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特征及演变
第43卷第1期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1月V o l.43 N o.1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J a n. 2021
D O I:10.13718/j.c n k i.x d z k.2021.01.018
重庆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特征及演变
李嘉欣1,谢德体1,2,王三1
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建议离婚过错方少分或不分财产
2.重庆市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摘要:基于重庆市2008年㊁2013年和2018年A级景区点位数据,从重庆市及四大片区两个视角出发,利用最邻
近指数㊁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其空间格局特征及演变.结果表明:重庆市A级景区空
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总体布局 西南密,东北疏 ;10年间主城片区以及渝东北片区景区分布先分散后极
化,渝东南片区以及渝西片区景区不断聚集,并且聚集程度逐渐加深;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区分布的高密度区不断从主城片区扩散,基本形成覆盖主城片区及渝西片区的全域核心密度圈;景区分布重心从西南向东北方向略有偏移;地形
地势㊁旅游政策㊁经济水平以及交通格局对A级景区的空间凝聚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A级景区;重庆市;时空演变;影响因素;空间结构
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868(2021)01015311
高等级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系统的标志和核心.为确保我国旅游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发,旅游局在2002年首次制定‘A级景区评定标准“[1],将旅游景区按相关标准划分为5个等级,随着景区等级的升高,游赏价值也越高,因此高级别景区成为吸引游客往来的头号招牌[2-3].随着各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外学者也开始将视线转移到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上,并且研究内容和方法愈加多样化.吴必虎等[4]以187家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分析手段研究了其整体空间结构特征,开创了对A级景区空间结构研究的先河;吴清等[1]从分布类型㊁空间分布密度及分布均衡性等方面揭示了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特征;吴春涛等[3]从时序上研究了长江经济带A级景区空间分布变化,即其在2012-2016年5年间的空间演变特征;在影响因素方面,汤礼莎等[5]详细分析了长沙市A级景区分布与海拔㊁植被覆盖度㊁河流㊁G D P以及交通这5个因素的关系.
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多针对国家㊁城市㊁省和市级范围内的A级景区展开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多采用最邻近指数㊁地理集中指数㊁基尼系数㊁K函数㊁核密度分析㊁空间热点探测等空间分析方法;对时段内景区空间分布演变的研究较多使用数理计量方法㊁标准差椭圆分析㊁重心移动以及基于分形理论的方法等.但现有研究成果大多仅是从静态的角度来描述研究区在某一时点的空间表征,少有学者对长时间序列下景区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其演变机理方面的内容更是尚属缺乏阶段.另外,当前国内学者更多地关注研究区内的高级景区(4A级以上),而对研究区域所有级别的景区进行空间分析较少.并且,多数研究都是从区域整体的角度来考察景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只有部分学者将城市中的不同省市拆分研究,鲜有学者将同一省市划分不同片区来进行局部研究.
重庆市作为我国管辖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拥有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国内前列.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发达以及各级政府的协力塑造,重庆市 山水之城㊃美丽之地 的新形象得以树立,
收稿日期:201907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91).
作者简介:李嘉欣,硕士,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通信作者:谢德体,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音响品牌
451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 t t p://x b b j b.s w u.e d u.c n第43卷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新型 网红 城市.为优化旅游设施的分布格局,调整旅游产业整体结构,对重庆市A级
景区的空间格局演变规律进行把握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重庆市2008-2018年的A级景区空间点数据为基础,从全市及片区两个视角对景区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描绘,并研究其在10年间的演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重庆市旅游业的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及实践指导.
1材料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重庆市共包括38个区县,总面积共8.24万k m2.2017年重庆市根据自身地理位置㊁经济状况等将全市划分为四大片区[6],即主城片区㊁渝东南片区㊁渝西片区㊁渝东北片区(图1).受到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重庆市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发展条件.截至2018年,全市共有A级景区223个(图2),其中高等级景区(4A及以上)为93个,占比高达41.7%.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长江经济带上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为重庆市在更广范围㊁更宽领域㊁更深层次融入国际国内开放格局提供了机遇.虽然近年来重庆市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广为人知的旅游大市,但其旅游综合贡献相比国内其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为将重庆市打造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型产业,需要在增加旅游吸引力的同时,优化旅游景区的空间
布局结构,以宏观调控旅游业发展战略并提高旅游业综合水平[7].
底图来源于重庆测绘信息地理网 重庆市行政区划图 ,审图号:渝S(2018)038号,下同.
图1重庆四大片区划分墙体打孔
1.2数据来源及处理
由于旅游景区的成长具有稳定性和周期性,相邻年份间数量变化情况未必显著[7],因此本文以5年为跨度,选取2008年㊁2013年和2018年3个时点的A级景区数据为研究对象.各年份A级景区数据库通过重庆市及各区县旅游局公布的文件获取,社会经济数据通过对应年份的统计年鉴获取.在绘制各年份景区的空间分布图时,首先借助百度地图及高德地图等查各景区地理位置,并在G o o g l e E a r t h中对名单上的景区进行精准定位,然后将其坐标导入A r c G I S10.2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与重庆市行政区划图
图2 2018年重庆市A 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
结合形成景区分布矢量图(图2).
1.3 研究方法
1.3.1 最临近指数
在大尺度的研究中可以将A 级景区抽象为空间
上的点状要素.通常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有均
匀㊁随机和凝聚3种,本文采用林炳耀[8
]提出的最邻
近指数法来判断重庆A 级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最邻
近点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当R >1时,地理要素的
空间分布类型为均匀型;当R =1时,地理要素的空疫情什么时候开始的
间分布类型为随机型;当R <1时,地理要素的空间
分布类型为凝聚性,且地理要素的凝聚程度随R 值的
减小而增高.
R =r 1
r E    r E =
12n /A
式中:R 为最邻近点指数;r E 为点理论最邻近距离;r 1为平均实际最邻近距离;
A 为研究区总面积;n 为研究点个数.
1.3.2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分析方法可以直观地对比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差异[
9
]
营业执照年审怎么年审
,核密度值越大的区域A 级景区分布密度越大.本文采用R o s e n b l a t t -P a r z e n 核估计,其计算公式为[10]
:
f n (
x )=1
n h
ðn
i =1
k
x -X i
h
式中:k ()为核函数;h >0为带宽;(x -X i )
表示估值点x 到事件X i 处的距离.1.3.3 标准差椭圆
标准差椭圆可以用来判断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聚集性㊁方向性以及空间形态等特征[
11
],因此一直广泛地应用于刻画地理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动.标准差椭圆重要的参数包括圆心位置㊁长轴及短轴距离等,
其长轴代表旅游景区分布最多的方向,短轴则相反,是景区分布最少的方向,并且椭圆圆心位置的变动可
以直观地反映景区重心的空间变动[3]
.
2 结果与分析母亲节的歌
2.1 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与变化
根据表1可以发现,总体来看,重庆市不同等级的A 级旅游景区的数量结构呈 纺锤形
,即两头的1A 及5A 级旅游景区分布稀少,而中间的2A ,3A 及4A 级旅游景区分布繁多.分片区来看,主城片区㊁
渝东北片区以及渝西片区A 级景区的分布结构较为合理,不同等级景区的分布均比较丰富,相比可见渝东南片区旅游景区的发展明显滞后,各等级景区的分布数量均十分稀少,说明此片区还具备非常大的旅游发展空间.
观察表2可知,10年间,各片区景区数量均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从增量的绝对数值和相对数值来看,
景区数量增长最快的是渝东南片区和渝西片区,增幅高达625.00%和566.67%,呈现出多倍增长的态势;
景区数量增长最少的片区是主城片区,增速较为平稳.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庆市边远区县的自然人文资源逐渐被挖掘,旅游业的发展非常迅猛,最为明显的是渝西片区,2018年分布其中的景区数量占
据总量的40%左右,数量优势非常明显.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日渐发达,抖音等短视频的出现将旅游目的地快速直观地展示在人们面前,都市旅游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在此情况下旅游热点城市产生巨变.重庆以
自然人文资源丰富而晋升为一座新型 网红城市
,其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5
51第1期        李嘉欣,等:重庆市A 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特征及演变
表12018年重庆各片区不同级别旅游景区分布数量个等级主城片区渝东南片区渝东北片区渝西片区总计
1A20002
2A105142352
3A217153477
4A3515151984
5A02248
总计68294680223
表22008-2018年重庆各片区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与变化
2008年景区数量/个2013年景区数量/个2018年景区数量/个景区数量增量/个景区数量增幅/%主城片区3849683078.95
渝东南片区4252925625.00
渝东北片区181********.56
渝西片区12298068566.67
总体72122223151209.72
2.2A级景区空间分布类型演变
应用A r c G I S10.2中的平均最近邻(a v e r a g e n e a r e s t n e i g h b o u r)工具,分别计算重庆市及四大片区3个时点A级景区的最邻近指数,结果如表3所示.
表3重庆市及四大片区A级景区最邻近指数及空间结构类型
2008年
R S S T
2013年
R S S T
2018年
R S S T
重庆0.79凝聚0.82凝聚0.73凝聚
主城片区0.83凝聚0.95凝聚0.79凝聚
渝东南片区1.39均匀1.21均匀0.98凝聚
渝东北片区0.69凝聚0.81凝聚0.64凝聚
渝西片区1.82均匀1.31均匀0.98凝聚
总体而言,重庆市A级景区在3个时点的最邻近指数数值均小于1,说明其空间结构类型一直为凝聚型,指数数值的先增后减,说明随着时间的演变,A级景区在空间上先扩张后集聚.旅游景区的集聚,可以反映出该区域旅游开发的适宜性和成熟性[1],由此可见,重庆市对旅游资源的利用程度逐渐变好.
分别来看,各片区内旅游景区在不同时间断面上体现出的集聚性又略有分别:主城片区以及渝东北片区的旅游景区在3个时点都呈现凝聚形态,并且最邻近指数均呈现 先升后降 的态势,说明两片区景区的分布在10年内均经历了先分散后极化的过程.但渝东南片区和渝西片区的旅游景区在2008年及2013年的最邻近指数均超过1,表明两个片区的景区表现为较为均衡的分布形态,究其原因,可能是渝东南地区多山的地形导致陆路交通不便,因此阻碍了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虽四大片区的A级景区空间分布类型在2008年及2013年有所差别,但在2018年都体现为凝聚型,这说明随着重庆市旅游的大力发展以及各片区旅游资源的融合与开发,地方旅游业均逐步走向成熟.
2.3空间分布密度演变
为直观地揭示重庆市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密度变化,利用A r c G I S10.2的D e n s i t y工具绘制其3个年份的市级尺度景区分布密度图(图3).由于搜索半径的变化会对核密度分析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使分析结果最直观地体现景区的空间分布演化态势,经过多次试验后,选取0.6k m为搜索半径.
651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 t t p://x b b j b.s w u.e d u.c n第43卷
图32008,2013,2018年重庆市A级景区核密度分布图751
第1期李嘉欣,等:重庆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特征及演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