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宗罪》影评:古典主义的行为艺术
《七宗罪》影评:古典主义的行为艺术
    在尼采高呼出:“上帝死了”时我们的古典生活被宣判结束。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在无限缩小着世界间的距离,人们并没有因此而更加亲密,反而是疏离和冷漠将其取而代之,就连那仅存的藏有古典情怀的爱情,也让赤裸裸的推翻在地,所有的悠长和浪漫,都变的短暂而破碎,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罪恶之都。
    灵感来源于现代社会
    所谓七宗罪,在这里已经被贴上了现代的标签,剥落所有罪恶本身,后面是赤裸裸的现代化后遗症,正如影片中所说的“人们把冷漠当做是美德”,这就是典型的现代化后遗症,所有人都行走在自己的道路上经营自己的生活,忙碌让他们失去了对社会和周围的感知,所以才会出现影片中轻描淡写的几个案例:抢劫犯为了抢一些零钱和一块表而刺瞎一个人的眼睛;当一个女人遭到侵犯时喊救命没用,只能喊救火。这无疑是最残忍的暴力,正是这种暴力,让人们抛弃了爱情,而去选择短暂的淫欲;抛弃了道德去选择肮脏的贪婪;抛弃友善而选择冷漠的骄傲;抛弃健康而去选择一时之快的暴食和懒惰;抛弃理解和赞赏而去选择愤怒和嫉妒。自此,七宗罪被穿上了现代的外衣,凶手也到了高高在上的理由。
    正如凶手所说,“这是一件用于警世的作品”,就好像凶手选择的作案手段一样,每一件都
是安排妥当,充满了隐喻,这样正适合了和这个现代化世界背道而驰的古典主义的情怀,他用食物将暴食的胖子撑死,用床榻将懒惰的瘾君子困死,用公平将贪婪的律师惩治死。他拥有现代化得工具——,本可以将他们一毙命,但是他却没让现代化的短暂代替他的古典主义,用所有人已基本遗失的古典,为凶恶的现代上了一课,我们不得不说他的灵感来源于现代,好像片中说的:“我们面对的是日常生活”。
    用黑暗完成于黑暗之中
    从萨摩赛不愿接手本案开始,整个案件就透露出它的黑暗来,它的恐惧不来自它的残忍,而来自对内心的拷问,所以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中,萨摩赛是处在自省的位置上的,他更加痛恨这个社会,和这座城市;而米尔则不同,他是初出茅庐的探员,他的欲望是能破大案,所以这种现代化得欲望让他成为了猎物,这也成为案件黑暗的一部分。
抗氧化食物有哪些    另一个对城市黑暗的极端刻画我想可能是天气,我不知道他们的天气是什么样,但是,影片中的阴雨连连总是透露着不安和恐惧,在阴雨和夜幕下的人们也是匆匆忙忙的行进的,所有的一切像是本就存在但却与世隔绝的;还有就是凶手住宅,其黑暗的调更甚于阴雨,压抑感和空间的局限感更加的强烈,所以对于人物心里的塑造也再此处有些微的体现,他的整个“作品”完成的过程都在这个暗室里被记录,都在这个灰暗的城市里被实现,
所以我们再一次的不得不说,其实他也是受害者,就像他最终对于自己的审判,他也是现代化得牺牲者,感染者。
天津工业大学专科    瑕丝隐藏于爱情之中
    也许看过影片的人都认为凶手进行了一场超完美的谋杀,认为这是完美的醒世的行为艺术,但是这其中的瑕丝足以毁坏一切,其实好像上面说到的,作为身处现代生活的凶手本身也是受害者,所以无法更精确的描摹“作品”,本是用古典对现代的重伤,却也迫害了古典本身,那便是米尔和妻子的爱情。
宽带密码忘记了怎么办    不同于和虚假的婚姻,米尔和妻子的爱情是本片中明媚的古典的符号,正如妻子和萨摩赛打趣说到的那样;“我见到他时就知道要嫁给这个人。”这是摒弃掉说有所谓婚姻要素的纯洁的感情,也好像萨摩赛感叹的那样,这是在这个生活节奏和生活空间中不多得的感情。然而,在米尔和妻子相拥的那个镜头,笼罩在他们身上的阴影,暗示了悲惨的结局,凶手用他所谓嫉妒的刀刃砍下了这份真挚爱情的头颅,看似谋杀完美收场,可是这层破坏让这份“作品”只存在于行为的本身,而完全丧失了其内在意义,所以,他们都失败了,米尔和萨摩赛在杀手的指引下就范,杀手在“神”指引下殉道,其实都没逃脱现代化对于他们的诅咒。
赢傒透水地坪材料
    这是一部有浓厚宗教彩的片子,看到片名,就想起与之相似的《第七封印》。如果说伯格曼在《第七封印》中对信仰的根源和上帝的存在进行了追问和探讨,那么《七宗罪》展示的就是如果丢掉信仰,世界将会怎样。
    影片中的纽约,灰暗、潮湿、肮脏、混乱,接连不断的命案,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开头是老少两代警官追查杀人凶手,感觉好像一部侦探片。被杀者的惨象和阴森的作案现场在影片开头就让人心理紧张。在案子进行到第三个时,他们突然领悟到凶手是以杀戮的方式进行传道,在以上帝之名惩罚被天主教认为遭永劫的七种大罪:暴食、贪婪、懒惰、愤怒、骄傲、淫欲、嫉妒。片子的宗教意义也就从这里开始显现,并在剧情行进中愈加强调,特别是将近影片最后,凶手极力控诉的一段话,他说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来惩罚那些有罪的人。
    影片似乎只是在向世人展示:人性堕落,有罪之人会遭惩罚。这样片子就有种道德劝诫的警世意味,让人看后可能反省自身是否有罪。然而,什么原因让这些人产生罪恶,让凶手不可忍受而以上帝之名以杀戮的方式来进行惩戒,影片好像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是因为信仰的缺失吗?在西方,启蒙运动发现了理性,自此,理性被逐渐推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的自我意识不断膨胀,充分肯定了人类的理智,开始蔑视上帝。到了近代,以
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理性摧毁了宗教信仰精神,认为科学技术万能的人类觉得理性可以实现一切。不错,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的确推动了西方社会的飞速进步,促其完成了现代化的过程。可是,理性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束缚自身的枷锁。依照齐美尔的看法,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诸如效率、计算、守时这些“理性化”的东西,这样的理性化其实就是一种“物化”,金钱和商业价值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唯一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金钱的厉害变得日益冷漠。影片中,对现代城市的冷漠现实不断被展示。比如威廉提到遇到犯的女士不要喊救命要喊救火才会有人关注;受到房东欺骗的大卫和tracy住着一栋不断受地铁震颤的房子;房东把被折磨成活鬼的房客当做最好的房客,因为他会定期收到放在邮箱的房租.
    老威廉的态度其实就是现代城市人的代表,他对这个世界很是厌恶,在目睹一场街边的抢劫案后钻进出租车,司机问他去哪里,他说:“farfaraway…Idon'tknowthisplaceanymore……。”他选择的态度是逃避。他这种心理在一次和大卫的酒吧谈话中被大卫揭穿,大卫还表示自己不会如此,知道这个世界的罪恶,但仍然坚持下去与它斗争。威廉没有反对,他的想法的确如此,他意识到自己也应该积极面对这个世界,不能再逃避,所以他回家后砸掉了那个让他更感孤独的闹表。并且最后警官问他退休后将要去哪里时,他说:“around,I’llbearound。”可是,大卫的坚持不是盲目乐观,是因为他
有动力有信念,那就是对妻子的爱。片子中,可以看到大卫结束和威廉的内心对话回到家后,抱着妻子说:Iloveyou,verymuch…但是威廉的坚持就有些不得已,而且仅仅是种个人行为。
    这是部绝望的片子,它向人们展示了世界的罪恶和冷漠,但是没有告诉人们怎样避免这种境况的恶化。是保持人性的善和对上帝的皈依吗?可是片子塑造的拥有美好人性的tracy最后也被凶手残忍杀害。片中展示的是世界最为阴暗的一面,对于美好光明温暖的一面完全遮蔽,大卫与tracy的爱情尚且算作这个黑暗底的一束光线,最后也由于tracy的被杀而消逝。人的出路在哪里?影片最后老警官威廉援引了海明威的一句话:theworldisafineplace,andworthfightingfor。Iagreewiththesecondpart。这个结尾太没有说服力,这个世界不是个好世界,如何值得人们去奋斗?
璀璨人生插曲有哪些    此外,在这个片子中还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波兹曼在《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中反复论述的观点,新媒介的出现对人们认知世界方式的改变。老少警官威廉和大卫,代表了受不同媒介影响的两代人。老威廉是在印刷媒介的环境里成长的,他应该出生在20,30年代,那个时代电视还没有普及。而大卫显然是看电视长大的一代。所以他们处理案件时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印刷品是有字符构成的,阅读时需要大脑不断的解
码、记忆、呼应、总结、抽象,是一个典型的逻辑思维过程,老威廉正是秉承印刷媒介造就的逻辑的、缜密的、深刻的思维方式,善于发现细节,并以此为线索进行逻辑推理,遇到问题甚至会翻阅古典著作,表现了沉着谨慎的侦案风格。电视是光影和声音组合物,看电视不需要动脑子,人们不费任何力气就能理解电视上的通俗语言和画面,从小就看惯图像偏向视觉体验的大卫的表现是狂噪、冲动、易怒、油腔滑调、满嘴脏话,侦案时也是对着几副现场图片翻来覆去没完没了的看个不停。老威廉给他的几本但丁的书,被他诅咒并扔进抽屉里。
    另外,老威廉去图书馆查资料时,遭遇一拨无所事事的同事。他们整年呆在图书馆,只知道喝酒、打牌,威廉责问他们为什么不学习知识时,他们自嘲自己有文化,随即打开唱机,播出的曲子是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在静谧平和的旋律中,老威廉在思考,他们继续打牌取乐。先贤的知识高雅的音乐被人们漠视,在这样的情节中,这个曲子就像文明退化的哀乐。
    还有,就是morganfreeman这个老黑人演技实在太棒了,尤其最后回答警官提问退休后将去哪里,他说““around,I’llbearound”时的表情和声音。第一次看见他是在《肖申克的救赎》,当时就觉得他演的那个黑人犯人真特别好。听说他还演过《冒牌天神》,以后一定机会看。再有就是pitt啦,狠帅,虽然扮演的年轻警官冲动鲁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