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章属性
地开头的成语∙【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5.02.28
∙【字 号】东府办〔2015〕20号
∙【施行日期】2015.02.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高手如云∙【时效性】失效
戒烟瘾∙【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 中国十大军工集团
正文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东府办〔2015〕20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大旅游业扶持力度,整合各类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推动东莞从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要从“项目强市、旅游富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对东莞城市发展的特殊重要性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近年来,中央和省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中央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广东省提出加快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奋斗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这为我市加快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东莞是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先行地、岭南文化发源地,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山水资源、旺盛的旅游需求、充足的接待能力,发展旅游业具有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旅游业发展既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又有利于创造更多的
就业岗位,刺激更多的房屋租赁需求,带动广大众增收致富。我们必须把旅游业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旅游业扶持力度,有效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努力促进东莞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方向目标
(一)总体思路:坚持“项目强市、旅游富民”的发展理念,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资源整合为重点,以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加大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旅游产品形态丰富、品质提升,使游客吃得称心、住得舒心、行得安心、游得开心、购得放心、娱得畅心,实现从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加快把东莞建设成为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城市。
(二)发展方向:全力塑造“精彩东莞、活力之城”的总体旅游形象,构建“一心四区三带六枢纽”的旅游空间布局,打造会展游、体育游、乡村游、生态游、水乡游、古迹游、文化游、工业游、健康游、休闲游等十大旅游产品体系,全面提升东莞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车打不着火是因为什么原因 ——会展游。充分发挥海博会、加博会、漫博会、台博会等会展资源优势,打造中国制造
展览之都和广东国际会议产业之都,引导重点旅游项目与商贸展会深入合作,开发商务会展与文化观光、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复合型旅游产品。
——体育游。依托广东宏远篮球队、东莞新世纪篮球队、东莞世纪城羽毛球队等知名体育队伍的品牌影响力,通过举办CBA、羽毛球联赛等赛事,做旺体育旅游市场,带动游客在莞旅游消费。
——乡村游。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要载体,以特水果、蔬菜、苗木、花卉等产业为依托,培育发展农家乐、家庭农场和家庭旅馆,带动特乡村旅游发展。
——生态游。依托开发较为完备的众多城市森林资源以及山塘水库资源,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开发特项目,吸引游客休闲度假、生态疗养。
——水乡游。利用水乡地区江河纵横交错、田园气息浓郁、节庆活动丰富的优势,打造与江南水乡相媲美的岭南水乡旅游示范区,开发农业观光、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亲水活动等旅游项目。
——古迹游。依托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文物资源,整合珠江口山海景观、森林景
观,提升品质档次,擦亮中国近代史开篇地的靓丽名片。依托茶山镇南社和牛过蓢古村落、石排镇塘尾古村落和燕岭古采石场遗址等历史人文资源,实施整体开发利用,打造明清特村落体验区。
——文化游。深入挖掘和整合东莞具有岭南文化特征的历史文化,以莞香文化的旅游开发为突破口,深入挖掘莞香文化,主动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创新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功能,打造中国香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等品牌。
——工业游。依托东莞制造业发达的优势,引导鼓励一批制造企业建立观光区域、体验区域,打造旅游景区,让游客探讨生产奥秘、体验生产乐趣。
——健康游。利用生态环境和气候优势,以宜居城市建设和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为基础,促进养生旅游基地、医疗服务机构、医疗旅游等融合发展,打造健康养生旅游新模式。
——休闲游。围绕山水田园、绿道堤岸、民俗风情、创意文化等特产品,完善饮食、购物配套,增强休闲娱乐体验,打造富有东莞特的休闲旅游品牌。
(三)主要目标:到2017年,基本完成市内主要旅游线路整合,开工建设一批旅游重点
项目,培育打造一批旅游知名品牌,力争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超过34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00亿元,年增长率在12%以上,旅游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左右,创建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点)超过15个,基本形成核心产业优势明显、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产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成为调整经济结构、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
到2020年,形成旅游产业集,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旅游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力争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超过4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50亿元,年增长率在10%以上,旅游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左右,创建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点)超过20个,其中5A景区2-3个,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海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
三、工作原则
(一)改革创新,以人为本。增强旅游业发展的开拓创新意识,深化旅游工作机制改革,创新旅游发展模式。重视游客个性化旅游需求,重视游客安全和权益保护,更好地满足众旅游消费需求。混凝土验收规范
(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强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完善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业,按市场规则建设运营旅游项目。
(三)项目带动,品牌引领。加快引进一批高水平、具有震撼性的大型旅游项目,以大项目带动景区开发,打造一批响亮的旅游品牌。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项目特,优化旅游项目的整体水平。
(四)富民为先,利益共享。以发展旅游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村集体和众增收,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注重处理好市、镇、村、众以及项目开发商的关系,合理平衡利益,实现多方共赢。
四、加快推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提升旅游产业体系
1、构建“一心四区三带六枢纽”的旅游空间布局。坚持产城旅融合理念,依托东莞“东山、西水、南海、北江、中城”的自然资源和“一中心四组团”的新型城镇化版图,打造“一心四区
三带六枢纽”的旅游空间布局。其中,将东莞城市中心区打造为中央商务休闲区、生态型城市会客厅和智慧旅游集散中心。重点整合旅游特资源,组团建设东部森林生态度假区、西部水乡风情休闲区、南部滨海历史文化游憩区和北部古村落文化体验区等四个旅游特区。以经济带的理念推动东江水岸文化旅游、百里山景生态旅游和狮子洋畔滨海旅游等三条旅游经济带建设。依托重点交通设施,打造石龙、常平、虎门、城区、水乡新城和樟木头等六个旅游集散枢纽。
2、加快落实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以《东莞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2015-2020)》为指引,按照规划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空间布局,从项目建设、产业重构、公共服务、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快推动东莞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推进旅游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总体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人文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相衔接。在修编、调整其他规划时,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合理统筹旅游业发展空间,促进重点旅游项目落地。旅游资源丰富的镇街要根据资源特制定本地旅游发展规划,做好与市级旅游规划的衔接。
3、高水平引进建设一批大型旅游项目。围绕十大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编制旅游资源开发
目录和旅游项目招商目录,建立旅游招商项目信息平台,加大旅游项目招商推介力度,开展定向招商活动,注重引进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的大型旅游精品项目,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业态蓬勃发展。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演艺集团作为投资运营主体,打造特突出、效益显著的大型旅游文化演艺活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