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知识能力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搜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资料,讨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查资料、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更坚决地跟党走,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年腊月,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忙着预备各种年货。一天,大队代销店到了一批有红碎花儿的棉布,很是好看,我的一位堂也很想买到几尺这样的棉布,做一件节日的盛装。可是因为家里没有布票,无法买布。那时买东西都要有个票证的,如买粮吃饭要粮票,买猪肉要肉票,买油要油票等。第二天,婶娘在村里、邻村挨家挨户借布票。等到第二天中午,婶娘终于凑齐了做一件袄褂所需的布票。马上赶到了代销店,但营业员告诉她,那种碎花儿的棉布上午就卖完了。堂一下子呆了,泪水无声地在脸上流淌。同学们,当时在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为什么已没有这样类似的故事发生呢?这节课的学习将告诉我们其中的道理。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合作探究1
材料1:凡是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
材料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大连一地调为高风险5月《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以上两则材料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它们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观点是否相同?分别代表怎样的思想路线?你赞同哪种观点?
1)共同出发点:继承思想。
2)不相同。
3)前者主张教条主义地继承思想,实际上是违背思想;后者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真正继承了思想。
4母亲节祝福语简短优美)我赞成第二种观点。
2、召开:1978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内容:
【合作探究2】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
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
三国杀规则【过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先后在农村和城市展开。
二、经济体制改革:
【合作探究3】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前提、实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根本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合作探究4】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是否得到健康发展,所以要选择农业首先改革。
其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从农村改革。
另外,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
(1)经营方式的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则: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2)实行:1978年,开始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试点(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3)作用:仅几年时间,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合作探究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区别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在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农民只是享有经营和使用权。
②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础建设。而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生产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
③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
何以笙箫默主题曲④发展后果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而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亦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合作探究6
材料1: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2: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六大古都)
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导致政企职责不明。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1)全面展开:1984年以后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内容(采取的措施):
①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描写眼睛的句子
②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意义:
①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
②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小结: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这一体制的建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通过学习,同学们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经过,还要重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意义。
练习与巩固(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