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芹乐清市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浙江省乐清市旅游、文化资源
开发和发展调查报告
————以乐清市雁荡山和四都乡旅游、文化资源为例
李春芹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汉语言文学064
摘要:本文在对乐清市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及其开发做出综合性阐述后,提出对于乐清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发展的建议。以雁荡山的自然旅游,四都乡的人文旅游为两大研究主线。
关键词:乐清市  旅游资源  雁荡山  王十朋  开发  发展  意见
引言:
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东临乐清湾,南临瓯江。全市陆地面积117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70平方公里,内辖21个建制镇,10个乡,人口近116万。素有旅游胜地鱼米之乡之称。
    既然被称为“旅游胜地”,乐清市的旅游、文化资源自有其独特之处。
    乐清山水似有情,风光如画。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使得乐清具有发展旅游的独特优势。乐清现有旅游资源单体530个,其中三级以上优秀资源单体140个,等级和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乐清旅游景区面积大,密度广,种类多,品位高,特鲜明,集山、江、海、湖、岛、泉之大成。“国家地质公园”雁荡山之奇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雁荡山之险峻;“温州市级风景名胜区”灵山之俊美;绵延76公里旅游画廊之逶迤;“海岸长142公里金海湾”乐清湾之广远;清江芙蓉池之清逸;“国家级文保单位”南阁牌楼之悠远;“省级文保单位”东塔、王十朋墓、高友矶墓、真如寺石塔、龙鼻洞摩崖石刻五宝齐聚……
    乐清历史似有神,人文荟萃。乐清建县于东晋宁康二年(公元374年),距今已有文言文狼1600 余年历史,相传周灵王太子晋御鹤来此垒台吹箫而得名,被南宋开科状元王十朋称为子晋江山历史上曾有过王十朋、翁卷、李孝光、赵士桢、章纶、高友玑等名人。王十朋为南
宋开科状元,翁卷为南宋永嘉四灵诗派的杰出代表,《元史》称李孝光以文章负名于世,赵士桢为明代杰出兵器专家,铸于宋元佑七年的能仁大镬,属亚洲第一大镬。
  乐清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来抓,确立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旅游强市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 ,确定并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市区为核心,雁荡山、中雁荡山为重点,旅游画廊、滨海游廊为一体的一心一环旅游新格局。新开发出主游四都乡的生态旅游,雁荡探险的体育保健旅游,火山遗址科普考察的修学民俗旅游,主览王十朋历史的名人古迹游。圆明园的毁灭相关资料
    据此,我们这队原装乐清人便兴起了探索研究故乡这一有着巨大潜力的产业——国定假期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
研究目的:
1、深入了解、调查浙江省乐清市旅游、文化资源的最初开发条件,如投资,人力等等。
2、如今的发展趋势和优势。如现已取得的成果,授予的奖项和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还有风景区的客流等。
3、了解和展望今后乐清旅游、文化资源的发展道路。比如再建设和提高资源利用还有后期对外宣传等。
发音
实际调查:我们采取查阅历史文献;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实地采访调查关于雁荡山、四都乡的旅游资源最初开发和发展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
本文就是对全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发展现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利用和发展如此旅游资源提出初步意见。主要以雁荡山、四都乡旅游、文化资源调查研究为典型。
一、乐清市典型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潜力
(一)旅游、文化资源中的科学考察价值
“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是世界罕见的早白垩纪复活型破火山,流纹质火山岩在外动力作用下形成叠嶂、锐峰、柱峰、方山、石门、岩洞等组合,称为雁荡山地貌,有别于我国其他比如黄山、桂林山水等地貌。它是流纹质火山岩自然博物馆。
北京时间2005212日凌晨,雁荡山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跻身世界地质公园行列。地质公园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雁荡山曾经是爆发的火山,最早爆发于早白垩纪中生代,属于地质年代的第4个代,约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6700万年前,雁荡山极其珍贵的地质遗迹展示了酸性岩浆火山爆发、喷溢、侵入全过程,早在1074年的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就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开中国乃至世界地质学、地形学理论之先,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
中国科学家也早就充分肯定雁荡山的科学价值,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主任伊德博士来雁荡山考察,留下了这样的评语:雁荡山是一部由岩石、流水、生命组成的交响曲,是世界的一大奇观。
目前世界地质公园中,还没有一座中生代白垩纪时期的火山已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154处自然遗产中,虽然有22处是火山,但都属于新生代时期的火山,在年代上都要比雁荡山晚1亿多年。
分布于雁荡山岩流顶部的流纹构造,岩流中部的斑状结构,岩流中上部和中下部的球泡构造和岩流下部的角砾状结构,几乎包括岩石学图谱中流纹岩类的各种以岩石,并且在景区
随处可以看出,尤其以大龙湫沿线流纹状岩石和球形气泡最明显,雁荡山也就有了“流纹岩博物馆的称号,雁荡山也就获得了“天然的破火山立体模型”美称,为人类留下了研究中生代破火山的一部永久性文献。
  (二)旅游、文化资源中的景观赏价值
中雁荡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拥有王甑、西祭、三湖、东祭、凤凰山、杨八洞、刘公谷等七大景区,景点300余处,以其峰雄嶂险,飞瀑流泉而著称。尤其是雨中的凤凰山,随处可见的泉水蔓延着一个水的世界。
雁荡山面积450平方公里,因雁湖岗顶有湖、湖中结荡、秋雁宿之而得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之为鸿雁之家,登岗可览云海,日出奇观,烟雨飘散的梅雨瀑,似绸带下垂的罗带瀑,瀑形幽奇的西大瀑和状物象形的含珠瀑、石表峰、玉兔峰以及奇险幽邃的梯云谷,皆为胜景。景点550多处,辟有八大景区,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被称为雁荡三绝雁荡山由于地形复杂、景象丰富、一景多象等景观特点,又具有日景耐看、夜景消魂观山景、尝海鲜一景多变,移步换形的独特品格,所以 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东南第一山名副其实。
  (三)旅游、文化资源中的历史文化价值
雁荡山的奇特景观形象,给历史上无数的诗人、画家、文人学士以强烈的美感和灵感。于此赋诗作画,留下大批作品,其中诗词5000多首,以及龙鼻洞等400多处摩崖石刻。清人施元孚游寝雁荡山十年后提出游山说,说的是中国古代游览山水活动中回归自然,与大自然精神往来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经验总结,这与清末学者魏源提出的游山学梦见自己的孩子死了是一致的,也是值得总结的山水文化遗产。清人江弢叔更是就雁荡之美,云:“不游雁荡是虚生。”
而四都乡作为省市有名的旅游业开发胜地,它的魅力足够与雁荡相媲美。它作为爱国将领王十朋故里,也便更赋予了历史文化意义。四都乡是南宋状元王十朋故里。所以,四都乡对王十朋的这一方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上毫不逊。檐崖高啄,钩心斗角的王十朋纪念馆,王氏大宗王十朋大观园,宋龙图阁学士王十朋陵墓,王十朋的洗砚池,两棵百年历史的状元手植树无处不散发出历史的人文辉煌。四都的历史,因为千百年,它还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它还是保留着原始的味道,毫无瑕庇地将自已的美展现在众人面前。但隐隐约约有一种东西在慢慢地萌发乃至成长就像古董的价值在于留藏,年代越久,越有味。
二、乐清市典型旅游、文化资源的发展现状
    (一)、客流量不断增长
表一: 2006—2007部分黄金周客流量统计
旅游地
时间
客流量
同比增长
中雁荡山
2004年全年
35万人次
—————
北雁荡山
2006年十一黄金周
40万人次
11.8%
中雁荡山
2006年十一黄金周
10万人次
69%佝偻怎么读
北雁荡山
2007年五一黄金周
18万人次
5.6%
雁荡山
2007年全年
165万人次
8.3%
中雁荡2004年接待游客达35万人,门票收入达50多万元,这是中雁荡山景区,也是对于整个雁荡山来讲都仅仅只是发展的一个初步阶段。
2006“十一”黄金周,北雁荡山景区接待40万人次,同比增长11.8%,中雁荡山景区每天约2万人次,日最高峰车流量达5千余辆,同比增长69%
2007 “五一黄金周,北雁荡山风景区1日至4日游客接待量达到10万人次,仅首日客流量就突破了2.5万人次,52日最高日接待量达到了2.9万人次,全部刷新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同比增长5.6%
2007年暑期开始一直到10月,随着各地尤其是上海游客来雁荡山游玩热度急剧上升,1-10月北雁荡山共接待游客142.9万人次,同比增长7.84%
虽然20062007年雁荡山景区的门票较2004年有所增长,但是客流量仍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交通不断便利
1、雁荡山得天独厚,先天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它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又温州机场、路桥机场离雁荡山仅2030公里之遥,有与全国铁路网相连的金温铁路,同时沿海高速公路贯穿乐清全境并在雁荡山景区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更有甬台温高速公路以及乐清境内的两个客运码头的交通支持。海陆空都非常方便。雁荡山景区现已进入我省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内。相对游客来说,便捷的交通,减少了旅游成本。
2003年之前,雁荡山从雁荡汽车站到达景区还没有公交车接送,要游客自己组成几人共同包车,租金相当贵,那时在很多乐清本地人看来,雁荡山是贵族旅游地。可是现在一到旺季,到景区内各主要景点(二灵一龙)都有绿小巴接送,满10人即开,价格非常便宜,从最东端104国道雁荡镇(白溪)路口到最西端的大龙湫,也只需6.5元。
另外,在交通治理上,雁荡山也特别用心,200751日至4日,雁荡山重要景区共接待有组织的团队355个,高峰期车流量高达2万辆。当地管理部门就新建多处临时停车场,实行大龙湫景区道路管制措施、夜景道路管制以及景区道路双向分流,使景区道路没有出现严重路堵现象,进一步完善了交通。
2、四都乡原来是个典型的脏、乱、差、穷山村,就连四都乡的男青年对象也是个大难题。有一个顺口溜这样说:“养囡嫁四都,吃的蕃芋丝,配的咸菜卤,一生苦得死。”后来四都政府了解到“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的重要性。1999年编制了《乐清市四都乡建设总体规划》,拨巨款扶持山乡老区建公路,使四都乡实现了跨县(永嘉)和村村通公路的愿望。2005年该乡充分利用上级的拼盘资金6241万元,将全乡现有公路改造成硬化水泥路面,并对全乡60.2公里道路网进行调整、拓宽、改建。环乡大道北连330省道,南接104
道,形成一线串珍珠式的“申字”型的交通公路网。这些交通建设为四都乡的旅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