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文化建设的科学之道值得借鉴
新加坡文化建设的科学之道值得借鉴
新加坡文化建设的科学之道值得借鉴
2013年01月29日 14: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雷鸣强
原标题:文化大有可为!但要科学作为!
作 者:雷鸣强(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 
新加坡崛起的秘密是什么?文化担当了怎样的角?在新的时代,新加坡为保持全面持续发展又赋予文化怎样的历史使命、实施了哪些重大举措?新加坡有哪些好经验可供我们在文化强国(强省、强市)建设的实践中加以借鉴?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新加坡学习期间,深入到社区、企业、政府调研,与民众、官员、学者广泛交流,经过思考、讨论归纳出以下五个方的经验与启示。
加强"政府主导" 促进"全民创享" 汇聚文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新加坡建国几十年,在优先专注经济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之后,开始重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材料供货合同范本
把文化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基础,使新加坡在国际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贩之地。1989年,新加坡文化艺术咨询理事会提出了国家艺术发展报告书,成为新加坡文化艺术发展分水岭。报告促进了国家对文化艺术的重要作用认识:赋予国家个性;提高生活质量;加强社会凝聚力;为旅游和娱乐业服务。同时直接促成艺术理事会、国家文物局、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新加坡美术馆、亚洲文明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体系等机构和场所的建设。
2002年,新加坡政府公布"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把艺术、经济、科技结合起来,将新加坡建设成文艺复兴城市、全球文化和商业设计中心、世界媒体城。政府(public)为落实这一战略,投入巨资分期实施了"艺术无处不在"(Arts Every Where)计划、"巧思妙想计划"(Design Singapore),"艺术之旅计划"(Arts Tourism),"知识新加坡计划"(Knowledge Singapore),鼓励和扶持私人企业和机构(Private)举办文化创意机构从事文化创意活动,调动和扩大民众参与文化创意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面,形成新加坡特有的3P(Public,Private,People)推动,3E(every one,every time,every where)参与的文化发展机制。
新加坡"政府主导",促进"全民创享"的文化发展实践启示我们:经济硬实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要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我国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既是经济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民族和平崛起的需要。qq留言代码爱情建设文化强国、强市,首先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要有重大战略规划的引领、具体政策计划的实施、较大投入和人才的支撑;同时要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广泛调动和激发企业、社会、全民的文化生产力和创造力。如果明天的路你不知该往哪走
坚持"多元包容" 突出"主流引领" 明确文化发展的时代方位
新加坡是新移民国家,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人分别占76.8%、13.9%、7.9%、1.4%,其信仰、语言、习俗都不相同。新加坡实施"种族平等相处,文化多元并存"的政策,法律特别禁止伤害种族和谐、挑起宗教冲突的行为。国花卓锦·万代兰的唇片四绽,象征新加坡四大民族和马来语、英语、华语和泰米尔语四种语言的平等。总理国庆讲话用多种语言,国家推行英语和本族母语双语教学;佛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活动场所并存;社区各族大杂居,政府组屋居住严格按种族比例分配;学生混合就读,学校即是各族文化沟通融合之所。
新加坡同时又是华人主导的国家,不仅华人人口占绝大部分,而且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主要由华人掌控。带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深受英美文化的浸润、包裹在东南亚文化之中的新加坡,通过吸收多元文化的精华,成功支撑起国家的快速崛起,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新加坡华人的经济乡恋、文化乡愁日增。早在1979年,新加坡政府主导了“讲华语运动”,华语成为新加坡华裔的母语,新加坡民间也通行各种汉语方言。针对华人生育率低导致华人比例下降的倾向,政府出台了鼓励生育政策并实施了主要面向中国引进人才和劳工的计划。新加坡"多元包容、主流引领"的文化发展实践启示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华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内部文化多姿多彩,外部文化影响巨大深远,我们的文化建设一是要保护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其融合性;二是要在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建设以汉族文化为主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现代中华民族文化
利用"两种资源"面向"两个市场" 开辟文化发展的广阔空间
新加坡是个蕞尔小国,本土文化资源贫乏,国内人口很少,本国文化市场不大,但新加坡充分利用其多文化交汇中心的文化优势和国际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国内有限的
淘宝开店步骤文化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运用国外文化资源,引进、创意、包装、转换成"新加坡设计制作"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一方面满足本国民众和观光游客的文化消费,另一方出口到周边和全球不同种类文化体购买消费,开辟了无比广阔的文化市场。新加坡正试图将这个地图上的小红点打造成环球文化娱乐消费之城、环球文化创意出口之都。一方面,实施"艺术之旅计划"(Arts Tourism),通过引进优秀人才、聚集名牌商品、整合顶尖创意等手段把新加坡打造成花园城市、娱乐之都、购物天堂、会展中心、游玩胜地,每年吸引1400万高端游客来消费。另一方面,实施"巧思妙想计划"(Design Singapore),通过引进培养创意设计人才、建设媒体科技城等手段推动影视、动漫、游戏、数媒、设计等产业发展,形成"文化产业基地",将这些创意设计产品和服务从新加坡这个"文化集散码头"销往全球。
马什么梅是什么梗新加坡利用"两种资源",面向"两个市场",开辟文化发展的广阔空间的实践启示我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要充分珍惜和深度运用我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深厚丰富的文化资源,又要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要素、利用世界优秀创意人才、资本和科技,打造中国文化品牌;既要面向国内市场发开发内向型创意文化产品,满足国人文化消费,又要面向国际文化市场开发外向型的创意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稳固"传统支撑" 培育"创新驱动" 增强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加坡建国只有47年,其前身淡马锡的历史不过200年,之前只是原始荒芜的海岛,没有过多的文化历史遗迹和事件。但新加坡却对历史不长、数量有限、特不独、规模不大的历史街区、文化建筑、文物遗址格外珍视、原样保护,使之与现代化的国际都市和谐并存、交相辉映,和国家博物馆、土生博物馆、亚洲文明博物馆点面结合、虚实相间,共同讲述着新加坡的故事,诉说着她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让新加坡公民感到历史的记忆和根的存在,从而产生归属感,也让来新加坡的商旅人士领略其独特历史变迁和城市风貌,感觉"文化沙漠"很有文化,值得流连。
新加坡是弹丸之地、移民新国,文化资源既不丰厚,也不独特,但是近年却十分注重发挥其东西文化交汇、资本科技发达、人才人流密集的优势,在文化创意产业上大胆创新、无中生有,打造了不少世界顶尖级的文化创意品牌项目,如填海建造的"新加坡综合",自然和人造的"滨海花湾花园",圣淘沙全球最大飞禽公园等,创意叠现,惊喜不断,令人陶醉其中,乐而忘返,使游客停留从3天延致5天。还有创新设计在弹丸之地举办"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举办"世界青年奥运会"等,使新加坡成为动感的城市、都市
的国家。新加坡的"传统支撑、创新驱动"的文化发展实践启示我们:在中国现代化、城市化、国际化如火如荼的进程中,一是要保护好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它的价值和载体,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遗产,它是文化传承的根基、文化创新的源泉;二是要海纳现代文化、与科技结合、与产业融合、与资本对接,创意、创新、创造出中国特、国际特征、时代特点的文化内容和样式。
依托"同根同源"坚持"互补互惠" 深化中新两国的文化合作
新加坡是华人主导的唯一海外国家,大部分华人只是近现代才从中国福建、广东等沿海移民而来,一部分是当代中国移民,其与中国同根同源,今天基本保存着中华的语言、中华的文化、中华的习俗,他们视中国为家乡和祖国。特别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中新两国经贸政治交往密切,新加坡是中国第9大贸易国,中国是新加坡第3大贸国,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民间交往密切,文化交流日趋活跃。我们认为中国和新加坡有着更广阔的文化合作的空间。新加坡不仅是中西文化的交汇中心,而且是全球东西南北地理的交通枢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和转运码头。而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和文化大国,可以说是新加坡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供应地和产品消费大市场。
中国高端女装品牌
进一步深化中新文化合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加强文化人才教育培养的合作,中国帮助新加坡培养中华文化底蕴深厚的文艺术人才,新加坡帮助中国培养国际水准的创意设计、跨国经营人才。二是加强华文教育和传播的合作,中国帮助新加坡在学校和社会深化华语及中华文文化的教育,新加坡帮助中国将华文向东南亚和世界的传播。三是加强中新两国影视、动漫、游戏、美术行业的合作,发挥中国的题材、资源和内容优势,放大新加坡的转换、技术、科技和渠道优势,共同打造"华流"文化艺术产品。四是加强文化旅游方面的交流合作,大力推进新加坡商界和公民到中国观光旅游、寻根问祖、投资兴业,逐步畅通中国公民到新加坡观光旅游、学习考察。五是在新加坡加快建设、使用好"中国文化中心",成为中国向新加坡国民展示、推广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新加坡国民感受、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作者为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