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海洋动物的影响
摘要:本文根据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分析海洋动物的生活环境的变化 。并针对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对鲑鳟鱼类和栖息地及相关生物学影响的研究情况, 先从从栖息地环境方面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又从温度 ,二氧化碳浓度,降雨量及酸雨的增加,紫外线辐射增强和鱼病 的传播等方面探讨气候变化对鲑鳟鱼类和生物 学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气候变化 鲑鳟鱼类 影响 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物
全球变化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因此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就这两个领域形成国际公约.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该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问题,并成为国际政治关注的新热点和GEF等国际资助的重点领域。尽管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但我国学者已经 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不过,中国在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刚刚起步,任务还十分艰巨。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海洋动物门类达35个门,远高于陆地的11个动物门类。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对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1.气候变化主要生态因子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洋表层温度、CO2浓度和海平面的上升、降雨量变化和海洋水文结构变化以及紫外线辐射增强等是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最为重要的生态因子
温度升高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IPCC的气候变化报告指出,地球外表平均温度自1861年以来升高了度.目前全球温度处于继续上升时期,预测到2100年,全球温度将比1990年升高1.4~5. .研究说明,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度,20%~30%的动植物将面临灭绝的高风险;如果温度上升以上,将导致大量生物死亡 和整个地球系统紊乱.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根据预测,与2000年相比,202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将升高度,2050年将升高度.其中温度升高的幅度由南向北递增,西北和东北地 区温度上升明显.我国近海海洋表层温度也正在不断上升,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暖明显,90年代至今最暖.根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厦门海域1965~1990年期间水温上升了0.20;1960 ~2003年华南近海海洋表层温度年平均线性增长率为.
温度上升影响海洋生物物种的分布 影响海洋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温、海流和盐度.与陆地生物相似,温度上升也导致海洋生物物种分布的纬度变化。英吉利海峡西部浮游动物和
潮间带生物数量时空变化研究说明,全球气候变暖使得该海域暖水性种类种数量增加、栖息范围扩大:从上世纪20年代至今,暖水性生物栖息北限已向北移动222.2km;而冷水性种类种数量下降、栖息范围缩小研究发现台湾海峡出现了13种鱼类新记录种,包括慧琪豆娘鱼(Abudefdufvaigiensis)、峨嵋条鳎(Zebriasquagga)、豹鳎(Pardachiruspavominus)、海躅鱼(Halicampuskoilomatodon)、拟三刺鲀(Triacanthodidaeanomalus)、尖牙鲈(Synagropsjaponicas)、尖尾黄姑鱼(Nibeaacuta)、孔鳐(Rajaporosa)、美鳐(Rajapulchra)、棘鳞蛇鲭(Ruventtustydemani)、节鳞鳎(Aseraggodeskobensis)、褐斜鲽(Plagiopsettaglossa)、黄鳍马面鲀(Navodonxanthopterus)等,这些新纪录种都是暖水种,以前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部分以前仅在海峡南部捕获的种类,现在海峡北部也能捕到,例如乔氏台雅鱼(Dayajordani)、日本红娘鱼(Lepidotriglajaponica)、斑鲆(Pseudorhombusdupliocellatus)等25种。
温度上升引起物种组成发生变化,对热带海域物种组成影响严重 以珊瑚礁为例,全球变暖引起的珊瑚白化已成为珊瑚礁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全球持续变暖,大范围珊瑚礁白化出现频率正在增加,起初仅每10~20a发生1次,估计未来几十年内将可能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频率同步,珊瑚礁白化甚至将在大多数热带海区每年发生1次.研究发现,1976年至1977年
增温明显时期,温度突然上升1度,洛杉矶珊瑚礁鱼类的物种数量减少了15%~25%
CO2浓度上升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据估计,本世纪中叶大气CO2含量将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一倍.二氧化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幼儿园海洋生物探索活动方案
« 上一篇
海洋鱼类奇闻观后感300多字
下一篇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