研究都还基本处于探索的阶段,还没有对红文化遗产进行明确的界定,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而大量的与红文化遗产相似、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与红旅游资源两个方面。其中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类:
(1)革命伟人、名人文化遗产资源研究。唐由庆(1995)在《开发革命胜迹旅游资源大有可为》中论述了江西革命胜迹旅游资源的地位及其开发[8];林龙飞,王华(2006)在《伟人名人故里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对故里(韶山)的旅游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9];郑晓祥等(2006)在《论区域文化景观的旅游开发——以湖南名人名胜资源为例》中也涉及到革命名人故里的保护与开发[10]。
(2)军事、战争文化遗产资源研究。刘春玲(2003)在《石家庄市军事旅游发展与对策分析研究》中对
石家庄市军事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评估研究[11];刘昭云,谢莉(2003)在《略论衡阳市旅游资源开发》中提出了抗战文化作为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保护的构想[12];东潇(2005)在《重庆军事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中对重庆的革命军事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开发进行了论述[13];杨载田,谢莉(1996)在《湖南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中对湖南的抗战文化遗产及其旅游开发进行了一定的阐述[14];李旭(2007)在《作为文化遗产的革命军事遗存——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文化遗产>》中论述了军事文化遗产的特点[15]。
(3)革命历史文物、革命历史遗产研究。王平(2003)在《简论山西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提到革命文物保护及其旅游开发[16];徐楠,宋保平(2003)在《浅议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与保护》中涉及到了革命遗址的保护与旅游开发[17];王丽丽,崔庠(2004)在《吉林省历史文化遗存类科普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有涉及
乘风破浪的分数抗日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开发[18];钟汝贤,梁梦遥(2005)在《充分发挥抗战文物在重庆旅游经济中的作用》对重庆抗战文物的现状和战争文物的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19]。
对红旅游资源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红旅游资源介绍及一般理论研究。有湖南省旅游局(2005)组织编写的《湖南红旅游导游词精选》,介绍了湖南伟人将帅故里、工农革命热土、红军光辉史迹等丰富的红旅游资源[20];付岗、
王常红(2005)在《河北省红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中依据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征询方法,运用了定性研究及定量研究对河北省的红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与实证研究[21];廖国一,付广华(2005)在《桂北红旅游资源及其评价》中介绍了桂北各县红旅游资源的概况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评价[22];朱玲科(2007)在《湖南省红旅游资源状况与线路规划研究》中对湖南省主要红旅游资源概况作了介绍[23];唐黎、李明峰(2007)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红旅游资源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以兴安县为例》中在深入分析红旅游资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多层次次分析的方法,对建立红旅游资源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式进行了研究[24]。
(2)红旅游资源保护理论及个案研究。刘建平、伍先福(2005)在《红旅游资源的法律保护问题》中从法律的角度对红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了探讨[25]。梁峰(2005)在《我国红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开发策略研究》分析了我国重点红旅游资源的时空分布现状及特点,并指出当前情况下我国红旅游资源的一些开发策略[26]。
(3)红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理论及个案研究。贺艳秋,渠长根(2006)在《开发浙江红旅游资源切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阐述了开发红旅游资源对落实党中央建设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具有的重大意义[27];马进甫、宋振美(2006)在《简析红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策略》中从功能、地位、存在形式、存在形态、地域空间及区域联系等6个方面, 对红旅游资源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对红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做出了尝试性的探讨[28]。付修勇(2006)等《红旅游资源开发模端午节休息
消防安全手抄报内容字>三八妇女节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吗式选择研究》从红旅游与红旅游资源的概念入手, 阐述了红旅游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环境功能,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29]。而地方性的个案研究占红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实证研究的绝大部分,如罗文斌(2005)的《长沙市“红旅游”资源开发研究》[30];吴东荣(2005)的《整合“红旅游”资源,促进广西旅游经济的发展》[31];庄东泉(2005)的《深度开发江西红旅游资源刍议》[32];吴书锋(2006)的《庐山红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33];张颢(2007)的《当前红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4];张玉改、兰贵秋(2007)的《锦州红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其旅游价值的开发》[35];党红星(2006)
的《山东红旅游资源开发研究》[36];闫广华(2006)的《红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辽宁省为例》[37]等都是从某个地区红旅游资源的现状和来探讨红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1.2.1.2 对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及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
到目前为止,国内对关于文化遗产管理的研究一直都很兴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其中最主要的方向。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城市规划等研究领域的许多专家、学者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研究成果。然而,在这些研究中,研究者更多地关注保护工作本身,包括保护的理论、方法和监督机制等等,而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综合分析的研究相对欠缺。近年来,在经济学、文化学及城市规划学领域中涉及到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功能价值解析、评判及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代表文献有:
郑易生提出自然文化遗产具有存在价值、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现实的经济价值,与之对应存在3种利益体即全社会成员、地区居民和开发经营集团,并分析了其相互间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及认识误区[38];王宁认为非物质遗产高度的个性化、传承的经验性和浓缩的民族性决定了其具有不可取代的唯一性的价值[39]。张成渝以八达岭风景名胜区为例,从遗产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了文化遗产的地质学价值[40]。鲍展斌、陈立旭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论述和探讨[41,42];王景慧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城3个层次的价值及保护方法等问题的研究[43] ;李萱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解析》[44]中从经济学角度对文化遗产的价值功能及保护利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另外还有章建刚的《文化遗产的真确性价值与遗产产业的可持续友展》[45];李莉莉的《广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价值评估》[46];吴美萍的《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研究》[47]等从文化学、管理学、哲学等角度对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评价评估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严国泰的《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利用系统规划研究》根据遗产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立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利用系统,设立遗产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科学体系等[48];贾鸿雁的《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49]、孙洪波的《浅论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50]、李黔滨的《文化遗产如何合理利用——以贵州文化遗产保护为例》[51]、吕琨的《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问题探析》[52]等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红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值得本文在研究思路与方法上予以借鉴。
中国石油加油卡充值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成果介绍
虽然国外没有“红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和说法,但与红文化遗产相类似的相关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保护经验也有,尤其是对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评判,开发
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及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国外与我国红文化遗产相似的主要有战争、战场遗址遗迹遗物;革命领袖、开国元勋故居故里;还有革命纪念地,尤其是前东德、前苏联、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旧迹遗址等与我国的红文化遗产具有相同的性质。如越南与我国同属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丰富的革命战争史,对以本国革命斗争为背景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开发利用也很重视。在首都河内的战争博物馆,馆内陈列了1975年解放西贡(今胡志明市)首先冲破越南总统府大门的坦克,原苏联的火箭发射装置,还有被原苏联火箭击落的美国战斗机[53]。另外,欧洲许多国家对反法西斯战争期间的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博物馆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相对更为完善,如法国对诺曼底登陆遗址的开发就相对比较成功[54]。同时,在西方国家,对于资产阶级革命的遗产旅游开发和研究中,有不少开发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如俄国的冬宫、十月革命指挥部斯莫尔尼宫、列宁墓、法国的凡尔赛宫等[55]。
另外,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发现,目前国外在文化遗产价值分析、评判领域已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对其价值的评析也有比较全面的理论和方法。在这些成果中,研究者普遍认为,社会文化的
巨大转变和文化本身的易变性改变了文化遗产的价值考量。其理论出发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对文化遗产进行价值评判就必须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究竟应该对其保护到什么程度;二、为了评判文化遗产的价值,可以具体测定社会为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而愿意付出的代价,用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衡量其价值的具体数额[55]。
以上两方面的相关成果涉及较全面、指导性强,尤其是文化遗产价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备,对红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全面回顾了国内外已有的与红文化遗产及其开发利用相关的研究成果,然后在对红文化遗产进行明确界定,对红文化遗产的价值做了客观、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与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相关具体理论与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红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现状,重点对红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原则、对策等相关问题做初步的理论探讨,最后,以湘潭市作为案例进行具体的论证分析。本文研究思路如图1.1所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