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性格浅析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性格浅析
要:《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一部经久不衰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傲慢与偏见》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如反封建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以及满足于传统命运的女性形象贝纳特妹和卡洛特·卢卡斯,通过分析来深入表现女性发展的源泉。这种根源在于父权制社会里,女性地位低下,而且女性长期遭遇一系列的困难和不公,如受教育的不平等,缺乏隐私权,养儿育女,承担无休止的家庭义务等。本文从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伊丽莎白的性格分析出发,系统展开论述从伊丽莎白对待婚姻的态度上所反映的女性意识,以及几种影响婚姻的重要因素和其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反封建;婚姻观; 简·奥斯汀;女性意识;《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
对于英国女作家奥斯汀,她一生创作了六部作品,每部都很成功,对于她的代表作一向以来存在争议,《爱玛》,《傲慢与偏见》,作者自己说在理性和情趣方面后者胜过前者,经过时间的检验,后者的读者始终多过前者,正如一个人的举止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在对待婚姻上同样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
  本文着重探讨女主角伊丽莎白的性格。
一、伊丽莎白的性格分析及其对待婚姻的态度
《傲慢与偏见》的中心和焦点人物是伊丽莎白·贝纳特。她及其聪明,并且活泼大方、有思想、有主见,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人格的新女性。她首先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后来又拒绝了达西。拒绝求婚充分反映出她(也是作者奥斯汀)的婚姻观:爱情至上。牧师柯林斯先生是贝纳特先生(伊丽莎白的父亲)的表侄,也是贝纳特先生的财产继承人,他是个自负、谦卑的蠢汉,善于巴结权贵的小人。他因受了贵族夫人凯瑟琳·德·包尔夫人的赏识,得到了教区牧师的肥差,由此越发的变得妄自尊大、自命不凡。他自认为自己有财产又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要娶贝纳特家的女儿为妻,肯定易如反掌,不会有任何问题。他看上了贝纳特家的二小伊丽莎白,虽然他也认识到伊丽莎白“有许多动人可爱之处”,[1(65)]这是自己比不上的,但伊丽莎白的“短处”却很明显,财产太少。这个缺点就把那些可爱之处抵消了,也是这些短处甚至可能导致“无法肯定还会有第二个人向你(伊丽莎白)求婚……”[1(77)]因此在分析了自己优势和对方的“弱势”后,柯林斯自信他的求婚肯定会成功。但出乎意料的是伊丽莎白并没有买他的帐,而是坚决地拒绝了他的求婚,并且明白地告诉他:“你不会使我幸福,我相信我是世界上最不能使你幸福的女人”。[1(88)]这里,显然
周一祝福语
是金钱、社会地位等外在的物质东西是打不动美丽的伊丽莎白的芳心。因为在她眼里真正的爱情才是婚姻的最坚实的条件和基础,这一点在她与达西的婚姻上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
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是《傲慢与偏见》一书中作者着墨最多的一对婚姻,他们的婚姻也可看作是奥斯汀心目中最美满、最成功的理想婚姻。伊丽莎白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既美丽又大方。而达西不仅有钱有势,而且相貌英俊,身材魁梧,举止优雅,是许多女孩的理想丈夫,想来这二人的结合是郎才女貌、天作地设的一对姻缘,不应该有太多的曲折才对。但达西却有不少缺点:他傲慢冷漠,爱以挑剔的目光看待每一个人,除了家人,他对任何人都表现冷漠,看不起任何人。起初他对伊丽莎白并不在意,但时间长了,接触多了,渐渐地被伊丽莎白的美丽和可爱所打动。尤其是伊丽莎白那机灵的头脑和她的诙谐更是深深吸引了他。尽管他认定伊丽莎白缺少上流社会的风度,嫌伊丽莎白低微的出身,看不起伊丽莎白的家庭及其社会地位,并认为自己能向伊丽莎白求婚,已经是降低了要求,违背自己意志、理智、甚至违背人格来做的。因此,他认为地位低微又缺少金钱财富的伊丽莎白一定会对他这个英俊又富有金钱财富的贵公子表达爱意欣喜若狂的接受。但同样让他没想到的是,在她坦露爱慕之情又展示傲慢之后,却激起了伊丽莎白的怨恨,并断然拒
绝了他的傲慢求婚,还毫不留情地怒指了他的傲慢无礼。这里表现的是爱情对于婚姻的崇高意义:哪怕再富有、再英俊,如以一种居高临下,甚至傲慢的姿态对待另一方时,那两者也就很难产生爱情,而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可以的。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求婚失败的达西渐渐醒悟了,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接受了伊丽莎白的指责,真诚地改正了傲慢自负的缺点,而伊丽莎白也逐渐接受了“改过自新”的达西,并产生了真正的爱情,爱上了达西,并最终结成了美满姻缘。显然使伊丽莎白最终能够接受达西成就婚姻的是伊丽莎白对改过自新的达西产生了真挚的爱情,而不是达西早就拥有的金钱和地位。奥斯汀通过简单的“没有爱情可万不能结婚”[1(91)]的言说再次强调幸福美满的婚姻必须建立在爱情基础上。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无疑是“奥斯汀推崇的理想模式”[2],并与恩格斯说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3]不谋而合。
二、影响婚姻的几个重要因素
(一)金钱财富对于婚姻的影响
除真爱外,美满婚姻也需要金钱和财富来浇灌,“没有钱,婚姻是愚蠢的”。在这部作品里
金钱与爱情婚姻常常是难舍难分、形影不离。《傲慢与偏见》开篇第一句话是“一个家财万贯的单身汉,必定需要一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1(102)]这里作者的“……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good fortune[4(83)]表明男人要成家先得有钱,否则就别想成家。这里的“需要”,英文是“in want of ,[4(84)]从词上可以看出这种需要是“客观需要”,不是主观的“想要”[5],也就是说,客观需要的实现需要有金钱为基础。而当时“大凡家境不好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子女,都把结婚当作仅有的一条体面的出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叫人总是幸福,但总算给她自己安排了一个最可靠的储藏室,日后不止挨饿受冻”[1(175)]这就是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及其他作品中所展示的英国社会现实:金钱对于婚姻非常重要,没有钱就没有婚姻,更不要说美满婚姻了。这种现实是作者无能为力的,而且也是必须接受的现实。[6]《傲慢与偏见》展现的爱情故事无不体现着金钱对于婚姻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
从许多例子中,读者不难发现奥斯汀认为金钱胜过其他。充斥全书的一组一组金钱数字也无不在向人们表明了金钱之于婚姻的重要性:宾利先生有10万遗产,每年还有3000-4000英镑的进款,他的妹妹乔治安娜也有3万英镑的陪嫁,达西的表兄威廉上校虽然没有继承权,但若结婚,对方至少也要带给他5万英镑的陪嫁等等。总之,金钱的数目决定了人们的
生活和命运,决定着婚姻的可能与否。这是奥斯汀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作者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她也认为金钱财富对于美满婚姻的重要性。难怪有评论者说,尽管奥斯汀排斥单纯为金钱财富而结婚,但她对金钱的重要性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马克思以前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
(二)等级对于婚姻的影响
在阅读《傲慢与偏见》时,读者会发现在作品中人们选择配偶时,还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那就是等级。作品中不管是伊丽莎白还是达西,都认为等级是婚姻中的基本条件,换种说法就是金钱是婚姻中的基本条件。为什么18世纪末、19世纪初妇女那样重视对方的金钱财富呢?因为这是奥斯汀时代的“典型心理特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方向[7]造成的。当时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时代,男女不平等,妇女的地位非常低下。法律规定,女性不拥有财产继承权,家庭生活被认为是妇女最适合的天地。妇女要生存,要获得生活上的保障和“财政保障”[8],婚姻是捷径也是唯一途径。除了结婚,妇女简直就难以到别的理想出路。因此对于女性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婚姻至关重要。这就导致了在作品中爱情和婚姻不仅是个情感问题,而且更应该是个经济问题,是个事关生存的大问题。此时的婚姻不仅仅是作为爱情的归宿,而是作
为“谋生”的手段,这也就难免出现一些令人看似荒唐的事情。尽管奥斯汀的时代已经久远了,但爱情和婚姻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地震祈福
三、从伊丽莎白性格中得出的思考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了“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人论世矣。”心理学家也说“分析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时,必须要考虑到生活和社会历史条件,也要考虑到教育的倾向。”伊丽莎白是一位中产阶级的小,受过中等教育,是一名绅士的女儿。同贵族阶级相比,家庭地位还是较低下,亲友又是没有教养,常常在公众场合丑态百出,使她自惭自愧。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为她性格中的偏见奠定了基础。
伊丽莎白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这样的“他们没有哪一个值得夸奖的,他们跟人家的姑娘一样,又傻又无知;倒是伊丽莎白要比她的几个妹伶俐些。”从这句话中,我们对伊丽莎白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生日qq——别的姑娘都糊涂,只有伊丽莎白聪明。
从小说原著中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且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勇敢的用知识充实了自己的心灵,冲破了财产与地位和世俗眼光,在一个充满了虚伪和浮华的社会,到了自我和真爱。
伊丽莎白的出现,将中国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推上了公堂,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中国的伊丽莎白,从她身上,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女性的种种较量,这种较量不是来自彼方,而是女性的内在的较量。下面试以其中两点发表个人论述:
(一)外在美与内在美的较量数字媒体技术学什么
有人说女人是因为实在没有条件追求外在美丽才会转而投向内在美的追求。这句话用在伊丽莎白的身上显然是不恰当的。伊丽莎白在五妹中排行老二,大简是远近闻名的淑女,她虽然没有简那么姣好的面容,却也出落的亭亭玉立,其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大多数人都陷入精神的困顿,专署女性的光辉早已被虚无的社会现实所掩盖,伊丽莎白却如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荷有着丰富的内涵与个性的内心、她伶牙俐齿却不咄咄逼人,她用心灵看世界,看到当时社会上以财产和社会地位来谈论婚嫁的风气,没有真正的爱情,这使她陷进自身的渴望与迷茫交织的矛盾之中,但她并没有被这样的矛盾压倒,而是选择继续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渴望,书中将这种渴望具体化为爱情,但所有的读者都应该明白这只是一个载体的寄托,渴望本身当是超越任何物质载体的灵魂诉求。
(二)天性物质虚荣与自我改造精神升华的较量
“女性的天性是虚荣”,因为有这样的理论,因此女人往往与物质追求相联。但我们都应清楚地看到物质追求只是在虚荣驱使下的一个附属品,一个很狭隘的表象,它并不能涵盖其本身。虚荣的天性实质上是指女性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可解释为安全感和归属感,物质实则属于最低层次的虚荣要求。书里没有伊丽莎白对待这种虚荣的正面态度,但作者通过伊丽莎白的几个妹和女友的婚姻巧妙地与伊丽莎白的理想婚姻进行对照。借此表达了她的态度。其中的一个典型是夏洛蒂和柯林斯的爱情模式,婚后他们过着异常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只是同床异梦,在我看来,这种婚姻实际是掩盖在华丽外衣下的社会悲剧。社会悲剧不是哪一个人造成的,而是整个人类社会本身,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对立注定要酿成一出又一出的社会悲剧,因此两者的统一要求,自然属性合理地向社会属性过渡,我们称之为自我改造。伊丽莎白是女性自我改造的楷模,她从低层次的物质虚荣中解脱走向高层次的精神契合寻觅,最终获得了自己的幸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