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qq幸运字符一、简释下列基本概念:
1.稀缺 2.自由物品 3.经济物品 3.机会成本 4.生产可能性边界 5.自给经济 6.计划经济 7.市场经济 8.混合经济 9.微观经济学 10.宏观经济学 11.实证分析 12.规范分析 13.存量 14.流量 15.局部均衡 16.一般均衡 17.理性人 18.内生变量 19.外生变量。
二、单选题:
1.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
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商务英语的就业前景冬季台北来看雨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6. 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
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
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
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
7.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 B.个体行为 C.总体经济活动 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8.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 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
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 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
9.实证经济学( )。
A.关注应该是什么 B.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
C. 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 D.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
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 )。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办公室主任先进事迹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11.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产品效用的不同 B.人们的主观偏好不同
C.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D.经济资源用途的不同
三、简述题:
1.你认为研究人们的消费问题是属于微观经济学现象还是宏观经济学现象?
2.什么是经济理性主义?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符合这个原则的,有没有“非理性”或“反理性”行为,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是理性的还是反理性的,为什么?您给出的答案是实证性的还是规范性的?
3.经济学中的均衡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章 参考答案
一、简释下列基本概念:
1.稀缺: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2.自由物品: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3.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其数量是有限的。
4.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市场上的机会成本。
5.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6.自给经济: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特征是每个家庭或每个村落(经济体)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消费品与外界交换。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直接消费决定,经济效率低下。
7.计划经济:即国家指令性经济或命令经济。其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经济管理像一个大公司。在这种体制下,用计划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
8.市场经济:即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其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这种经济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解决。
9.混合经济:即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形式。其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相结合,也是垄断与竞争相混合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制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被认为是最好的制度,能够使效率和公平得到较好的协调。
10.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
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主要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场上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等。
1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以及相互关系。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12.实证分析:考察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状如何,为何如此,其发展趋势如何。市政分析要求,一个理论或假说涉及到的有关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要能够反映或解释已经观察到的事实,而且要能够对有关现象将来出现的情况做出正确的预测。实证经济学具有客观性,西方经济学家把实证经济学定义为目的在于了解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分析。
13.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不具有客观性,西方经济学家把规范经济学定义为对于政策行动的福利后果的分析。
14.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
15.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
16.局部均衡:假定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生产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17.一般均衡:把整个经济体系视为一个整体,从市场上所有的价格、供给和需求是相互影响、互相依存的前提出发,考察各种商品的价格、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下的价格决定。
18.理性人:在经济分析中,需要假定进行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户、厂商、政府)都遵循一定行为准则,这一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但理性人不一定完全是自私自利的。
19.内生变量:指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
20.外生变量:指不是由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决定的,而是由外部因素(如政治、自然)决定的变量。
二、单选题:
1.D 2.B 3.B 4.C 5.B 6.B 7.B 8.B 9.B 10.C 11.C
三、简述题:
1.你认为研究人们的消费问题是属于微观经济学现象还是宏观经济学现象?
答: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现象,也就社会消费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现象。
2.什么是经济理性主义?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符合这个原则的,有没有“非理性”或“反理性”行为,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是理性的还是反理性的,为什么?您给出的答案是实证性的还是规范性的?
答:经济理想主义认为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个人利益或利己的动机所驱使,总能认真地对各种可能的抉择权进行比较,以便出一个能使他耗费给定的代价取得最大限度的利益的所谓最优方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花费一定金钱买进消费品时总力求消费品提供最大效用,厂商经营总力求利润最大,要素出售者生产要素则力求收益最大。总之,人们无论从事何种经济活动,都力求能带来最大利益,带来最大限度满足。一切头脑正常的人,即
所谓有理性的人都会这样行动,不可能有所谓“非理性”或“反理性”的行为。然而,理性行为不一定是自私自利的,更不一定是损人利己的。因为如果人们不把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作为自己行为所追求的目标,而把助人为乐看作是自己行为准则的话,则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就不会成为他们的理性行为。当然,在自私自利或损人利己主义者看来,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行为就是理性行为。可见,如果我们说,理性行为不应该是自私自利或损人利己的行为,这种说法实际已经是规范性的而不是实证性的了。
3.经济学中的均衡的含义是什么?
答:均衡原本是物理学中的名词。它表示,当一物体同时受到来自几个方向的不同外力作用时,若合力为零,则该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均衡。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把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中,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这种均衡一旦形成后,如果有另外的力量使它离开原来的均衡位置,会有其它力量使它恢复到均衡,即衡定的均衡。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名词解释:
1. 需求定理 2.需求曲线 3.供给定理 4.供给曲线 5.均衡价格 6.需求和需求量的变动 7.供给的价格弹性 8.需求(价格)弹性 9.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10.需求的收入弹性 11. 恩格尔系数
祝自己生日快乐的句子二、单项选择:
1.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除哪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均保持为常数(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