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与市场经济的实践
计划与市场经济的实践
十一假期2022法定假日几天
游山西村原文及翻译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分工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活跃,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出现,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经济文化的联系得以加强。在欧洲,重商主义盛行,资本原始积累加快,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各国先后步入工业国行列,自由资本主义得以发展。19世纪七八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垄断组织产生,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垄断组织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一定程度上增强生产和销售的计划性,减少盲目性,推动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从实质上讲,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仍是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东西方孤立的状态,加强了世界的联系和经济文化的往来。之后随着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发展,联系不断加强。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加强了列强殖民扩张的能力,东方从属于西方,亚非拉国家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加强对亚洲和非洲的瓜分,加紧对美洲的渗透,跨国公司不断发展,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二战后,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关贸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欧共体等区域性经济集团和WTO的建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3、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加强经济的计划指导。随着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危机不断发生,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遭到质疑,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它主张政府以“有形的手”来治理国家,管理经济,而不只是充当资本家的“看门人”。1933年美国罗斯福总统上台,吸取了胡佛总统实施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教训,在凯恩斯主义指导下,实施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推动了二战后世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king的意思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它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国家加大对基础工业和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发展国营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相对有序和快速发展,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加快社会福利建设,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增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4、减少国家干预,突出市场作用。资本主义经济终究是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随时随地都在运动,经济危机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过1973-1975年经济危机的打击而陷入经济“滞胀”状态的美国,1982年底经济才开始复苏。在此前后,美国政府通过降税、减少财政支出和对企业的干预,让企业通过市场调节得以发展,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减弱,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起来。
二、社会主义的计划与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1、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十月革命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孤立、包围、封锁和武装干涉,经济和综合国力脆弱的苏俄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打败了内外敌人。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甚至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捷径,而事实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苏俄的农民和水兵宣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去民心,俄共(布)十大决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利用市场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恢复社会经济,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总之,这一期间的经济体制既有高度的集中,也有对市场经济的恢复和一定发展,它们都是当时
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和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苏联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它们都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性质。但在实施过程中简单粗暴,违背民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以行政命令代替市场价值规律,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来发展重工业,造成了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和农民的贫困。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它是帝国主义对苏联包围封锁和苏联国内经济文化落后的产物,它只适应于战时和经济恢复时期,对后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必须进行改革。
2、东欧和蒙古的计划经济体制。东欧八国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它们一些国家最初还能从各自的国情出发,由国家调节市场,发展混合经济。但随着冷战的加剧,它们被迫完全采用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3、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家。面对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和一穷二白的局面,中国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调整工商业,统一财经,实行土改,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
的基础上恢复了国民经济;再通过实施“一五”计划,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快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集中统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模式,特别是经过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确立了清一的公有制经济,取消了市场调节。它建立在对生产力水平评估过高的基础上,尽管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阶段,该体制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严重阻碍了我国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拉大了城乡差距,形成了城乡二元体制。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1、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随着苏东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差距日益拉大,国内人民也严重不满。随着斯大林去世和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各国先后开始经济体制改革。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企业和农庄的生产自主权,但没有从根本上改革经济体制。而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在改革中注意将计划经济与商品市场关系有机结合,曾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都无法从根本上打开局面,“布拉格之春”则遭到了苏联的镇压。1985年戈尔巴乔夫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但积重难返,以失败告终。各国经济改革的遇挫,经济长期落后,民心丧失,无法抵御西方大国的“和平演变”。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
关于星星的诗句
2、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脱离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过安徽和四川的试点,1982年全面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逐步富裕,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发展。在总结农村改革的基础上,1985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推动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路线以及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证券市场等多种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鼓励农民增收,将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三、几点认识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是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之路,由此决定了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都可以进行经济贸易的往来。
2、不管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有利有弊,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灵活运用,而
不能一成不变,要通过对它们的调整、改善,以推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3、在当今世界,基本的经济活动应由市场经济主体依靠价值规律进行调节,政府则通过税收、金融和产业政策来引导和调控国民经济,即运用“有形的手”和 “无形的手”来管理经济。
4圣导师怎么加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是无序的,因而经济危机必然发生。社会主义经济尽管不会直接发生经济危机,但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也会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