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
(二ΟΟ三年九月)
都江堰市是驰名中外的水利名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以其精妙绝伦的东方古水利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道教文化、雄奇壮丽的自然地理风光举世闻名。经过十几年的旅游开发建设,都江堰―青城山已成为我省著名的观光旅游胜地,都江堰市也成为我省旅游业发达地区之一,其旅游业基本确立了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地位。但是,与世界其他旅游发达地区相比,与建成我省世界级精品旅游目的地的标准相比,都江堰市旅游业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旅游景区周边环境建设、旅游产品结构优化、旅游整体宣传促销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五大精品旅游区”建设的要求,都江堰市应抓住机遇,积极行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制定旅游精品规划建设方案,加快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步伐,着力解决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大手笔、高质量将都江堰-青城山打造成国际旅游精品,推进我省旅游经济强省建设进程。
一、发展现状
管理制度范本 (一)基本情况。都江堰―青城山是《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的成都口岸优先旅游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图1)。都江堰市以距今2250年的著名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享有“天府之源”的美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曾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全市幅员面积1207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2万,城市化水平达35%。
(二)发展优势。
1.独具特的旅游资源。都江堰市拥有独特、深厚的水利文化、道教文化、历史文化。世界迄今唯一留存最古老的无坝引水生态型工程、开创世界科学治水先例的都江堰,是中华民族的天才杰作,是世界水文化宝库中的稀世珍宝;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青城山,是中国道教文化活的博物馆;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芒城遗址,与三星堆、金沙遗址是研究长江上游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标本。此外,以普照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祭祀李冰父子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文化、以松茂古道为纽带形成的多民族特文化等,都是都江堰历史文化的绚丽瑰宝。都江堰市具有宜人的气候,以大规模的珍稀动植物、优质的生态环境为特征,
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都江堰市生物多样性保存完整,有高等植物3284种、脊椎动物434种,有大熊猫、等37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和珙桐、银杏等25种珍稀濒危植物,有36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有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杜鹃专类植物园和苔藓园。全市森林覆盖率40.35%,城市绿化率33%,年均气温15.2℃,空气质量、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是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区,被誉为“天然氧吧”、“长寿之乡”。都江堰城市背靠千里岷山,前拥万倾平畴,是山水交融的生态园林城市。如何申请留学贷款
2.完善优越的基础条件。都江堰市与西部中心城市成都紧邻,距成都市区40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50公里,是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都市旅游、会议、度假和高新技术副中心,是全省两条重要黄金旅游线西环线、九环线的交汇地和客源枢纽。成灌高速公路、都汶高等级公路(在建)、成灌铁路和多条旅游快速通道穿越市境,初步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拥有良好的供水、供电、供气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2002年全市GDP达69.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4∶40.4∶45.2,全市财政收入达4.1亿元,是四川省县级综合经济实力10强县(市)之一。
3.日臻成熟的旅游产业体系。都江堰市现有青城山、都江堰、龙池―虹口三大各具特
的旅游景区,基本形成了以世界文化遗产观光旅游为龙头,集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于一体,内涵丰富、层次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成为我省旅游重点发达地区,是我省四大优先旅游区之一成都口岸旅游区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全市有300多家各类宾馆、饭店和度假村,有1座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2002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分别占成都及全省旅游总人数的15.4%、6.0%和总收入的6.3%、2.9%。
(三)主要问题。
1.旅游产品开发建设脱节。成熟的旅游产品是由开发建设成熟的旅游景区、配套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以及在旅游市场中运行相对固定的旅游线路共同构成的。都江堰市在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上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对水文化、道教文化等主题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包装还不够,区域内其他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没有合理开发利用,传统观光旅游产品趋于老化,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会议、会展等旅游项目开发与观光产品尚未能有机结合,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不强。各旅游景区内部的基础服务设施虽有一定基础,但是连接景区之间道路的等级还较低,旅游环线还未形成,旅游景区相对孤立,未形成组合优势。在国内
外旅游市场上成熟运行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线路还不多,特别缺乏吸引高消费市场的旅游产品。
2.旅游城市和旅游环境建设滞后。都江堰市作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形象不突出,城市建设与景区开发不协调,城市个性不鲜明,城市经营力度不够,与西部中心城市成都未能做到有机融合。旅游环境氛围营造不够,作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服务接待支撑中心的综合功能还不完善。市内旅游配套设施不足,娱乐和购物活动单调,缺少有地方娱乐特的民俗娱乐活动和专营旅游商品和土特产的购物街区。旅游宏观协调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统筹开发力度不够,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未全面形成。
夏家三千金的歌曲 3.旅游区域协调发展不够。都江堰-青城山作为成都口岸旅游区中开发较早、较成熟的旅游景区,与区域内其他旅游景区如三星堆、西岭雪山、大邑鹤鸣山等在产品项目和产品线路设计上未有机融合。尤其是作为我省两条精品环线九环线和西环线的必经之地,未能有效发挥旅游区位优势,对自身在区域旅游环线中的作用不清晰,大旅游、大发展、大推动的发展格局还未形成。
4.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较小。营销体制不够完善,机制不够健全,促销职能划分不明确;
旅游品牌形象不鲜明,长期局限于传统的风景观光,难以适应未来旅游形式日趋多样化和专项化的趋势;宣传促销方法陈旧,手段单一,影响小,力度不够;缺乏高层次的宣传促销人才,影响旅游品牌整体效应的发挥。
初中生如何瘦腿 二、总体构想
充分发挥都江堰市作为成都口岸旅游区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利用处于九环线、西环线必经之地的优势,全面整合景区和城市旅游要素,打造世界一流的精品景区,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深入挖掘水文化、道教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发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开发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旅游产品,建成国际著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规划建设目标:
打造世界精品旅游景区。深度利用世界遗产品牌,突出名堰、名山、名水、名城、名桥优势,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区域内水文化、秦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按世界一流标准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综合功能,开发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国际水利文化名都,营建中国道教文化中心,提高景区国际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形成
邮政网上银行具有独特民族个性、强大国际影响和巨大市场吸引力的旅游整体形象,全面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
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充分发挥都江堰市城景交融的独特优势,以建设国际性生态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以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为重点,以发展壮大旅游支柱产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景区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大手笔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城市,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升区位价值,增强要素集聚,促进城市旅游职能国际化、城市旅游服务机制与国际接轨、城市自然环境达到国际标准,构建国际一流的城市交通、人文、信息、生态系统,以打造世界旅游精品推动城市品牌国际化,以创建国际品牌旅游城市增强世界旅游精品的国际吸引力。
营造世界一流旅游环境。全力展示千年古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青城山道教文化“天人合一”的文化意境,着力营造能充分感受和体验古老东方文化的旅游人文环境;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建完美和谐的生态系统,营造优越的旅游生态环境;加快区域内景区之间、景区与城市之间快速旅游交通网等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营造舒适、优质、安全的旅游硬环境;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营造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相适应的旅游软环境。
构建国际化旅游管理模式。加速建立旅游景区投资、建设、管理新体制,实现旅游管理体制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化转化;通过与其他旅游景区、旅游集团合作,建立联合竞争体制,以增强区域竞争实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与国际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形成国际化、开放型的生产营销机制。
建设重点:
1.精心打造都江堰、青城山两处世界遗产地的精品景区,大力推进其他景区的开发建设。
2.全力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3.以线带点、以环带线、整体包装、整体推出、强力推介以下重点精品旅游线路:
(1)成都―都江堰―九寨沟―黄龙世界遗产精品线;
(2)成都―都江堰―卧龙―四姑娘山世界遗产旅游线;
(3)北京八达岭长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都江堰/青城山―广汉三星堆文化旅游线路;
(4)成都-都江堰-西岭雪山-碧峰峡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线;
(5)成都―都江堰―青城山生态休闲二日游;桌球技巧
(6)成都―虹口―青城山―青城外山运动休闲二日游;
(7)青城前山―青城后山―青城外山休闲度假二日游;
(8)成都―龙池生态休闲一日游;
(9)成都―都江堰文化观光休闲一日游;
(10)成都―青城山文化观光休闲一日游;
(11)成都―虹口运动休闲游。
经济发展目标:
到2005年,游客达到50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6亿元,占全市GDP的20%
以上,其中游客19万人次,外汇收入700万美元;2010年游客达到56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25亿元,占全市GDP的25%以上,其中游客47万人次,外汇收入4150万美元;2015年游客达到64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9亿元,占全市GDP的30%以上,其中游客76万人次,外汇收入1.5亿美元。
三、实施方案
(一)加快精品景区建设。
1.建设都江堰水文化精品旅游区。2004年完成夜景工程,在离堆古园建“水韵”主题音乐喷泉、夜景灯光工程、大型演出中心和夜啤酒长廊。2005年完成复兴街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成为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住宿一体的文化旅游街区。2008年完成“中国水利论坛”项目,包括中国水利博物馆(含游客接待中心)、“巴蜀民居”和外江游览区等工程;完成灵岩山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展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内容。与此同时,完成李冰纪念馆改造工程、松茂古道茶马互市情景再现、玉垒山游览登山、都江堰景区砍杩槎放水、都江堰景区外江休闲娱乐广场等建设工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