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上世纪80年代,福特公司等大型公司率先使用财务共享中心,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随后我国各企业也开始应用财务共享模式,财务共享的观念开始普及。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促进了公司运营效率的提高,降低了运营成本,还促进了财务人员的变革,使企业运营过程更加标准化,财务管理工作也更加灵活便捷。但它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我国才开始关注财务共享问题,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实践应用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主要靠借鉴国外企业,本文通过分析海尔的财务共享实践,探求财务共享的积极意义,同时归纳现有经验,希望能对后续企业具有借鉴意义。
2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管理实践案例分析,对海尔集团实行财务共享前后的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财务共享为海尔带来的经济效益。另外,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财务共享建设发展进行总结,试对发展尚不完善之处提出一些可行的优化建议。
3 研究思路
引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及思路进行简要概述。
第二部分对财务共享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其应用情况进行总结。
第三部分以海尔集团为例重点对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建立过程分析,借助财指标对建设前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幅度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对我国财务共享的建设经验进行简单的梳理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中考成绩查询时间4 财务共享理论梳理及应用分析端午节祝福简语四个字
安以轩的老公4.1 财务共享的概念
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等,财务共享将各个部门分散的、重复的财务业务抽离,进行标准化的集中处理,又向个部门输出实现信息共享,向各个部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它不仅是对业务处理的整合,更像是集中各个部门分散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资源等,并将其集中输送到统一的业务中心,最终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和最佳利用。
4.2 财务共享的应用实践
20世纪80年代,财务共享服务迅速发展,在跨国集团和跨国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福特公司、通用公司率先建立使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随后美国、欧洲的其他大企业也纷纷建立财务共享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司经营绩效。
我国的财务共享起步较晚,主要借助于国外的发展实践经验,中兴通讯是国内第一个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随后海尔、TCL、宝钢集团、中石油等大型公司也开始应用该模式。当前我国的财务共享服务正处于崛起阶段,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具象,实践应用也更为广泛。
财务共享中心为企业的发展、会计人员的转型提供了大量机遇,但在发展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构建成本过高、财务人员与其他职员交流更少进而加剧了业财融合的困难、财务人员工作稳定性积极性下降等,这些问题都需要
关于我国企业财务共享问题的分析
——以海尔集团为例
穆红欣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企业规模越做越大逐步向集团化发展,集团内部管理越来越分散,导致管控难度增大,财务风险不断增加。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本文以海尔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管理实践为例,对海尔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重点进行总结,对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前后的相关财务指标对比分析,说明财务共享带来绩效的提高,进而探究国内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情况,总结国内发展经验,以期能为其他集团共享中心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财务共享;海尔集团;企业集团;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1-01-15如何改装汽车音响
[作者简介]穆红欣(1998—),女,山东泰安市人,本科在读。
-146-
我们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并进行大量实践探索。
5 海尔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构建分析
5.1 海尔集团基本概况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大型家电全球第一品牌,最具价值全球品牌百强。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坚持以创新发展,海尔集团在中国、北美、澳洲、欧洲、东南亚有10+N大研发中心,25个工业园区,122个制造中心,108个营销中心,用户遍布全球160个国家地区。
数据来源:海尔-集团介绍
5.2 海尔集团财务共享服务实施路径
5.2.1 财务共享下的组织构架。2006年海尔进行了财务部门的组织变革,与传统的金字塔式会计组织不同,财务共享服务下的会计组织是一种二维结构——流程维与职能维。将不同事业部的相同会计业务合并,使其围绕业务流程运作。
海尔财务共享中心由资金平台和会计平台两大平台构成,资金平台包括风险管控和资金管理,会计平台负责会计交易事项核算。在两大模块下,又分设了质量管理、费用稽核、总账等12个主要板块,各模块下职责分工明确,实现了会计核算业务的标准化、流程化、专业化。
5.2.2 财务共享的核算流程建设。2007年,海尔在整个集团范围内进行流程再造,建立了标准的业务流程,包括总账、应收、应付 、固定资产、费用预算控制和资金管控6个模块24个流程。如内部清算超市的建立,将集团内部的费用结算业务进行统一集中化处理,实现了事前的成本费用预算控制,事中的财务信息共享,事后的费用统一入账,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简化了会计处理的流程环节。
海尔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实行“端对端”设计,将重复性的活动从不同业务模框中抽离,将分散业务集中到中心统一处理,使整个集团实现了数据定义、数据仓库、会计核算流程等的统一,实现了不同区域部门的会计核算集中化。
5.2.3 财务共享的信息系统建设。“大智移云”时代,会计核算必须依托互联网、云计算,搭建信息一体化的“云平台”,以实现信息的高效传输,确保其及时性、有效性。海尔建立了全球统一信息系统,后来又建立了全球价值信息化系统(HGVS),实现全球信息在集团上下的完全共享,实现了大量业务处理的并联联动,为建设财务共享系统业务处理的高效性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预算系统和绩效反馈系统,及时发现效率短板,实现了事前管控、事中真实反映、事后绩效反馈无不良账项的绩效,保障了集团资源整体运行的最佳配置效率。
5.3 海尔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效果
海尔在我国家电行业率先推出财务共享模式,支持企业战略转型,提高了企业集团运营效率。在财政同享服务中心成立的10余年间,海尔的处理效力增加了10余倍。2012年,海尔荣获CIMA颁发的“最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奖”。海尔集团现有四大上市公司,现以海尔智家(600690)原青岛海尔为例展开分析。
5.3.1 企业规模的扩大。海尔集团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削减重复业务整合资源,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扩展业务规模。以下图1是2006年集团进行组织变革后5年内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将数据绘制在折线图中,以更直
观的展现其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海尔海尔智家2010、2009、2008年度财务报告图 1 海尔智家主要财务指标增长趋势折线图
可见海尔的营业收入、利润在稳步上涨,总资产、股东权益也在稳步增长。但这并不能排除内生性问题,即集团采取的其他战略策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但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的积极影响。
5.3.2 节约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海尔创立了“人单合一”模式,订单与绩效考核和收入挂钩,这刺激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同时标准化、流程化的财务共享模式,剔除了大量重复性的工作,简化了工作流程,工作量大幅度缩减,也减少了大量财务人员的使用,降低了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
年份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管理费用
(亿元)
11.8716.9121.1634.1740.5351.8854.43营业收入
(亿元)
294.68304.08329.79605.88736.62798.56864.87管理费用
率(%)
4.03%
5.56%
6.42% 5.64% 5.50% 6.50% 6.29%
表 2 海尔智家财务指标
数据来源:海尔海尔智家2012-2007年度财务报告
将以上数据放入折线图,展现管理费用率的变化情况。
图 4 海尔智家2007-2012年管理费用率折线图由图2可知,自2007年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开始,管理费用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可能是由于前期的建设投入,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从2009年开始,管理费用率开始呈下降趋势。随着财务共享中心逐步成熟,它将发挥更大的成本节约效
-147-
应。
5.3.3 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金灿灿等在2017年相关研究指出,财务共享模式不仅可以提升财务流程效率,还可以通过流程标准化和资源整合,加快资金流和信息流传输速度,理顺营运资金流通渠道,从而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他们将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后的海尔集团分为三个时期,即平台搭设期、试运营期、成熟期,通过对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的纵向对比,理顺了不同时期下财务共享对营运资金的作用机制,并指出在建设成熟期绩效提高明显。
5.4 海尔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经验启示
与传统的财务共享模式相比,海尔集团主要有四大优势:一是财务共享中心始终为企业战略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撑持;二是在功能上,开发出了符合海尔自身特点具有海尔特的“质量管理”功能模块;三是“云平台”的搭建为海尔财务共享提供了后台支持,掌握全球信息;四是“人单合一”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能力,从而提升了企业整体运行效率。
海尔财务共享中心虽然取得了骄人成绩,但也有其不足。
(1)各部门相互独立,部门间缺少交流,财务人员只关注财务业务工作,部门间协同小,没有形成共同的流程执行观念,财务共享执行度较低。
(2)信息的整合能力有待提高,要加强数据资源配置与优化整合,提高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及时性。
(3)企业的风险管理有待加强,财务共享是一种全新的资源整合模式,与传统财务相比有很大区别,运营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集团要加强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控,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6 对我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分析
6.1 我国财务共享中心的经验与不足
6.1.1 经验。不同的企业集团要根据集团自身特点,建立具有特的财务共享模式,开展符合本集团发展战略的业务流程。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要加强内部和质量管理。关注财务人员结构的优化和转型,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业务培训,打造企业文化。
6.1.2 不足。组织架构的契合度低:表现为当前的发展状况与集团的组织架构不相适应,可能会导致营运成本的上升。
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低: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仍然存在,拖慢了系统运行效率。
信息系统的整合力度低:存在信息处理和协同整合能力低,数据库难以高效运行。
信息的安全风险增大:在对海尔财务共享的案例分析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共享中心的建设高度依赖于大数据平台、技术设备,若规划不合理会达不到预期效果,若系统规则建设不完善,信息安全的保障不到位,会造成信息泄露。
财务人员的流失: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将简单重复的工作集中处理,必然会导致业务量的减少,企业更需要高端的财务人员,可能会造成财务人员的储备不足。
6.2 财务共享中心发展展望
(1)财务信息的数据化:各子公司财务软件的统一化,实现数据联动共享,建立安全稳定的财务数据库。
(2)监督机制的建设管理:构建统一的业务流程规范,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3)财务人员的培养与转型:财务会计要向管理会计转变,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企业要注重对专业财会人员的培养,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的激励。
(4)国家的政策发展支持:财政部门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健全法规、规范流程,为企业发展先行探路。
7 结语
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管理实践,对海尔集团实行财务共享前后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得出财务共享能节约营业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带动企业发展的结论。又对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建设的经验成效、不足之处、发展展望进行了初步分析。
由于知识储备有限,本文对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解释方面可能存在欠缺,对我国财务共享的发展建议可能过于理想化,可能会考虑不周。
我国的财务共享理论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具象,实践应用也更为广泛,理论的完备必将带动企业集团管理实践的创新,最终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尹佳生.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化研究[J].西部皮革,
2020(11).
[2] 成畅.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创新研究——基于海尔集团的管理实
践[J].会计之友,2019(03).
[3] 莫志伶.海尔、长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财务管理绩效比较研究[D].
桂林理工大学,2018.
[4] 邵新智.互联网时代的海尔财务共享之路[J].财务与会计,2016
(21).
[5] 金灿灿,王竹泉,王海龙.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研究——基于海尔集团2007~2014年的纵向案例[J].财会通讯,2017(02).
[6] 李婧.“人单合一”模式下海尔集团财务共享创新研究[D].湖北经济
学院,2019.
[7] 任洁.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化研究[D].陕西科技大
学,2015.
[8] 甘伟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分析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
2020(14).
[9] 陈旭昊.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化研究[J].商讯,2020(16).
-14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