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银行净息差管理策略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换挡、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中小银行净息差水平呈逐步收窄态势。本文通过分析中小银行净息差变动趋势、净息差管理面临的挑战,提出中小银行净息差管理策略,包括加快零售业务转型、加大低成本资金拓展力度、提升定价能力与资产质量等方面。
张也的下落终于曝光关键词:中小银行 净息差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中小银行是指以城商行、农商行为代表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国内经济运行压力加大,金融脱媒态势加速显现,我国银行业净息差水平呈逐步收窄态势,利息收入占比居高的中小银行净息差管理压力上升,盈利能力下降。买房注意事项>优秀教师材料
赵立新事件起因一、中小银行净息差变动趋势
净息差是利息净收入与生息资产总额的比值,是评价商业银行生息资产收益能力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利息净收入是我国银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2021年,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80.19%。从上市银行看,2021年42家A股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平
均占比为76.32%,其中六大行、股份制银行分别为73.62%、72.21%,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为75.34%、83.30%,中小银行对利息净收入的依赖程度更高。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净息差逐步收窄。2021年,我国银行业净息差为2.08%,较2019年下降12BP;其中,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91%、2.33%,较2019年分别下降18BP、48BP。从上市银行看,2021年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平均为2.10%,较2019年下降17BP;其中上市城商行净息差平均为1.99%,低于上市银行平均11BP,较2019年下降12BP;上市农商行净息差平均为2.22%,较2019年下降达27BP。
整体看,作为中小银行代表的城商行净息差显著低于银行业整体水平,农商行净息差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平均,净息差管理压力显著上升。
二、中小银行净息差管理面临的挑战
1、让利实体经济,低利率环境常态化。2019年8月,央行开展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传导路径更为通畅,贷款利率开启下行周期。自LPR机制改革以来,截至2022年6月末,1年期LPR累计下调了61
怎么办银行卡BP;5年期以上LPR累计下调40BP。自2019年3季度以来,商业银行新发放贷款利率走势与LPR报价变化基本趋同。根据央行2022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处于有统计以来历史低位,2022年6月全国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为4.41%,较2019年下降了1.03个百分点;全国新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4.62%,较去年12月下降1.01个百分点,目前仍处于下降通道。
2、经济下行加速,资产荒现象蔓延。一是普惠贷款竞争加剧。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三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提出目标,表述分别为:30%以上、高于40%、30%以上。2021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均超过30%,最高达到53.15%。中小银行普惠贷款市场份额受到极大挤压,利率快速下降。二是个人贷款增速放缓。受近年来疫情、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居民投资意愿下降,贷款同比少增显著。截至2022年半年末,全国住户贷款增加2.18万亿元,同比少增2.4万亿元。国有大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普遍低至4%以下,中小银行由于负债成本高,竞争处于劣势地位。三是投资类资产的收益率呈下跌趋势。10年期国债、1年期同业存单(AAA)收益率快速下降,商业银行只有选择长久期债券或低评级债券才能获取相对较高收益,但近年来信用违约事件频发,
银行遭受损失的概率增大。
3、存款竞争加剧,付息成本高企。贷款收益率下降趋势下,负债成本若得不到有效管控,势必导致净息差的收窄。优秀银行通过负债端管控能够有效延缓息差的下降趋势,以招行为例,2021年该行生息资产收益率3.98%,较上年下降15BP,但该行加强负债端成本管控,付息负债成本率低至1.59%,较上年下降14BP,有效抵消了资产收益率的劣势,综合影响下净息差仅下降1BP。与大型银行、优秀的股份制银行相比,中小银行产品、服务相对单一,吸储能力存在天然弱势,只能采取“高息揽储”策略,存款结构以定价较高的三年期以上定期为主,面临着负债成本更高的问题。
4、资产质量恶化,收息水平下降。当前国内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企业、问题企业增多,一些中小银行资产质量下行、不良率有所抬升,利息无法按时收回,净息差受到负面影响。与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相比,中小银行资产质量问题更为明显,2021年,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分别为1.37%、1.37%、1.90%、3.63%,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显然更高。事实上,受经济下行、疫情冲击、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业经营分化越发明显,中小银行规模越小,经营成本和压力也
就越大。近年来,中小银行掀起了新一轮合并重组,“抱团取暖”共同抵御风险,成为首要目的,如2021年6月成立的辽沈银行,吸收合并营口沿海银行、辽阳银行。
三、中小银行净息差管理策略
中小银行净息差收窄成为普遍性特征,息差管理能力成为判定银行是否优秀的试金石。中小银行应加强资产负债主动管理,加快向零售银行转型,调整资产业务结构,重点加强负债端成本管控,不断提升定价管理水平,加大风险管控力度,促进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
1、统筹资产负债配置,加快零售业务转型。一是优化资产业务结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不断提升贷款业务占比。从生息资产组成部分看,即使近年来贷款收益率下降,但依然高于同业资产及投资业务,提升贷款占比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息差水平。二是从多数银行看,零售信贷风险回报率高于对公业务,加快零售业务转型,持续拓展普惠贷款、个人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提升零售信贷业务占比,有助于稳定息差。三是做好资产久期管理,在利率下行周期,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增加长久期资产的配置,提高期限错配收益。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2、完善产品与服务,加大低成本资金的拓展力度。一是优化绩效考核政策,引导吸收核心存款;着力改善存款结构,压降结构性存款、长期限定期存款等高息负债,加大对结算性、低成本存款的吸收力度。二是在市场资金面较为宽松的背景下,适度提升同业负债,加大对同业存单、金融债券、央行再贷款等主动负债工具的配置力度,有助于降低负债成本,优化负债期限结构。三是以客户为中心,参照优秀银行做法,提高综合化、定制化金融服务水平,增加运动型、结算性资金沉淀。
3、加强科技支撑,提升定价能力。中小银行应完善定价管理系统,精细核算每笔业务的各项成本,如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等,提高贷款定价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做好客户分类,有效识别优质客户、一般客户、低效客户,以综合收益为准绳,有效提升风险定价水平。加强对同业市场利率走势的收集与分析,及时调整贷款定价策略。
4、加强风险管控,提升资产质量。坚持稳健合规经营的总体风险偏好,前瞻研判宏观经济形势,深入研究经济“新常态”下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情况,了解国内经济结构变迁趋势,适度控制传统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两高一剩”等领域的信贷供给,引导信贷资源更多
投入到绿投资、新基建、高技术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转型的重点领域,切实提高风险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巴曙松,李慧华.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应对策略[J]. 苏州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2]何亮,崔坤宇,梁美灵.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差异的原因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9年02期
作者简介:赵振晓,男,1983年12月,汉族,山东烟台,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齐鲁银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