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
自评报告
学校名称:
升级鸿蒙专业名称:计算机系统维护
专业负责人:
二○一二年十月二十四日
一、专业概况 (3)
二、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 (4)
1 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 (4)
1.1 专业设置 (4)
1.2 专业建设规划 (4)
1.3 人才培养方案 (6)
2 专业基础条件 (8)
2.1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8)
2.2 实践教学基地 (9)
2.3 专业图书与网络资源 (9)
2.4 教学经费 (9)
3 师资队伍 (10)
3.1 队伍建设状况 (11)
3.2 主讲教师情况 (13)
3.3 科学研究水平 (14)
4 课程建设 (14)
4.1 课程体系 (14)
4.2 教材选用与建设 (15)
4.3 教学方法与手段 (15)
5 实践教学 (16)
苏珊米勒2013年4月运势完整版5.1 实践教学体系 (16)
5.2 实验、实习和实训 (17)
6 教学管理 (18)
6.1 教学规章制度执行 (18)
6.2 教学质量监控 (19)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7 人才培养质量 (20)
7.1 学生专业素质水平 (20)
7.2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20)
7.3 社会评价 (21)
三、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 (22)蜘的组词
一、专业概况
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成立于1999 年。从 2004 年始招生,04年~09年招生规模分别为84、157、111、68人、62人、60人,已毕业学生 241人,到2009年底有在校学生301人。
学院设有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组织机构。本专业设在信息工程系。学院一级设有教务处等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及教学督导室等质量监督部门。信息工程系设有教学行政办公室、系实验中心和计算机专业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电工电子教研室、自动化专业教研室、电子工程教研室等教研室。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7名,兼职教师16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含共享)包括基础实验室
、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共计610.24万元。校外实习基地9个,校内实训基地 2个。可为本专业提供服务的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纸质中文图书 381568册。
根据社会需求与行业发展需求,学院“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宗旨和“质量求生存、管理求规范、特求优势、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与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强了“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成效明显,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课程链”的建设方案,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采用了“校企合作”、“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教学与探索,本专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实验手段及实践性教学环节都基本完善。
本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是:根据学院“培养有较扎实的基础、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分阶段推进专业建设。“十一五”期间主要是打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办学条件建设为基础,规范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二五”期间要在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规范教学管理的基础上,
重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积极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以培养“一高二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较强、创新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特点,形成优势与特。
二、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
1.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
cad字体安装1.1专业设置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IT 技术向其他行业不断渗透,互联网更多的在企业研发、生产、行政等环节中应用,也拉动了IT行业的发展和相应的技术人才需求。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要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一定数量、结构和质量的IT人才队伍是IT产业发展的支撑。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会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聚集各种资源,突破核心技术制约,在软件开发、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现代移动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服务和系统集成等
技术领域加强创新,促进IT产品更新换代,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并进而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湖北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点,在中部地区省、市处于龙头地位。湖北两型社会建设及武汉城市圈建设,以及武汉高新技术区将成为中国第二个中关村,华夏学院地处光谷软件园,对计算机人才需求迫切,也为计算机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我院设置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立足于我国中部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符合学校自身办学条件,有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电子商务等专业的相互依托,并可以充分利用举办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IT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的支撑。本专业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重”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从事企、事业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开发、网络应用与管理等工作,人才需求量大,毕业生就业率高,毕业生调查社会反映较好。
1.2 专业建设规划
(1)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
2006年制定了本专业“十一五”建设规划,目标定位明确,根据区域经济对IT人才的需求及
独立学院良好的发展机遇,力争在“十一五”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华夏学院重点建设的特专业。
专业建设规划中,明确了对师资队伍的结构改善、人才引进及教师培养。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2010年青年教师中硕士学位达到90%,实现博士学位0的突破,青年教师中的中级职称达到30%,建立一支年龄、职称、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团队,重点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过好教学关;加强对实践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韩文我爱你怎么写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面,通过“课程链”的建设,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课程结构调整,提高实践课程所占比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
在教材建设方面,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应用性较强的优秀教材;争取到2010年编写具有独立学院特的教材1~2本。
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到2010年拟建设“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单片机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4个专业(硬件)实验室;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达到80%;不断充实、完善实验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的同时,还需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到2010年,拟建设2~6个校外实习基地。
2010年,在对“十一五”专业建设成效及问题成因分析的基础上,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IT行业发展的需求为依据,以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指导,又制定了“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的总目标是:到2015年本专业达到教学理念先进,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师资及教学条件好,专业特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的院级品牌专业标准。
分项建设目标是:
1)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五年内,建设1~2个较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2)建立和完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验、实习教学基地,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3)坚持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以主干课程为建设重点,进行精品课程建设,逐步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产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4)进一步规范教学,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用制度机制保障教学中心地位。
专业建设方案主要内容见第三部分5.2。
(2)规划实施情况
在学院政策及经费的保障下,经过4年多的专业建设,本专业较好地实施了
“十一五”建设规划方案。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已形成由教授为带头人,年龄、职称呈梯次,学缘结构合理的、由17名自有、专职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依托武汉理工大学师资力量,聘请资深教授主讲主要课程,青年教师的培养取得较好成效。
仅专业实验室就投资了200多万,“十一五”期间已建成“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网络技术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4个硬件专业实验室及软件专业实
验室(设在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已建立九个校外实习基地,能较好地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本专业软件类课程实验放在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完成,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可提供给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微机有200台。
进行了“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计算机网络方向课程”、“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课程链建设,对优化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教学文件建设。已出版教材2部(其中2010年出版1部),参编教材1部。开发了作业、考试系统等网络资源。
开展了6个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进行了以网络工程项目为对象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学生团队创新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近三年获校级以上学科竞赛、挑战杯竞赛的奖励62人次,其中,省部级奖励11人次。0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9.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