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20年第22期2020No.22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20.22.001
传统制造业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培育途径
—
—基于海尔集团两大产业线的案例研究
吴画斌】,金伟林】,许庆瑞2
(1.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浙江海宁314408;
2.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基于单案例研究方法,概括总结制造业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形成途径。通过对海尔集团案例分析发现,其技术核心能力形成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其中,热水器产业线技术核心能力的形成途径主要是基于用户需求持续的技术改进、整合全球范围内的技术资源并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技术跨界融合;
洗衣机产业线技术核心能力的形成途径则主要包括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技术知识沉淀后的自主研发、兼并或收购以后的技术整合3种方式。
关键词:传'统制造业;企业技术核心能力;技术能力培育;.产业线;海尔集团
中图分类号:F270;F273.1;G3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7695(2020)22-0001-06 Cultivation of Technical Core Competence in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Case Study Based on Haier Group*s Two Industrial Lines
Wu Huabin1,Jin Weilin1,Xu Qingrui2
(1.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ongfang College,Haining314408,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58,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ingle—case study method,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way to form the technical core competence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Through the case study on Haier Group,it is found that the ways to form the technical core competence are diversified.Among them,the main way to form the technical core competence of water heater industrial lin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continuo
us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based on user needs, integration of global technical resources and establishment of technical cooperation,cross-border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ies;and the way to form the technical core competence of the washing machine industry line and water heaters are different,it mainly includes three ways: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after technology introduction,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fter technology knowledge precipitation,technology integration after merger or acquisit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enterprise technology core competencies;technic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industrial line;Haier Group
1研究背景
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要想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走向中高端,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至关重要。技术核心能力一直以来都制约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企业技术核心能力整体呈现出不强的现象,生产技术无法与国际上先进的制造业企业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探索培育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途径非常重要,有利于降低国外的技术封锁给中国制造业企业带来的损失,能够更好地掌握主动权。
-快速崛起的互联网经济导致很多企业丧失了自己的核心能力。Prahalad等⑴首次提出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企业为了能够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在产品或服务方面必须具有差异性。有学者研究了核心能力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有时把二者视为等同⑺31o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⑷,而企业文化通过影响组织学习进而会影响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5-6]O吴先明等⑺以传统制造业企业吉利
收稿日期:2019-12-16,修回日期:2020-04-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全面创新能力的形成原理和提升机制研究”(71572177);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中国制造:超越追赶的创新战略与治理结构研究”(2017-XY-39)
2吴画斌等:传统制造业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培育途径——基于海尔集团两大产业线的案例研究
集团为研究对象,认为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可以通过研发的横向关联和纵向关联来实现,其实质是重构新的研发网络,主要是利用外部的技术资源;但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削弱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而技术能力的自主积累、外部获取以及这两种方式的混合都是企业形成技术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⑻。毛武兴等⑼以浙江某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他们的研究也认为内部研发和合作创新有利于形成企业的技术核心能力。同时,传统制造业企业借助跨国并购实现的技术融合有利于其技术核心能力的形成[血;也有一些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企业,其核心技术能力的形成借助了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小!还有一些制造业企'业是通过突破性技术创新形成核心技术能力[,2]o针对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形
成的理解有不同的观点,其中李明等[⑶从知识整合视角研究认为高端制造业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培育有3条路径,分别是基于创新网络平台、基于价值供应链、基于产业联盟。综上可以看出,至今对传统制造业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构建途径并没有做系统的梳理研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制造业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形成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基于此,本文选取海尔集团两大产业线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构建传统制造业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不同途径。
2研究方法
2.1方法选择
描述性单案例研究是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采用此方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问题的属性,而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传统制造业企业核心能力培育的途径,案
例研究适合探究回答“如何”“(how)”类型的研究问题;第二,为了确保研究的深度,选取具有典型性的研究对象,选择单案例研究有助于解决此问题;第三,从案例研究的任务角度来划分,它可以有解释型.、描述型、例证型和探索型4种类型,而本文选择的是描述性案例研究,它可以清晰刻画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培育的途径。
2.2案例对象简介
海尔集团(以下简称“海尔”)历经36年的不懈发展,从一个街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白电企业巨
头,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正在从一家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为“产品+服务”的企业。在这36年的时间里,海尔集团共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其中2012-2018年是其网络化发展阶段,组织向平台化方向转型发展;2019年海尔集团正式进入其第6个发展阶段,即生态化发展阶段,组织正在向生态化方向转型发展,并在最近几年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绩。根据2019年海尔内部调研资料统计,自2016年第4季度开始,海尔在国内市场连续5个季度保持20%以上收入增长,产品高端化取得实效;同时,海尔实现了技术核心能力的积累与发展,专利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见表1)。
表1海尔集团各战略阶段取得专利情况年份战略阶段发明专利/件实用新型/件海外专利/件1984—1991名牌化战略000 1991—1998多元化战略282560 1998—2005国际化战略503120710 2005—2012全球化战略185******** 2012—2019网络化战略957939882197
2.3数据收集与整理
半结构化访谈、跟踪研究、现场观察、文献阅读等方式是本研究收集数据的主要途径。实习单位鉴定
(1)半结构化访谈。本文的研究团队(以下简称“研究团队”)人员利用2017年、2018年、2019年3年寒暑假的时间到海尔集团进行蹲点调研,在这个过程中对海尔集团的中高管理层、子平台主、小微主等人员进行了多达42次的访谈,每次访谈时间大约为1.5h,整理的访谈记录字数达20万字。
(2)跟踪研究。研究团队在1989年就与海尔集团建立了研究合作关系,双方的合作时间长达30年,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
(3)现场观察。研究团队人员在蹲点调研期间,在海尔集团科技政策部门人员陪同下参观了海尔创新生活馆、海尔胶州空调厂、少海汇平台、海尔大学等地方,对海尔集团有了更加深刻的直观感受。
(4)文献阅读。通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搜索相关文章、购买海尔集团的书籍、阅读海尔集团内部的周报,利用不同的途径来收集有关数据资料,通过交叉验证确保案例研究的信度。
针对数据的整理,本研究首先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产业线种类等方式进行分类整理;其次在分析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效度,根据理论与实证反复对比验证;最后,在完成数据资料的初步整理后,对同一数据资料不吻合甚至是存在分歧的地方,研究团队成员会对相关人员进行再次访谈,直到最后得到相同的结论,对再次访谈后仍然存在歧义的资料进行删除处理,增强最终结论的可信度。.
3案例分析
3.1海尔研发战略现状
3.1.1研发战略的总体布局
海尔的研发战略主要负责转型、创新孵化、业务落地规划,与集团层面的其他大战略是相通的。
黑铁矿石怎么熔炼吴画斌等:传统制造业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培育途径—
—基于海尔集团两大产业线的案例研究3
其中,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海尔”)主要负责智慧家庭引领方面,具体包括5个物理空间、7个场景和N个用户。海尔当前研发战略的具体实施是围绕开放式创新,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目的是为了资源;
第二个阶段是把用户和资源都拉入平台进行交互;第三个阶段是及时准确地寻到想要的资源,围绕用户需求聚合创新资源,发挥好创新合伙人的作用。
2018年海尔研发投入占营收比约为2.9%,而2018年中国电器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为7.67%[,41o 从表面上看,海尔的研发投入远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其实是因为青岛海尔开放式创新平台的营收非常大,所以其研发投入看起来比值略显小。但从2016年、2017年、2018年近3年趋势来看,海尔研发投入的绝对值增幅和研发投入占比的增幅是行业内最大的。此外,从专利的角度分析,专利不是数量越多越好,海尔在2010年专利数量是领先的,发明专利和海夕卜专利布局在国内家电行业来说是最高的,但月子菜
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并不相匹,之后海尔就开始重视专利质量,因为过度关注专利数量的时候投入专利维
护的成本会比较大。同时,海尔的研发人员数(全球在册的研发人数绝对值)在国内是最高的。但海尔的短期研发和中长期研发项目的比例结构呈现出“两头少、中间比较多”的现象,其中20%为短期项目、50%为中期项目、30%为长期项目"。
3.1.2超前研发
家电行业和通信产业不同,破坏式创新较少,
因此海尔在过去基本不谈颠覆式创新,但近几年其
超前研发创新中心确定了新目标,认为海尔需要做
张小蒙颠覆式创新,而颠覆式创新的特征就用“两高”来
描述,即高性价比和高差异化。在这样的研发战略
转变下,海尔未来的研发会有一些调整。一是会改
变目前短期项目和长期项目的比例。过去海尔的短
期小规模项目占了很大的比例,一方面是受到小微
体系中用户付薪机制的影响,短期项目的风险较低
并且离用户更近,另一方面是缺少对长期项目的激
励,而从2018年海尔开始逐渐打破原有的框架,未来将会有更高比例的中长期项目,海尔呈现了新的
发展趋势。从2017年开始,海尔基于项目调整,在其超前研发中心建立了自己的工程师实验室,这是一个非标的、高柔性的实验室,提高了技术研发的效率。二是海尔超前研发中心提出了“三品”战略:第一个“品”是品种,即制造业的转型,海尔不单单是产能,还围绕用户、网上的交互平台、顺逛、用户社和碎片化的需求进行转化;第二个“品”是品质,即在原有的基础上满足用户的极致体验,海尔以前大部分产品的品质就是单纯指质量,现在要从极致体验和能否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来重新定义品质;第三个“品”是创品牌,这部分研发变化比较大,之前家电行业的领导者还主要是欧美国家,虽然海尔提岀“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发展理念,但仍需要继续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力量、建立核心
能力,从海尔的布局上来讲,有13个领域是要重点突破的,如中传感就是其中之一。
3.2热水器产品技术核心能力培育途径
热水器产品的国外生产比国内要开始得早,海
尔在1984年开始从事热氷器生产,但那时国外热水器品牌已经进入国内,而且都是做得比较不错的品牌,如意大利的品牌,而现在海尔在热水器行业是最大的生产企业且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海尔能够在技术上实现从追赶到超越,最后到领先的过程,首先是得益于2000年海尔提出的“紧紧围绕客户的需求”,另外一个就是2012年海尔开放式创新中心1.0上线和2015年海尔HOPE平台2.0上线,实现了对研发技术资源的整合与技术合作。海尔热水器产品的各种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途径各不相同(见表2),具体分析如下。
3.2.1用户需求倒逼技术能力提升
海尔的研发是如何围绕用户需求的呢?电热水
器用户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国内大一点的电热水器品牌厂家都不愿意生产电热水器,害怕出现安全事故,但此时海尔开始了电热水器的研发生产。海尔的文化就是一定要围绕用户的需求,把用户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难题,这是海尔“以用户为中心”的特体现。针对电热水器安全问题,海尔是国内热水器行业第一家尝试研究解决的企业。第一步是针对地线,海尔做的是地线检查插头,利用它来检测地线的安全是否可靠;第二步,海尔做了漆网和水电分离,就是把水和电隔开,这样就可以让用户获得安全感;第三步,在此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就是出水断电,即电热水器出水的时候电源就被切断;再后来就是发展防电墙技术,而发展到防电墙技术时,海尔在电热水器安全性
能方面就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可以看出,海尔电热水器产品技术能力的提高都是围绕用户安全问题进行的。
3.2.2研发技术资源的整合与技术合作
海尔在全球拥有十大研发中心,通过HOPE平台可以进行全球技术资源的整合。2009年海尔建立的HOPE平台作为一个资源整合部门,由原来的整合周围、整合国内,到现在整合全球的资源,它发布需求后就会整合国内外资源、大家集合方案来完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至结束三伏4吴画斌等:传统制造业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培育途径—
—基于海尔集团两大产业线的案例研究
成,这样既缩短研发时间,也有效提高了自身能力。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发展,HOPE平台整合的资源也会越来越多。海尔燃气热水器原来对热水器产生的CO采取强排方法,后来加装报警器(CO报警),但用户仍然觉得不安全。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2014年海尔热水器研发中心通过HOPE平台融合日本技术研发中心、美国技术研发中心、以列技术研发中心这三大研发中心的技术进行改进。现在,海尔燃气热水器产品除了具备CO报警功能之外,还增加了天然气泄漏报警,即双报警;而且不仅具有报警功能,当出现漏气警情时热水器还会同
步把风机打开,将屋里的废气排出去。这就是在产品安全问题方面的技术提升。除了这些技术进步之外,2016年海尔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工”)进行合作研发,把燃气热水器使用中产生的CO催化成C02o原来如果热水器使用中漏了天然气,人很快就会中毒被熏倒,但是应用这个催化燃烧技术就减少了这方面的危险。这是一个跨界技术的应用,把潜艇、航天的技术应用于热水器产品。另外是热水器的内胆和加热管问题,刚开始中国没有热水器的内胆搪瓷钢,海尔产品当时的糖瓷钢都是从韩国进口的,2015年海尔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决定联合研发檐瓷钢,做了无数的实验后,最后中国才有了新的钢一一宝钢搪瓷专用钢。2019年宝钢自主研发的搪瓷钢顺利通过了青岛海尔的认证,有了搪瓷钢行业,同时也推进了钢铁行业的发展。还有就是电热水器中的加热管问题,中国最早是从美国引进的做加热管的备用钢,后来是从德国引进。为了能够拥有自己的加热管,2017年海尔与宝钢再次联合开发,研发出热水防腐的高镰络合金钢,推进了整个高镰络合金钢在加热管这个行业的发展。
3.2.3热水器的竞争优势
中国这几年热水器行业逐渐在崛起,但是真正能成为标准的发明并不多。截至2018年年底,海尔有12个行业内主导型的标准,国内热水器行业绝大多数标准都是海尔在塑造;同时在国际热水器标准方面,也有海尔主导的标准。海尔防电墙技术是中国在国际家电行业里有话语权的技术,是行业内海尔独有的技术,每10台热水器里边可能有8台就用到海尔的技术。还有海尔的3D速热技术,能够让用户
需要热水的时候等待时间短、很快就能热,“加热五分钟、洗一刻钟”,现在3D速热技术已得到大幅度使用,这也是海尔在技术层面独有的。在燃热方面,海尔产品使用的是蓝火苗技术,这也是海尔的专利。还有CO催化技术,这个也是海尔在行业内独创的。
表2海尔热水器技术核心能力培育途径
技术名称技术核心能力培育途径
防电墙技术
co报警排放技术
co催化技术
生产撼瓷钢和加热管技术
围绕用户安全需求、自主研发离婚起诉流程怎么走
整合全球资源、建立技术合作关系
跨界整合中船工技术
与宝钢合作开发
3.3洗衣机技术核心能力培育途径
海尔洗衣机厂的前身是红星电器厂,当时的红星电器厂在洗衣机方面完全没有自己的研发能力,技术都是直接从日本夏普公司引进,海尔兼并红星电器厂以后逐渐改变了这种状况,直到最后不再引进夏普的洗衣机技术。海尔通过前期自身的技术知识积累,对技术加以改进,模仿创新出“小小神童”洗衣机,获得了一大批用户的青睐,这也标志着海尔在洗衣机方面已经拥有部分自己的技术能力。
2004年之前,用户用洗衣机洗衣服的时候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利用洗衣粉,但洗衣粉的残留问题非常严重,同时洗衣粉里面都含磷酸,排放以后对环境污染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研发出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不仅会得到用户的认可,也会得到国家的认可,因为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当时海尔正好有合作伙伴有这方面的资源,于是海尔购买了日本的一家企业,这家企业拥有很好的水处理技术,其从2001年开始就进行水电解研究,后来海尔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就运用到了日本的电解水技术,加上海尔自主创新,最后生产出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双子”洗衣机,独霸市场2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给海尔集团带了丰厚的利润。
海尔利用自己的技术沉淀,加上外国的技术资源不断进行演变和创新,免清洗洗衣机就是海尔开放式创新的典型案例之一。从2009年开始,海尔洗衣产业线就与海尔HOPE平台沟通,成立项目组,用了
大概6年的时间,通过不断更新迭代,研发出清洁球技术,这种技术目前只有海尔具备,彻底解决了洗衣机内外桶间细菌污渍的问题。2012年,海尔兼并新西兰的斐雪派克公司,海尔水晶系列的洗衣机诞生与此密不可分。2013年,海尔在自己的洗衣机技术基础上,利用兼并三洋电机和斐雪派克的技术资源,研发岀宜驱变频技术,生产出芯变频一体洗衣机。2018年,海尔自主研发推出空气洗的技术,运用亚沸腾技术,结合洗衣机的转动使蒸汽达到60度,进而开创了第三种洗涤方式。在开发空气洗技术的时候,海尔除了要整合一些洗衣机技术以外,还要关注与洗衣机相关的外围的一些东西,如服装企业,为了更好地了解衣服的材质和生产技术,海尔
吴画斌等:传统制造业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培育途径—
—基于海尔集团两大产业线的案例研究5与优衣库建立起了合作关系,构建了衣联网生态圈,
且已经形成了国家标准。空气洗技术单纯从技术角度
上看,它可能不是一种非常高科技的技术,但是因为
它给用户带来了一些非常良好的体验,导致用户愿意
参与使用、愿意进行口碑传播,获得了非常好的市场
效果。在没有推出空气洗体验的时候,市场上1万元
以上的洗衣机海尔占了50%在推出空气洗洗衣机后,
海尔的市场份额已经大约达到70%。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海尔的各种洗衣机技
术核心能力的形成途径并不相同(见表3):刚开始,
海尔在洗衣机技术能力方面处于弱势,这个时候海
尔采取的战略措施是引进吸收再创新,诞生了“小
小神童”洗衣机;在具备一定洗衣机技术能力的基
础上,海尔自主研发出“双子”洗衣机;进入开放
式创新时期,海尔充分利用HOPE平台整合全球技
术资源,借鉴别人的技术优点,生产出免清洗洗衣机;
通过兼并、收购新西兰斐雪派克等企业,结合自身
技术积累,研发出芯变频一体洗衣机;最后通过构
建衣联网创新生态系统,再一次自主研发出空气洗
洗衣机。
表3海尔洗衣机技术核心能力培育途径
产品名称技术核心能力培育途径
“小小神童”洗衣机“双子”洗衣机
免清洗洗衣机
芯变频一体洗衣机空气洗洗衣机引进日本夏普技术,吸收学习、模仿创新
引进日本电解水技术,自主创新
项目技术沉淀,利用HOPE平台整合全球技术资源
兼并、收购新西兰斐雪派克等企业
自主研发,构建衣联网创新生态系统
4结论与启示
4.1结论
通过对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可见,传统制造业企业的产品技术核心能力培育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海尔在热水器产品上技术能力逐步得到提升,最终变成自己的技术核心能力,其技术核心能力的形成途径主要包括围绕用户需求不断进行研发,为了尽可能满足用户在安全性方面的要求,海尔持续改进技术安全问题,这是用户的需求倒逼海尔技术能力的上升;其次是研发资源的整合与技术合作,主要表现在海尔利用HOPE创新平台整合全球范围内的技术资源和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如整合国外三大研发中心的技术解决CO排放的问题,跨界整合中船工技术研发出CO催化成C02的技术,与宝钢联合研发出搪瓷钢和加热管。海尔在洗.衣机系列的不同产品技术核心能力的形成方式也是不尽相同,包括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进而模仿创新,自主创新研发出“双子”洗衣机;通过成立研发项目组来沉淀相关技术知识、与内部HOPE创新平台合作,整合全球技术资源研发出免清洗洗衣机;兼并、收
购其他的企业取其技术精华部分,利用他们的先进
技术来辅助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打造共创共赢的
创新生态系统并融入自己的技术,使自己的技术能
力在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得到不断提升。
4.2启示
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得到主要启示如下:
传统制造业企业培育产品技术核心能力,要平衡好
自主创新与外部技术知识获取之间的关系。在互联
网时代,组织的边界被逐渐打破,企业从原来拥有
有限的资源到大量可以利用的外部资源,包括技术
资源等,但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特别是要形成自己的技术核心能力,不能盲目地从
外界获取技术资源,要平衡好开放式创新和自主创
新之间的关系。当然,开放式创新和自主创新之间
并不矛盾,可以充分利用开放式创新给企业带来的
机遇,降低企业的部分成本,同时也要正确对待开
放式创新带来的挑战。企业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外
部技术知识的时候,自身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
要有自己的目标。企业要想从追随者变为领先者,
需要降低外部知识搜索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给企业
研发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技术上的储备就变得非
常必要。.企业在开放式研发系统中,一定要争取在
每完成一个项目之后,在下一个类似的项目中能降
低对外部力量的依赖。
注释:
1)这组数据为研究团队通过内部访谈所得。
参考文献:
[1]PRAHALAD C 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M]//HAHN D,TAYLOR B.Strategische
untemehmungsplanung-strategische unternehmungsfUhrung:stand
und entwicklungstendenzen.Berlin:Springer,1990:275-292.
[2]MEYER M H.Revitalize your product lines through continuous
platform renewal[J].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1997,
40(2):17-28.
[3]郭斌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组合创新理论与实证研究[D]•杭
州:浙江大学,1998.
[4]吴崇,胡汉辉,吕魁.基于动态核心能力的企业知识创新战略选
择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7(6):947-954.
[5]谢洪明,王成,葛志良•核心能力:组织文化和组织学习作用
[J].南开管理评论,2006,9⑷:104-110.
[6]吴画斌,刘海兵.传统制造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及机制:基
于海尔集团1984-2019年纵向案例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
学报,2019,32⑷:123-136.
[7]吴先明,高厚宾,邵福泽•当后发企业接近技术创新的前沿:国
际化的“跳板作用”[J]-管理评论,2018,30(6):42-5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