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而当今就业困难问题也成为了百姓、媒体、政府等体居高不下的关注热点。本文就以农科专业大学生和社会等角度浅谈农科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并从大学生自身择业和就业观、学校培养方式、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了缓解的对策。
关键词:农科专业;就业难;成因;对策
引言: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我国国民素质和教育水平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事物均有两面性,需要辩证对待,当下高教育水平也迎来了就业难的困境。在当下普遍存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情势之下,农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是颇为棘手。
一、农科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复仇者联盟4彩蛋(一)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大幅提升
据统计,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人数增长或将大幅提升,高等院校毕业学生人数增量较大。统
计显示称,2020年高等院校的毕业学生人数为874万,比2019年毕业生人数增加40万;2021年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共计909万,同比2020年的相关数据增长了35万之多;2022年我国高等院校的即将面对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或将达到1076万。面对如此庞大的增量数据,可见当下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已进入了历史高峰时期。每年农科专业学生的毕业数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农业行业需求较稳定,且行业内本身的利润微薄,企业能提供的岗位数量和岗位质量也较为有限,投资农业的企业增量赶不上毕业生人数的增量,无法吸引农科专业大学生积极投入对口行业,导致不少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这也是当下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二)择业观与就业观正悄然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90后和00后的年轻人已逐渐挑起了国家的大梁,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年轻人的择业理想也逐渐推高,普遍都追求一份舒适稳定、待遇好的工作。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科技行业、事业单位等是当代年轻人的首选行业,但这些行业每年可供给的岗位数量却是有限的。从近年高等院校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和企业供给岗位来看,大部分农业及其相关企业供给的岗位都在乡镇或其他农村基层,而城市里的就业岗位较为稀缺,
当代年轻毕业生富有拼劲和朝气,多数人更愿意选到大城市打拼挣取高额回报,而不愿到基层农业单位回馈社会,毕业之后也致使学生选择了专业不对口的其他行业,从根本上缺乏合理的就业定位,这也导致了一定就业难度。
(三)农科专业缺乏就业竞争力
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称,自2011年起,我国各大省市具有大学学历的人口数量和比例均在大幅提升,这一数据也反映出目前本科文凭的“稀有度”在不断地呈下降趋势,且多数求职者未意识到自身条件和能力无法胜任相应岗位,致使越来越多的招聘单位对前来应聘的毕业生的质量要求也是在逐步提高。面对从业要求的提高,也使得使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
另一方面,不少农业用人单位反映,农科专业大学毕业生的专业度和其他适应能力和当下市场的所需之间还存在一定上升空间,如:农科专业大学毕业生相较其他领域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农科专业学生在组织能力、语言表达、适应性能力、社会交流能力、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由此看来,缺乏就业的竞争力也间接导致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问题。
(四)当下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穿越火线绿联盟基于我国的国情和当下社会发展态势,国内不平衡的经济发展也是影响农科大学生的就业难的成因之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带发展较好,人才吸引政策机制较为完善,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滞后,且缺少相应的农科政策吸引,这必然导致农科专业毕业生多流动向沿海经济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沿海地区农科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加剧,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招聘需求得不到合理的满足。当下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也必然导致大部分地区的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五)疫情对农业经济的威胁,毕业生就业选择更为谨慎
随着国内疫情的扩散,各省市根据当地疫情情况采取了不同程度临时管控、复工延期等相应措施。而伴随疫情的突发,面对生产风险、运输风险、城镇企事业从业人员隔离风险、农事延误风险等,对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运行将产生较大影响,然而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基层防疫物资及防疫机制较城市地区来说较为落后和稀缺,这对于准备从事的农科专业大学生或前往农村和其他基层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也更为谨慎。
二、农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继续深造,开拓进取
俗话说得好——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认真且正确地看待继续深造与就业的关系,面对就业难的情况,不少学生可以考虑继续深造的问题,选择攻读硕士博士;而各大院校也应根据自身情况扩建校区满足日益剧增的教育需求,为促进稳定就业扩招研究生和博士生名额;而政府层面也需不断考虑民生问题,增加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增设各类国家及省市奖学金,为真正所需的学子圆教育之梦。由此看来面对当下严峻情况还需要各个体不断开拓进取从而实现缓解就业压力。广东温泉哪里好
(二)加强亲农思想教育,提升就业观念引导
针对目前发现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各大高校应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校领导及农科专业辅导员应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具有重点性地进行引导,协助其规划正确的职业生涯道路。对于部分具有从众心里、未考虑自身主客观条件、只为追求舒适高薪的工作的毕业生,需在其就读期间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人生观,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回馈社会、甘于奉献的精神,为农科专业学生普及亲农教育,转变其不符自身情况的择业和就业理念。
(三)培养专业人才, 增强农科学生就业竞争力
保卫工作个人总结
面对上述提到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适应性、社交、管理能力较弱的问题,学校除提供课本知识以外,还需定期组织相关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工作,重点培养学生在现实社会所需面临或可能经历的各项能力。此外,提高自身竞争力更需要学生本身的不懈努力,学业方面不断钻研,提升农科专业能力,多与当地农业企事业单位合作,参与农事项目研讨和实习工作,同时也需在课后多关注阅读、多写作、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参与各类组织、演讲等活动,以便扩展课外知识,开阔自身眼界,提高学业修养。
(四)加强政策扶持,资源合理配置
大部分农科专业大学生前往沿海经济带或大城市就业,导致中西部地区和沿海经济带之间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导致经济差异也巨大。农科专业人才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地区发展。所以需要中西部地区的各地政府不断鼓励并出台相应人才引进方案,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激励、助学贷款减免利息、租住房补贴、特殊岗位津贴等政策,来邀请各地的农科人才汇聚一起实现振兴当地农业发展,调动国内资源的合理优化。
(五)科学防疫,减轻农事影响
新冠疫情爆发已爆发数年,国内各大城市的防疫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就其他偏远农村地区,还需要不断加强监管,建立科学高效的防疫管理机制,为各大高校的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和生活做好善后及保障工作,减轻农科专业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1.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临愈来愈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量,国内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需要自身和学校、政府等体加以有正确的认识,面对爆发出来的问题以及决策也需要各方一起共同进退,实现农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不断突破和腾飞。
参考文献:
[1]虞璐.农科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14(15):143-144.
[2]张竞乾.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01):25-27.
[3]陈洁. 高校毕业生2022年人数破千万:一年增长167万 “推后就业”效应叠加[N]. 21世纪经济报道,2022-01-07(006).DOI:10.28723/nki.nsjbd.2022.000084.
[4]杨优优,贾路路,丁俊杰.职业指导在促进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223-224.
[5]胡晓龙.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金融,2020(03):19-23.DOI:10.14049/jki.hbjr.2020.03.006.
对唱的歌
作者简介:付博锐(1987.1-),女,硕士研究生,任职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职位:思想政治辅导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