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说课稿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历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学科名称:高一历史
题    目:参差不齐造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的类型: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我们运用的是新课标的人教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出现在人教版经济史中。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时期的开始,是改革开放的开篇。符合本课题的史观为近代化史观和比较史观。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脑中建立起比较和整体史观的概念。
本课题上承,下启开放。在整个经济史中起着起承转合的历史新篇章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大多15、16岁,心理上倾向于感性知识的把握。在知识基础上,能粗略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史实,但他们脑中只是一些记忆的碎片。概括能力尚可,但知识升华和内化能力较弱。这一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富有探索精神。因此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高一历史学科教学的需要,本节课教学目标要求和特点、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一)认知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的内容并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 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改革开放是历史潮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对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有清晰客观的认识。感受改革对于社会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活力效应。
如何改qq密码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根据近代化史观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我们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重点的突出:采取视频和图片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学难点
根据比较史观的要求,我们本节课确定的难点为:
1、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比较。
2、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认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难点的突破:利用中央电视台大型科教片《复兴之路》将农村和城市改革一一呈现。
难点的解决(方法):温故知新,讲授、举例
三八节快乐五、【教法、学法】
    课堂上,结合本节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并丰富举例,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和理解,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一)教法:对于教师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
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根据以上课标要求以及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时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启发,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使用的教法有:
1、讲授法:以抽象概念为主的知识,采取这种教学方法。
2、举例法: 在讲述过程中融入一定的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实例,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引发到课堂上来,然后转到所教主题上。这样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学法:教是为了学,教师的教授只有在学生那里转化为学习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新课改和新课程标准都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使用的方法主要是:
    自主探究法:本课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为主,单纯讲解比较抽象而且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目标。因此,结合自主探究法,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创设轻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以探究的方法突出本课重点——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拉开序幕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二、经济体制改革
1.为什么要改——计划经济模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怎么改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4.评价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复习上节课学到的知识。
  (二)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兴趣:通过提问同学们心目中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什么样子的,在大家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情感思维活动。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调动学生兴趣。
(三)提示教学目标。
(四)呈现教学内容:在讲授新课的时候运用小组讨论,学生回答,举例,学生自主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总结:再次将所学知识复习巩固
  (六)课后作业:记忆重点内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怎样确立的?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021年新年发朋友圈(七)板书设计: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拉开序幕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二、经济体制改革
1.为什么要改——计划经济模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怎么改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第二艘航母名字3.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4.评价
八、【综合评价】
教学每一课,要根据教材特点,制定准确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然后紧扣教学目标和重点,构思教学过程。教学应着眼于学,着力于导,着重于练,优从于学习过程,使之科学,适度,提高教学效率,把教学目标,重点放在前面。正是基于这些,构思一个优化的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真正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秉承“自主、合作、探究”六字方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体验和感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情感和价值观,真正做到愉快地“享受”学习,期望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期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到此完毕,敬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