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二学期城区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左边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座位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漫漫人生路,悠悠岁月深。学校打算开展以“人生之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题目。(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家国情怀亘古不变地流_______(tǎng)在国人的血液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
中觉醒,愈变愈强,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以己之力_____(qiè)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英雄,就是拥有担当与责任的普通人,他所做的事情,也许并不是妇孺皆知、家_______(yù)户晓,但始终坚守岗位、默默付出。正是这一的平凡英雄让这个世界充满爱与希望。
“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A】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敢于挺身而出,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祖国建设蓬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甘愿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B】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个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要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建设。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1)亘古(A. hén B. gèn) (2)妇孺皆知(A.rú B.rǔ)
2.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3分)
(1)流_________(tǎng) (2)家_________(yù)户晓 (3)_____(qiè)而不舍
玉镯的保养
3.(1)【A】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我的修改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B】句有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我的修改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结合古诗文,完成表格。(8分)
代表人物 | 主要感情 | 相应诗句 |
花木兰 | 替父从军,女子不输男子的壮阔豪情。 | __(1)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
李白 | 一曲《折杨柳》,无限思乡之情。 | __(2)___ ,___(3)___(《春夜洛城闻笛》) |
岑参 | 离京途中行匆匆的旅人,托人捎带口信,寄托_(4)之情。 壁纸自动切换 | ___(5)___,___(6)_____(《逢入京使》) |
韩愈 | 百花争艳,惜春留春之情。 | ____(7)__,____(8)____(《晚春》) |
5.下面是班级同学整理的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B.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
C.《卖油翁》通过刻画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
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二、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读书分享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参与。(54分)
◎品名著,识书香(9分)
6.探究《骆驼祥子》中“洋车夫”的形象,完成表格。(4分)
人物形象 | 人物名字 | 人物结局 |
在他醉了的时候,他一点情理不讲。在他清醒的时候,他顶爱体面。因为爱体面,他往往摆起穷架子,事事都有个谱儿。买了新车,身上也穿得很整齐,他觉得他是高等的车夫。 | (1)______ | 踢死老婆,逼迫女儿卖身,落魄潦倒。 |
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的车夫。 | 祥子 | (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分) |
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莲蓬篓儿似的棉袄,肘上已都露了棉花。脸似乎有许多日子没洗过,看不出肉,只有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 | (3)______ | 小孙子死了,卖了破车,靠卖点东西维持自己的生活,最后悲惨地死在街头。 |
“洋车夫”像:当时社会苦难命运的最底层劳动者。 | ||
7.班级将开展《骆驼祥子》读书交流会,共享阅读体验和探究成果,其中一个任务是圈画、批注,请结合知识卡片,给下面的语段写个批注。(5分)
知识卡片 批注可从内容、结构、写作方法、语言特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 元宵节作文400字作文2021▲赏析式批注,即从语言表达角度进行欣赏与分析; ▲评价式批注,即对书中人物的评价,对某事的看法等; ▲感想式批注,即就文章内容写出读后的心得体会或感想收获。 |
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着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马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美文,悟野菜(14分)
荠菜花
①过了元旦,北京一家超市里就有荠菜卖,大塑料袋装着,碧绿碧绿的。每次从旁边经过,都忍不住上前摆弄两下,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有功夫料理它,但还是愿意放纵自己假装购买的小冲动。
②三月三,荠菜赛灵丹。其实再过几天的清明时分,才是吃荠菜最好的时节。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满眼是正在开花的油菜和拔节的小麦,一片片绿的,一片片黄的,好像无数块巴西国旗。我和两个妹妹,每人拿着一把油漆工刮腻子的那种小铲子,行走在田埂上。这正是挖荠菜的时节:再早的荠菜味道不够明显,而且不多;晚半个月,它又老了,不能再吃。
③小妹跟着纯粹是起哄,顺带做一些户外运动,大妹则是挖荠菜的主力。她跟外公外婆长大的,天生认得荠菜的长相,就是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不得不服。一面挖,大妹一面讲解。但说实话,荠菜挺难辨别,认荠菜这件事,曾耗费了我好几年的时间。你说边缘是锯齿状
吧,也不完全对,说像钥匙的齿牙,它的头又是圆的……当然,荠菜也有好辨认的时候——不过那时已经不能食用了——我指的是开了花的荠菜。荠菜开的花小小的,白。在一本植物图谱(印象中为汪曾祺先生所绘)中我看到过,确实不打眼。花落结子,荠菜短暂的一生也就结束了。
④每次我们要挖满一篮子荠菜才会回家,我妈接过篮子开始择菜,择完只能剩下大半筐——主要因为我还是带回了诸如苦杩菜、灰灰菜等等一些近似野菜。
⑤荠菜也分两种,田埂上的和麦田里的。
⑥田埂上的伏地生长,每日光合作用充分,颜略深,味道浓郁;麦田里的,也就是北京超市里卖的那种,碧绿油嫩,体形也大一些。前者适合做馅儿,后者更宜羹汤。但,不管哪一种,我们采回来之后,便是对父母的要挟——饺子、馄饨还是肉圆汤?每一种都能满足我们旺盛的肠胃以及馋猫般的味蕾。
⑦然而我们勤俭的妈,绝不会因为我们的劳动而牺牲口袋里的钱。她身边随处都能到不买肉的理由,“这月家里财政紧张”,“今天太晚,卖肉的下班了”,“荠菜烩豆腐你没吃过吧”…
…我爹则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发明过摊荠菜饼、炝炒荠菜、荠菜蛋花汤……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给我们做过凉拌荠菜:把荠菜焯熟,盐去水分,佐以香醋、香油,一道凉拌便上了桌。一家人,居然也吃得山响。
⑧我注意过父亲放香油的动作,香油瓶是医院的盐水瓶改装的,我爹每次会在凉菜里倒入两滴或三滴,收回的时候,他会在瓶口轻轻舔上一下,然后做一个很满足的表情。
⑨不加配搭的凉拌显然不是烹饪荠菜最佳的方法。荠菜的香味很素,很窄,需要用动物油做牵引,它本身的香味才会彰显出来,进而无限放大,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做荠菜的时候喜欢用它来包饺子、汆肉圆汤的原因。
⑩可能我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吃过素炒荠菜、荠菜清汤以及凉拌荠菜的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食欲,依然让我们甘荠菜若饴,以至于年复一年,我和妹妹们一到清明仍然有到城外挖荠菜的冲动。
⑪后来,我和妹妹离开家乡,最后寄居北京。大概是十年前,大妹家买了房,孤零零的塔楼前面便是大片的麦地。我对麦子有兴趣,一路摸索过去,竟然在冬小麦的丛中到了大
片大片的荠菜!我如获至宝。此时,超市里已经可以轻易买得到肉馅,那一天,我们以荠菜为主题,吃了饺子和冬瓜荠菜圆子汤,那种馨香让我们仿佛在刹那间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
⑫春在溪头荠菜花。说得好,要体会春天,最好到乡野中去。稼轩词中的上句则是:城中桃李愁风雨。是啊,不能呆在北京这地方,而要去乡下,有蓝天,有野花,没有沙尘,也没有堵车。
⑬所以我准备收拾行装,回老家一趟,就今天,就走。(选自《至味在人间》,作者陈晓卿)
8.阅读全文,补全思维导图。(3分)
武陵春 李清照9.梳理思维导图后,小语发现文章没按时间先后顺序写,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请完成下面的书摘卡,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3适合发朋友圈感恩的话分)
书摘卡(一) | 书摘卡(二) |
但,不管哪一种,我们采回来之后,便是对父母的要挟——饺子、馄饨还是肉圆汤? | 我对麦子有兴趣,一路摸索过去,竟然在冬小麦的丛中到了大片大片的荠菜!我如获至宝。 |
示例:“要挟”原指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这里指“我”和妹妹们挖来荠菜后,“强迫”父母给我们做美食,写出了“我”和妹妹们对吃肉的渴望。这是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 | |
11.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理解。(6分)
所以我准备收拾行装,回老家一趟,就今天,就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射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