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型城市城市规划的旅游适应性对策研究
梁山108将排名及绰号
城市规划·FORUM
旅游型城市城市规划的旅游适应性对策研究
李 俊 张旺锋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旅游产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对传统城市规划理念和手段产生冲击,急需面向旅游适应性对策响应。本文简要辨析了城市规划和旅游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城市规划面向旅游的不适应性问题,提出耦合和管控两大旅游适应性机制。
关键词:城市规划;旅游;适应性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斯蒂格利茨做出著名的推断,在他看来,对21世纪带来重大影响的两件大事,一个是美国的高技术革命,另一个就是中国的城市化[1]。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调查信息,截至2015年,城镇化比率在我国已经达到56.1%,城镇化水平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旅游消费需求,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总花费超过34
195.1亿元,国内游客超过40亿人次。在社会工业化进程逐步加深情形下,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就目前来看,其在推进我国城镇化进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从这一层面来讲,在加强城镇规划,不断促使城镇化程度加深的过程中强化城镇规划对旅游适应性问题的解决显得十分重要。
陈乔恩最新电视剧2相关概念
2.1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城市的更好发展,其主要指向的是在既定时期内的既定经济社会目标前提下,对城市进行自身性质、前进方向以及规模发展的界定,并以此为指导对城市土地进行科学规划利用,将各项建设同空间布局结合起来,实现总体上的平衡协调,主要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部署行为以及具体化安排。在进行城市建设以及管理之时,其首前提便是进行整体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土地科学利用以及实现城市资源有效配置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达成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的极为关键的要素之一。
2.2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sp文
旅游规划主要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要想实现整体化的旅游发展目标,必须借助于规划进行总体部署。在国内,旅游规划具体可以被划分为三种类别,一是旅游区规划,二是旅游发展规划,三是其
他专项旅游规划。这一划分标准主要是通过对我国旅游规划的切实操作性以及规划编制技术的认知,同时结合国内各规划编制以及实施的具体不同情形所确定。
以空间尺度为视角对旅游规划进行划分又可以将其确定为以下两种:一是区域旅游规划,这一规划是站在最大空间尺度——宏观尺度上所进行的,该规划的重点在于对整体旅游业所采取的分工布局;二是景区景点旅游规划,该规划的空间尺度最小,为微观尺度,其重点关注在于景区内的开发事项,例如基础设施、景观布局等[3]。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3城市规划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1)城市规划中所含有的规划目标以及城市性质界定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建设方向与建设特点,无论是建设用地规划、基础设施构建水准,还是用地组织、城市规模程度等。如果一个城市在城市规划中对自身的定位为旅游类城市,那么旅游规划便在城市规划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为该城市内的旅游业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城市规划中所包含的必备内容——服务设施以及基础设施,也对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具体来讲城市基础设施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技术性设施,该类设施主要是以道路、电力供应等为代表;二是社会性基础设施,其所具有的代表性设施为医疗、住宅等。基础设施无论是从社会发展层面来讲,还是从环境层面来讲,其都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是城市作者简介:第一作者:
郑雄彬,规划师,人文地理学硕士,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城市中心
报考二级建造师的条件
主任规划师.
第二作者:贾欣,规划师,华蓝设计(集团)有
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员工.
充分发挥市政府引导基金的主体作用,实现自治区级与市级两级的合作,不断壮大母基金规模。另一方面在与大型金融集团、国内外资本签署战略性合作协议时,将参与引导基金投资作为合作内容,通盘考虑金融、基建、产业投资等方面的合作,扩大合作空间,吸引大型金融资本。二是做好政府引导基金的产业聚焦。在母基金规模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各地的产业投资方向,选择若干重点领域进行突破,注重政府引导基金的聚焦效应。三是加强对创业初期企业的投资扶持。建议针对种子期、创立期、扩展期和成熟期制定不同的投资规则,考虑分期投入、预期目标监控、投资方管理人介入等方式降低风险,提高该时期项目投资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毛蒋兴,郑雄彬.社会生态平衡:新时期城乡规划调整思考[J].规划师,2012,28(12):10-14.
[2]毛蒋兴,郑雄彬.新时期中国城市化质与量协调发展研究[J].规划师,2012,28(07):16-21.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哪一天[3]陈燕茹.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 ——柳州市为例[J].经贸实践,2016,(3):259-260.
[4]黄慧琼,廖燕玲.柳州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03):7-9+13.
[5]柏宏伟.新型工业化道路下柳州工业转型的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8):175-176.
[6]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新型城镇化课题组.新型城镇化项目投融资机制与模式探讨[J].西南金融,2016(11):3-8.
[7]朱晓龙.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财政体制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6.
[8]谭宗梅.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投融资困境及出路[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6(03):24-27.
[9]宋宗宏,唐松.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4):86-88.
城市地理01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