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产业市场调研报告
一.          中国动漫产业的历史
萌芽阶段:实际上,中国动画已经走过了很长的时间,2006年恰好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片诞生80年,当时是由万氏兄弟在上海制作了一部叫《大闹画室》的短片。 上世纪天蝎座 12星座40年代,他们又制作了亚洲历史上第一部动画影院长片叫《铁扇公主》。这些说明中国在动画产业方面的起步还是相当早的。
起步阶段 关于爱情的英文句子多媒体技术东北解放后,政府接管了当时的满洲电影制片厂,就是现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从那时起可以说是新中国美术电影的一个开始。解放之前的中国动画产业是从上海起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却是从东北起步的。 1956年,一东北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骨干受命到上海组建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7年,中国终于成立了一个非常健全的、专业的动画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一直到结束之前甚至可以说到90年代中以前,中国的动画产业都是和市场脱节的,完全是计划经济模式:全国只有一家专业的动画片制作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美影厂)。当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长片如《大闹天宫》等等,还有一种就是短片如《小蝌蚪妈妈》,但都是胶片拍摄,产量不高。
  变革阶段: 但在8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改革开放之后。电视业发展迅速,许多
国内的动画片开始在电视台播映。国家规定美影厂每年播放动画片的长度为300400分钟,而300分钟的时间相当于十几集到二十几集的长度,对于电视的需求量远远不够。因此也慢慢允许国外的一些动画片进入中国。最早的有《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变形金刚》等。 中国成为系列动画片的概念是美影厂的《黑猫警长》,虽然影响很大,但只有5集。后面又拍摄制作了《葫芦兄弟》、《葫芦小金刚》加起来也就26集,这样的生产数量还是远不能适应电视的需求量。
所以在80年代后,一方面引进较多的国外动画片。另外一方面开始有除美影厂以外的电视台开始关注这种样式的动画片,并开始投资动画片的制作,一些动画片制作公司也慢慢诞生了。 产生了由电视台作为投资者,负责确定剧本然后制作公司来制作动画片的运作模式。期间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动画的加工业开始出现。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电视动画片的需求量急增造成了从美国开始70年代的制作成本开始上升,需要寻成本更低的生产地区,于是到日本,日本凭借其原来就很深的漫画功底,做出了自己的民族特。从帮美国加工到自己慢慢形成一个独特的样式(当我们看到日本及美国的动画片时会发现明显的差异,一个差异是美国动画片是讲究动作的流畅性。那么
在技术上需要相当多的动画张数来完成。比如说10分钟他要做8000张到10000张。张数越多动作越细化,成本也就越高。而日本的动画片静止的画面较多、比较漂亮,但是动的不多,日本20分钟的动画片最少的只有1500张,明显差异很多)。
后来台湾也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基地。台湾的宏广早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是亚洲最大的动画加工基地。然后承揽了美国相当多的重要客户的加工制作。然后美国在韩国也到了它所要的加工点。
在上世纪80年代将这样的加工转移到中国,开始在深圳这里出现了许多动画加工厂。但是这样的制作没有知识产权,没有品牌,没有形成市场,更谈不上产业,仅仅只是一个制作的环节。拍好与拍坏与销售毫无关系。
一.          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
1993年以后,中国动画市场开放了,国家不再限制产量但也取消了政府收购。这也令国内动画行业开始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国外动画片进入中国市场不再受限制,但中国动画片的产量少,原创作品只适应计划经济下做短片,大量的市场需求量不能被满足。
但美国日本动画业发展了20年,远比中国要成熟,数量也很多,与国内形成强烈反差,中国动画产业呈现了明显的劣势。另一方面国内在销售上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电视台都是垄断的,销售上只有一种价格。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潜力,国内单方面并没有形成一个市场,这种劣势也导致相当部分的人才流向了加工制作领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这10年也是中国动画市场化的10年。
中国动画产业在这10年发生了许多变化,首先是产量和从业人员的数量扩大了,以制作时间为例,从原来的300分钟增加到了去年的40000分钟。还有一个标志就是现在全国开设动画专业的大专院校超过200所,就读的学生有20000多人。
现在的新说法叫动漫,是将动画和漫画这两个相关的内容合并在一起,至少涵盖动画、漫画和游戏三方面。这个概念在国内也是近两年形成的,但真正原创的东西太少,虽然有官方统计的数量达到了40000分钟,但是真正有影响的作品却很少,说明我们原创的能力相对薄弱。另外,中国的动漫业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由于原创不够,缺乏有影响的作品。因此制片方和投资者对于这个产业的投资都很谨慎,
虽说都知道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但缺乏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动漫行业的产业链也比较长,属于中长期投资,从投资到回收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周期,因此在资金方面还是很缺乏。
备受关注的电视黄金时段播放国产动画片政策终于出台,国产动画片节目投资、制作乃至销售企业都有望从中受益。对于仍处于成长时期中国动漫产业来说,这是一个大好的外部环境,虽然国家从2004年就已经开始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最近两年给了动漫产业一些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但由于目前国内动漫市场不太成熟及动漫产业需要比较大的投入等因素,制约了企业的融资规模。然而有了好的政策,还需要动漫公司好的投资方式,这样内、外因共同起作用,中国的动漫产业才能持续性增长性的发展。
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的因素
暗黑3哪个职业厉害1.快餐文化
漫画杂志是典型代表
作为世界上物价最高的城市之一,东京什么东西都贵,但漫画杂志却是个例外。日本人每
天像读报纸一样看漫画杂志,漫画杂志也成为了日本快餐文化的典型代表。动漫周刊杂志在东京任何一家便利店,或是地铁、轻轨站的小卖部,都可以以250日元(相当于10多元人民币)的价格买到厚达两三百页的周刊杂志,这样的价格几乎和我们的报纸差不多了。所以人们对动漫杂志的阅读方式与报纸无异,早晨上班或下午回家时,随手买上一本,在等地铁时,或是碰巧地铁上有座位时,任意翻看,下了车就放在垃圾箱里。相比拉面和可乐,日本的漫画杂志已经廉价得直追报纸,成为快餐文化的典型代表。
2.人细分
漫画成了全民读物经典语录太经典了
  在日本,动漫并不仅仅是少年儿童读物,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能到适合自己的动漫杂志,漫画在日本是全民读物。单从价格上比,国内动漫刊物的售价动辄达到10元,内容能做到100页的都比较少见,大概是没有人会像买报纸一样随手购买这些刊物;而从读者上看,国内动漫刊物普遍集中在25岁以下的人,而在日本漫画几乎是全面性的普及读物。按年龄层次来分,就有幼儿漫画,少年漫画、少女漫画,青年漫画,成人漫画等等几大类,目标体完全不同。10多岁的中学男生通常是少年漫画的读者,而女孩子就喜欢描写
爱情故事的少女漫画;另外还有成人漫画,其实在国内流行的蜡笔小新之类,都归入成人漫画的范畴。正是因为对不同年龄的读者都有相应的刊物,所以日本人读漫画是全面性的。
3.降低成本
制作外包 再生纸印刷
日本漫画杂志动辄几百页,加之人力成本高昂,照理说,每本杂志的成本是相当高的,但事实上某些热销的漫画杂志每本的内容制作成本仅人民币0.15元。其诀窍就是制作外包和用再生纸印刷。250日元一本的漫画杂志,单从页数看好像肯定是亏本买卖,其实不然,日本人能将漫画做成报纸一样的廉价阅读品,其中的诀窍就是制作外包和再生纸印刷。
目前卖得最好的动漫杂志是《少年JUMP》《少年MAGAZINE 》等几本,几乎每期都有十多本左右的销量。根据日本调查机构的统计,《少年JUMP》的发行量达到295万,《少年MAGAZINE》为236万,其余日本排名前十的动漫杂志,大多数发行量都超过100万份。因为在日本制作一页漫画成本比中国高得多,所以很多漫画社都采用外包形式,将制作转
移到中国。目前国内一页漫画的制作成本通常是300元左右,这样,就算按照两倍于中国的制作成本,即600高一数学必修1/页的制作成本计算,如果是250页的一本漫画杂志,每期内容成本大约为15万元人民币,如果发行量达到100万册,分摊到每本售价约17.5元人民币的杂志,内容制作成本仅有0.15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