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刘国光赵人伟
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必然性
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既然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因此社会主义经济与市场是不相容的。尽管后来逐渐承认了社会主义经济中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存在,但仍然把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的作用同计划的作用置于绝对排斥的地位,似乎计划起作用的地方,市场机制就不起作用,或者反过来说,计划作用到不了的地方,市场机制才起作用。这样一种把市场视为同社会主义经济的本性不相容的观点,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后果。例如:生产与需要脱节。由于片面强调计划和忽视市场,企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主要按照从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指标,而不能很好地按照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安排。这样,按上面布置下来的计划生产出来的东西,往往货不对路,造成积压,而社会上需要的东西又供应不足。再加上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是由国家统购包销的,企业所需生产资料大部分又是由国家统一分配计划调拨的,生产企业同消费者之间缺乏横的联系,不能直接见面,以致生产者不了解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也不能对生产施加影响,计划指标不符合实际需要的缺陷不能通过市场机制灵活地反映出来,并得到及时的纠正,使产供销脱节的问题长期难以解决。
致自己结婚纪念日短句李碧华鬼魅系列
计划价格脱离实际。由于在制定价格时忽视价值律规的客观要求,使得许多产品的计划价格长期地、大幅度地同价值相背离。在这样的价格条件下,企业在产值、利润等指标上表现出来的经营成果不能反映企业本身经营状况的好坏;由不合理的价格因素而引起的亏本和盈利,也无法据以辨别企业经营的优劣。计划价格很少考虑供求的变化,长期固定不变。当出现商品不足、供不应求的时候,往往不采用调整价格的办法来促使增加供给和控制需求,而是采用票证来限额供应,使票证起了补充货币的作用,造成价值尺度的多元化。人们还把凭票限额供应叫做“计划供应”,似乎它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本质的一种体现,殊不知,这是任何一个被围困的城防司令都会想出来的办法,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毫无本质联系。当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是不可以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利用这种限额限价的供应办法。但是,由于这种办法不能从经济上鼓励增加这些供应不足的商品的生产,而且往往会固定和加深这些商品的生产者的不利地位而使生产和供给减少,所以,它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而且往往进一步加剧这个矛盾。
资金分配上的供给制。我们不但在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上,而且在资金的筹措和分配上,也忽视了市场的作用,突出的表现是财政上统收统支。过去,我们企业的收入,包括企业的
纯收入和基本折旧基金,全部或大部上缴;企业发展生产、改进福利等开支,则都伸手向上面要。国家对企业无偿供给全部固定资产和大部流动资金,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效果可以不负任何经济责任。由于物质利益与经营成果脱节,企业的经济核算不能不流于形式,单纯为记帐核算,而不是利用职工集
体的物质利益来促进生产效果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发出许多行政命令和号召,企业和职工对于节约生产消耗、改进产品质量、增加品种以适应市场消费者的需要,也缺乏持久的内部动力,各方面的拖拉浪费,就长期难以克服。
企业结构上的自给自足倾向。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企业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都存在着广泛的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关系。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专业化和协作也将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忽视市场关系,用小生产的经营方式来对待社会主义的大生产,使得我们许多企业不是向专业化和协作的方向发展,而是向万事不求人、自给自足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国的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着“小而全”、“大而全”的情况,许多企业不仅办成了全能厂,而且办成了一个社会。当然,这种情况,并不是完全由企业内部的原因所造成的。供产销的不平衡,协作单位不遵守合同、协作件得不到保证等原因,往往也迫使企业向全能厂方向发展。但从全社会来看,这些都是与排斥市场关系有关的。
应该指出,那种否认社会主义社会中商品货币关系的积极作用,把计划和市场看作互不相容的观点,不但在实践上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而且在理论上也是站不住脚的。诚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发展的经济。但是,经济的有计划发展并不是同市场关系相对立的,而是同自发性或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相对立的,后者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市场关系却不是私有制的社会经济所特有的。同市场关系相对立的是自然经济而不是计划经济。自然经济
中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只存在实物分配关系,这是一切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社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市场关系却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协作的基础上的。市场关系并不一定都是自发性的和无政府状态的,这要看它同什么样的所有制相联系。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市场关系则是可以由人们自觉地加以控制,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服务的。市场关系既然是以社会分工和生产的社会化为物质前提的,从这一点来说,它与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非但不是互相排斥、毋宁有共通之处。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是存在商品货币关系条件下的计划经济,它只能同自发的市场经济以及自然经济相对立,而不能同人们自觉地加以控制的市场关系相对立。
过去,人们之所以片面强调计划而忽视市场,主要是因为有这样两个传统观念在作祟:一个是把市场同自发性等同起来,特别是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等同起来;另一个是把计划经济同自然经济混为一谈。前一个传统观念,往往成为一些人反对利用市场的武器,谁要一谈利用市场,他们就说谁是在搞资本主义。后一个传统观念,则往往成为一些人用自然经济来冒充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依据。在这两个相互联系的传统观念的保护伞下,在貌似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反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口号下,许多不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利益的东西得到了繁育滋长:单纯的行政办法管理经济代替了经济办法管理经济;
按“长官意识”办事代替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宗法家长式的统制代替了人民众当家作主;适合于自然经济的封建衙门式的管理代替了适合于社会化大生产的科学管理;等等。在我们这样一个原来商
品经济很不发达、目前依然有80%的人口是半自给农民的国家里,上述一些传统观念和做法是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的。
为了彻底打破这些传统观念,把计划和市场很好地结合起来,还必须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存在的原因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相当多的经济学者一直是用生产资料的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并存来解释的。我们认为,在现阶段,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所有制之间的商品货币关系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我国现在农业人口比重还很大,集体所有制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情况下,更要重视两种公有制之间的商品关系,尊重集体所有制单位作为商品生产者的自主权。但是,单纯地用两种公有制的并存来解释社会主义制度下之所以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是没有看到问题本质的。因为,这种看法实际上仍然认为商品和市场关系是同社会主义公有制最重要的部分即全民所有制的性质不相容的,它只能从来自全民所有制外部的影响,而不能从全民所有制内部本身来说明为什么必然存在着商品和市场关系。经济学界历来流行的一些观点,诸如全民所有制内部调拨的生产资料实质上已不是商品而仅仅留有商品的外壳(“外壳论”);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调节作用,它已被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所代替(“代替论”);价值规律以及有关的价格、利润、成本、利息等价值范畴不被看作客观的经济机制,而只当作可用可不用的核算工具(“工具论”)等等,实际上都是从上述“外因论”的基本观点所派生出来的。
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之所以还存在着商品和市场关系,是由社会主义阶段所特有的物
质利益关系所决定的。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虽然人与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从而物质利益上的对抗已经消灭了。但是,由于在社会主义阶段,劳动还不是生活的第一需要,还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人们劳动能力和贡献又不相同,因此人们物质利益上的差别还存在。而且这种差别不仅表现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还表现在全民所有制内部不同企业之间。不同企业凡不是由于客观因素而由于自身经营所造成的生产成果上的差别,要给不同企业及其职工带来物质利益上的差别,否则就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因此,全民所有制内部各个企业(相对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之间的经济关系,必须采取等价补偿和等价交换的原则。不遵守这种原则,就意味着否认人们物质利益上的差别,从而就会打乱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社会主义条件下所特有的这种物质利益关系,正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和市场关系存在的直接原因(当然,分工、生产的社会化是物质前提)。这样一种商品关系或市场关系,其根源深藏于人们的物质利益的差别之中,反映这种关系的有关的经济范畴,决不是可用可不用的工具,也不是徒具形式的外壳,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有实际内容的经济机制。这里还要看到,所谓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人们的劳动是直接的社会劳动,是仅就个别劳动同社会劳动的联系摆脱了私有制基础上的自发市场的阻隔而言的。实际上,在社会主义阶段,
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还不能不实行等量劳动相交换即等价交换的原则,所以劳动的直接社会性,还不能不通过有计划的市场来表现。也就是说,人们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和节约社会劳动,还不能不通过反映社会主义阶段所特有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市场机制来实现。
新新魔塔二
洛克王国打出头鸟可见,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既不是相互排斥,也不是由外在的原因所产生的一种形式上的凑合,而是由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所决定的一种内在的有机的结合。如果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带来的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上的根本一致是社会主义经济能够实行计划管理的客观依据的话,那么,人们之间物质利益上的上述差别,是社会主义经济中还存在着市场的直接原因。社会主义经济中人们之间物质利益上的这种一致与不一致,正是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在矛盾中实现统一的客观基础。
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如何利用市场的问题五一高速免费吗2022年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利用,离开不了市场舞台上出现的各个商品生产者的活动。社会主义市场的主体,除了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外,主要是全民所有制(有的国家是社会所有制)企业单位。这些企业单位既向市场提供各种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又向市场购买各种生产资料。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不具有一定的经济自主权力,不能够作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相互对待,是不行的。如果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单位老是处在束手束脚、无权无责的地位,所谓利用市场就不过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当前这个问题是同扩大企业权限的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
同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利用市场,又离不开发挥同价值范畴有关的经济杠杆和经济机制(如价格、成本、利润、信贷、税收等)的作用,把各个生产单位的经营成果同生产者的物质利益联系起来。这
正是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实质所在。如果不重视利用这些经济杠杆和经济机制的作用,不注意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而单纯地用行政办法来管理经济,那也根本谈不上什么利用市场。所以,我们当前这个问题又是同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总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利用市场,既同管理权限上扩大企业权力有关,又同管理方法上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有关。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社会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资源,按照社会的需要,得到合理分配和节约使用。那么,在物力、财力、人力资源的安排和使用上,应当怎样紧密地联系管理权力的下放和经济办法的运用,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呢?
在物力资源的安排和使用方面,要解决好商品的产供销问题,做到以销定产,按产定供,产需结合。
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根据什么来确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按照什么方式来销售?企业进行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按照什么方式取得供应?前面我们讲过的那种排斥市场机制的组织产供销的办法,往往造成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脱节,使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能得
到很好的实现。大家知道,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根本原则。按国家计划来安排生产和按社会需要来安排生产,从道理上来说是一致的,但实际上却存在着矛盾。因为,国家计划主要考虑国家的需要,只能从总体上反映社会的需要,而不可能具体地、灵活地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千变万化的需要,也不可能公证书有效期
考虑到每个企业单位的具体生产技术条件。要解决这个矛盾,做到产需对路,使社会生产在产品数量、品种、质量上都符合社会需要,企业生产计划就不能一一由上面下来的指令性指标定死,而要在国家计划总的指导下,根据市场的具体需要和企业本身的具体情况和利益,通过签定各种产销合同和购销合同来确定。与此相应,无论是消费资料的流通还是生产资料的流通,都要改变那种不管有无销路,都由国营商业部门或物资机构统购包销的做法。除极少数短缺而在短期内不可能保证充分供应的物资要由国家组织供需部门协商分配外,其他物资都通过市场买卖。消费资料的流通要逐步实行商业选购和工业自销相结合的办法,以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做到以销定产;生产资料的流通也要逐步商业化,实行产销双方直接挂钩,或者通过中间批发商业企业来进行,以适应生产者的需要,做到按产定供。这些在产供销问题上加强利用市场机制的办法,对于消除货不对路、商品积压和匮乏并存的现象,对于促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改善花品种,对于增进生产者的利益,以及对于保障消费者的权利,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财力资源的安排和使用方面,要实行企业的财务自理和自负盈亏,实行资金的有偿占用和按经济效果投放资金的原则。
迄今为止我们在财务资金管理上基本上实行的那种忽视市场机制的供给制办法,助长了争投资、争物资、争外汇的倾向,不利于提高投资效果和促进企业精打细算。要纠正这种状况,主要地是要改变统收统支为企业财务自理和自负盈亏,并加强银行信贷的作用。企业自负盈亏的比较彻底的方式,是在
合理调整价格和税收的前提下,企业除按国家规定缴纳各项税收、费用和贷款本息外,不再上交利润,剩余收入全部由企业按国家的统一法令政策、自主地决定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提高职工收入和集体福利。作为过渡的办法,可以实行在企业保证国家规定的上交税收和利润等经济任务下,从企业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企业基金,用于职工的物质鼓励和集体福利,并与基本折旧基金留成和大修理基金一道,用于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等发展生产方面的需要。
改变资金的无偿占用为有偿占用,首先是对那些用国家财政拨款建立的固定资产由国家按照资金的一定比率征收资金占用税。这种占用税或付款的办法同企业利润留成制结合在一起,就能使那些资金利用和经营效果比较好的企业能够从实现的较多的利润中得到较多的留成,从而得到较多的物质利益。因此,实行有偿使用资金的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和职工挖掘一切潜力,努力节约使用资金,充分发挥占用资金的效果。
在实行比较完全的企业财务自理的情况下,应该考虑逐步废弃全部基本建设投资和一部分流动资金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办法。除了企业从纯收入或利润留成中提取生产发展基金,自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