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下半月刊
夜书所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93
关于推进信阳市旅游发展转型的思考
付 静
近年来,信阳市按照“大抓旅游,抓大旅游”的工作思路,以旅游“六要素”配套建设为基础,围绕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信阳市绿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全面提升了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进一步确立旅游城市的地位。但是,也存在资源深度整合不够、旅游要素没有完全激活等问题,下一步,信阳市应以“提升文化内涵”重塑旅游城市形象,以“茶旅融合发展”引领旅游产业转型,以“创新驱动”激活传统景区潜能,以“转变理念”赢得产业转型发展,推动信阳市旅游发展转型。
引言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南部,东连安徽,南接湖北,为3省通衢,是江淮河汉间的战略要地,鄂豫皖区域性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信阳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被誉为山水茶都,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自然资源丰富;信阳市是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地,人文环境独特。近年来,信阳市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视规划引领,整合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了信阳市旅
游产业发展的质量,实现了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从“高速旅游”向“优质旅游”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旅游业已经成为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和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
一、信阳市旅游业发展优势
(一)发展机遇逢时
世界旅游联盟提出“旅游让世界和生活更美好”的宗旨和以“旅游促进和平、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减贫”的使命,旅游业的发展受到空前重视。在中国,全域旅游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改革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从国家层面布局旅游业,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信阳市处于整个大别山片区的腹地和核心,同时,属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随着大别山革命老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信阳市的区位比较优势更加突出。信阳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出台了《关于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市政府印发《信阳市旅游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为信阳市旅游业未来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保障,指明了方向。
(二)资源优势明显
信阳市有山、有水、有泉、有林,旅游资源优势突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连续荣登“全
国十大宜居城市”,宜游宜居,适合度假康养的良好生态环境在全国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信阳市是我国八大茶区之一,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灵山寺是中原四大名寺之一,信阳市是全国12个红旅游区之一,今天遍布世界各地的黄、江、孙、方、雷、付等13个姓氏源于信阳市,信阳市茶文化、宗教文化、红文化、根亲文化资源丰富,人文资源优势明显。信阳市的资源优势必将转化为产业优势,旅游业也将成为整个信阳市经济社会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经济增长点和支 柱产业。
(三)交通条件优越
信阳市处于中原城市、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3个国家级经济增长板块结合部和京广、京九“两纵”经济带的腹地。交通格局呈现网络化、高速化、无缝对接的发展趋势。京广、京九、宁西铁路在信阳市境内交叉,京港澳、大广、沪陕3条高速公路贯穿其中,106、107、312这3条国道在信阳境内形成多个十字交叉,为信阳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交通条件;明港机场已通航,出山店水库已完成建设,为信阳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承载力;京九高铁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京广高铁、宁西铁路复线开通,将进一步加快信阳市与各大经济圈之间的融合互动。
二、信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信阳市把旅游兴市提升到与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并举的战略地位,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山水休闲度假
目的地、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知名的红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水平、效益、综合竞争力和旅游文明程度,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不断提高,融合发展势头逐步显现。据统计和市场监测,2018年全年共接待游客4 243.2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4 241.3万人次;国际游客1.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13.85亿元。年末共有A 级旅游景区43处,其中4A 级以上景区14处。
(一)围绕景区提升工作,推进名城名景融合
怎样给文件夹设密码信阳市大力提升与再造重点景区,推进旅游项目建设,积极争创国家5A 级旅游景区,抓好“红”与“绿”融合与发展,推动信阳市旅游业取得新的成就。截至目前,信阳市已审批和备案4A 级景区有7家,3A 级景区多达22家,正式启动了鸡公山、灵山寺创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南湾湖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鸡公山、灵山寺创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工作已经进入打分阶段。
(二)围绕红旅游,创下发展红利
信阳市充分挖掘红资源,发展红旅游的同时持续走好“红”“绿”结合之路,构建了“一轴三带四路八区”“70个景点”战略布局,打造了“苏区首府”“将军故乡”“江淮抗战”“千里跃进”四大旅游线路。如今,信阳市是全国18个重点红旅游地市之一,是全国12大红旅游区、30条红旅游精品线路和300个红旅游精品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8个红景区纳入全国红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020年3月下半月刊
94
下雪天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三)围绕乡村旅游,拓宽脱贫致富新路子
信阳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先后创建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点3个、乡村旅游特村6个。信阳市有525个拥有旅游资源的村,初具旅游规模的达到125个,约有5万人从事乡村旅游点和“农家乐”经营活动,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旅游业成为信阳大别山区最好扶贫产业和富民产业。
三、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深度整合不够
曼妮芬是几线品牌旅游开发深度浅,旅游品牌影响力弱,缺乏过硬的拳头旅游产品。
(二)缺乏引领旅游业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战略投资者进驻缺少重大项目支撑和龙头旅游企业带动,存在“小马拉大车”“小资本”占据“大资源”的现象。
(三)旅游要素没有完全激活
旅游市场营销手段单一,产品体系尚未形成;地方特的旅游纪念品和商品种类少,参与性强的娱乐节目开发不够,产业链条延伸不足。
(四)财政支持不足
燕云台电视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市场开拓有限,旅游淡旺季明显,与资源优势不对等,与民众的期盼存在差距。
(五)旅游贫困村多
辖区内均为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区,旅游扶贫任务重,短期内效果不明显。
四、信阳市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建议
(一)以“提升文化内涵”重塑旅游城市形象
一是筹建“豫风楚韵”展示馆。深入挖掘楚文化,将历史上的信阳市古代服饰、风俗、建筑风格、古申城生活习性、家谱、历史名人以及非遗等文化文脉传承集中于一馆,以一定的手段系统地展示出来,让人能通过一馆能触摸到信阳远古文化南北交融的“不同”,能通过一馆感知“豫风楚韵”气息,了解信阳市历史文化的厚重,增强城市旅游的底。二是筹建“信阳菜”展示馆。通过展示信阳菜的起源与发展
、信阳菜的特、名人名菜、名店与名厨以及信阳菜的创新与未来等,让客人身临其境触摸信阳菜发展的历史脉络,领略古“豫风楚韵”的风韵,品味信阳菜之美味,感受豫南人民的智慧。三是鼓励扶持民间馆藏业发展。鼓励扶持民间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收藏馆、非遗工作室等发展,并作为旅游新业态予以支持。通过对“豫风楚韵”文化载体的建设,支撑城市文化旅游转型,打造城市“会客厅”,让游客来了有看头、有说头。
(二)以“茶旅融合发展”引领旅游产业转型
一是增添城市“茶”。信阳市作为“中国毛尖之都”,中心城市建设却很少“茶”的元素,名不副实。因此,在城市规划上,建设茶广场、茶城、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街等茶旅文化载体,打造“茶”标识物建筑。在景观设置上,从楼宇、桥梁、道路、公园、广告、路牌等处处体现“茶”的元素。在城乡生活中,规范茶楼、茶馆、茶社、茶店招牌,营造浓郁的茶休闲文
化。二是打造茶区“茶景”。要实施茶园增彩工程,将旅游元素融入茶园建设,融合各种休闲项目,打造“茶中有花、花香茶海、彩纷呈、四季辉映”的茶园新景观。三是建好茶旅“茶点”。从安吉和湄潭两地的茶旅融合发展成功经验来看,依靠现有的茶产业公司发展茶旅游是不可行的。要发挥村委和合作社等基层组织作用,将茶资源变资产,茶园流转到合作社,由政府主导成立旅投公司,统一规划,完善设施,嵌入休闲元素,通过3~5年的时间打造1~2个茶旅示范点,推向市场,各类休闲产业投资主体会不引自来。以发展之效倒逼茶产业公司转变观念,发展茶旅游。
(三)以“创新驱动”激活传统景区潜能
一是以文化为基础创新。文化是可以触摸的,做旅游就是做文化。如,鸡公山光靠“避暑”还不行,还要深入挖掘民国文化、万国文化,打造承载文化的载体以及实景演出等产品,让景区更有品味。再如,城阳城遗址公园,博物馆展示的东西都是仿品(真品在省市博物馆),游客不到实地就能看到真品,景区吸引力不大。可以从文物展览转为古城文化展示,让游客知道城阳城是什么样的,了解古城阳成人生活习性、风俗习惯、建筑风格等,让文化植深入游客心里,最终赢得市场。二是以先进的展示方式创新。可采取国内最顶级的展示方式,释放文化旅游的内涵,让游客直接触摸到文化的深邃。如,信阳博物馆可与亿品中国合作,将信阳鸡公山、南湾湖、中心城市、美丽乡村以5D 等现代手段展示出来,让来信阳的客人在10分钟之内身临其境感受信阳文化和美景。红旅游也可探索能让游客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能清晰鄂豫皖大别山革命史的前因后果的展示方式,让游客与产品互动。三是研判本地实际创新。对于信阳市而言,“两湖”区域尚属于未开发的处女地,又处在纬度最高的茶区,全国像连片大面积茶山在全国罕见,同时出现两个10亿立方米的水域在全国罕见。连通“两湖”,从“陆海空”3个方面做强康养、度假产业,在淮河以北属于独一无二的景区,在全国也少有,极大的差异性会引爆全市旅游。
(四)以“转变理念”赢得产业转型发展
古穿今之安居乐业
一是突出“党委政府”主导作用。党委政府主导说得容易落实难。凡是旅游业发展比较好地方都得益于主要领导的重视,得益于旅游部门聚焦主业、研究旅游、谋划旅游,运作党政“一把手”抓旅游。“旅游”是看出来的,要组织县区党政“一把手”外出学习考察旅游,借他山之石,谋划本地之发展。二是突出基层组织领导和旅游带头人作用。旅游搞得好不好,首先看基层班子强不强、旅游带头人强不强,一个坚强的班子和一个优秀的旅游带头人可凝聚人心,能带富一个穷村、带活一片区域。要充分发挥各级村委和合作社等基层组织领导作用,选好旅游带头人,整合资源、资金,统筹规划全局,争取各方力量实施,凝聚旅游业发展的合力。三是突出以“民”为主体作用。发展旅游业首要的是突出旅游区农民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地位,并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景区与当地原居民并存并进发展,达到党委政府一号召,众积极响应,同甘共苦,一并创业,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